-
公开(公告)号:CN1193781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16889.1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1/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扰动传播能力排序的动态无功电源选址方法,首先建立电力系统预想事故集合,定义基于电压响应轨迹的短期电压稳定指标SVSI,根据电力系统拓扑信息和先验信息对各节点进行客观赋权,计算各节点第一阶段电压扰动传播能力评估值,将计算得到的评估值、以及各个关键事故的发生概率,作为权重因子,结合短期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SVSI以形成加权后的短期电压稳定指标WSVSI,对WSVSI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并选取数值大的若干节点,作为动态无功电源的安装位置。本发明基于电压扰动传播能力排序的动态无功电源选址方法可高效的辨识出对连锁故障危险影响较大的电力系统节点,为后续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规划提供必要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8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67524.2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浙江海聚科技有限公司
IPC: E21B4/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钻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束锤、钻机及集束锤的装配方法,集束锤包括上部锤体、下部锤体、锤体固接件、多个冲击器和多个冲击钻头,上部锤体的外周壁设置有上部安装槽,下部锤体的外周壁设置有下部安装槽,上部锤体和下部锤体同轴拼装形成锤体结构,锤体固接件贯穿锤体结构中上部安装槽和下部安装槽之间的部分,冲击器穿设于上部锤体和下部锤体中,冲击钻头同轴安装于冲击器的一端,钻机包括上述集束锤,集束锤的装配方法用于装配上述集束锤。本发明中,将集束锤分成了多个体积重量较小的部件,一个集束锤能够快速拆解成多个部件,便于移运,多个部件能够快速地装配成一个集束锤,简单便捷,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572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5616.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改进LeaderRank算法的动态无功电源选址方法。首先,建立预想事故集合,并在建立的电力系统的模型中实施预想事故。记录故障线路切除后节点的电压曲线,根据节点电压恢复曲线计算系统的电压恢复性指标。然后,根据预想事故集合计算故障线路切除之后系统的稳态潮流并建立系统潮流的有向图,根据建立的有向图计算每个节点的LeaderRank值。最后,基于计算得到的系统的电压恢复性指标以及预想事故概率对节点的LeaderRank值进行加权排序,取LeaderRank值最大的前若干节点作为动态无功电源的安装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35611.3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输电铁塔复合基础,包括压力型锚杆和组合钢管桩;压力型锚杆包括无粘结锚筋和注浆体;无粘结锚筋包括隔离套管、预应力筋和承压板,隔离套管的下端位于基岩内并固定连接有承压板;组合钢管桩包括套设置在注浆体外的内钢管,以及套设置在内钢管的上端外的外钢管;压力型锚杆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外钢管的上端并可安装输电铁塔的安装座,内钢管、安装座和外钢管之间浇筑有混凝土;预应力筋受拉,且预应力筋的上下两端分别锁紧在安装座和承压板上,注浆体的上端和安装座的接触,承压板埋设在注浆体的下端。本发明提出一种山区输电铁塔复合基础及施工方法,可缩短工期,增加抗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12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16028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锚杆基础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承台的中心确定所有锚孔的中心位置;S2、在锚孔的中心位置钻孔;S3、封堵保护钻设成型后的锚孔;S4、按照预设钻孔顺序,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施工完成单个承台中所有锚孔;S5、开挖承台的基坑;S6、去除锚孔的封堵,在锚孔内插设锚杆并注浆。施工时,先钻设出该承台中所有的锚孔,再开挖承台的基坑,避免了施工锚孔时深基坑作业,有效降低施工难度,且安全系数高。在开挖基坑前,封堵保护钻设成型后的锚孔,避免开挖基坑时的碎屑掉入锚孔内,减少后期清理工作量。采用本施工方法施工依次施工所有锚杆基础,能够缩短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76068.3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建德市博艺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王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边坡绿化的植生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若干配合的植生模块,对应植生模块设若干锚固件;对应锚固件与边坡配合有固定件;施工时制作植生模块,装配锚固件,填入植物种子或移栽植株幼苗;预处理边坡,定点放样,码放并拼接植生模块,以固定件将植生模块锚固于边坡;检查直至形成覆盖于坡面的固坡结构整体,完成。本发明运输方便,布置灵活,坡面适用性高,施工速度快,施工装备要求低,在场景中均能应用;无需现场进行播种或栽植,现场施工方便、高效,工期短、造价低;保水保肥性高;降低燃油的使用消耗,经济节能,更加生态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16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31938.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站供电控制领域技术领域,为解决如何快速提高5G通信负荷电压稳定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5G通信基站稳压供电方法,整流后的市电通过Boost电路向5G通信负荷供电;建立Boost电路的模糊控制模型以及模糊规则模糊上下界的实时调整模型:Boost电路根据输出电压控制目标值y调整占空比,使得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vc在趋于输出电压控制目标值y的过程中,先趋于输出电压预期目标值Vref,并随着输出电压控制目标值y的调整使得Boost电路的输出电压vc稳定至输出电压预期目标值Vref。本发明对电压偏差的调整更为迅捷,有效规避了5G基站通信负荷恒功率负阻抗特性导致的电压支撑能力弱、难以稳定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674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29683.2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浙江海聚科技有限公司
IPC: F15B11/16 , F15B19/00 , F15B13/06 , F15B21/0423 , F15B21/041 , F15B2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桩钻机电液系统诊断方法及装置,包括液压系统和故障分析诊断模块,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组、阀组、执行器、过滤系统、冷却系统、油液污染度传感器,所述故障分析诊断模块包括诊断显示模块、分析诊断程序模块、传感器信号模块。本发明能够有利于对微型桩钻机的关键液压、机械元件进行主动的故障诊断;能够实时判定微型桩钻机的工作参数,及时诊断出系统的异常阐述,有利于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微型桩钻机;本发明提升了微型桩钻机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关键元器件的寿命,也有利于设备的便捷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15613.X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H02J3/16 , H02J3/18 , G06Q10/0631 , G06F18/23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选址方法。首先,选取可用于评估故障条件下电压稳定的指标,该指标可以是故障后电压恢复速度指标,故障后稳态电压水平指标和功角稳定指标等,并根据所选取的指标选取最严重的若干种故障构成预想故障集合。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生成静止同步补偿器的不确定容量空间,分别计算容量空间中各样本对应的电压评估指标值。利用莫里斯筛方法分析电压评估指标对静止同步补偿器容量的灵敏度,将灵敏度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的输入,实现对母线的聚类分区。根据分区结果和各母线的电压指标值选择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安装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83383.5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运行模拟的多元储能充放电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预测发电侧和负荷侧的数据,根据所得源、荷、储数据和约束条件进行对应不同配置目标参数的运行模拟计算,对得到的运行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从而选出最终运行方案,根据该运行方案对储能设备依次进行调节。本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指定储能设备充放电方案时未考虑源网荷储各侧的约束条件,导致方案不合理,无法将新能源发电出力最大化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将多元储能设备独立考虑,导致部分储能设备无法达到设定目标,影响执行效果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