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48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53128.9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9D171/02 , C09D191/06 , C09D7/61 , C09D7/63 , G01F23/04 , G01B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氧化类识别污染水井中LNAPL相厚度的膏体及应用,属于地下水污染识别与修复技术领域。该氧化类识别污染水井中LNAPL相厚度的膏体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25‑32份亲水基质、35.2‑45.3份亲油基质、2‑4份1‑(2‑吡啶偶氮)‑2‑萘酚、3‑5份纳米二氧化钛、1.4‑2份白炭黑、2‑8份膨润土、6‑10份二苯胺磺酸钠、10‑15份氧化剂。通过氧化还原的原理使试水膏变色,不受液相本身的性质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适用于地下水井污染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841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65554.7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地下LNAPL污染量的方法,涉及地下水污染与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出多个监测井中LNAPL的表观厚度;采集地层中的含水介质,测量其饱和含水量和毛细渗透水量并计算出有效毛细上升高度;根据多个监测井中LNAPL的表观厚度和有效毛细上升高度计算地层中多处LNAPL的实际厚度;根据地层中LNAPL的实际厚度和多个监测井的布设形式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上为多个监测井赋予多个不同的坐标值,拟合出地层LNAPL分布图以及分布函数;对地层中LNAPL的污染面积、污染体积和污染量进行估算。本发明采用有效毛细上升高度he来代替ha进行近似计算,大大减小了LNAPL实际厚度估算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429723.5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的植被根系三维无损探测方法,网格化的植被根系探测利用地质雷达对植被根系进行扫描,获取植被根系的地质雷达电磁波数据;对地质雷达电磁波数据进行三方面的预处理:按照网格化的探测方式后,标记每条探测线的相对位置;从预处理后地质雷达电磁波中提取携带植被根系的特征信息,并将根系特征与电磁波特征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构建电磁波特征属性与实测的植被根系特征量之间关系,反演植被根系三维分布特征。通过不同位置上的根系切片以及切片之间的关系,实现植被根系三维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对一棵植物进行不同时期的根系探测,获取植被根系生长的生长过程与根系发育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46233.9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农业抗生素污染风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本发明将生物抗生素监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组合,将风险分级管控应用在设施农业抗生素污染的长期风险管控中,具有针对性强、成本较低和效率较高等技术优势。可极大限度降低设施农业抗生素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解决现有风险管控体系所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且依赖大规模取样监测数据等问题,为高效、精准、低成本地开展设施农业抗生素污染风险管控提供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0539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122280.9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2F3/02 , C02F3/34 , C02F1/00 , B09C1/00 , C02F103/0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连续供给超微米气泡水的循环井系统及修复地下水的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领域。在污染区域地下水设置与地表连通的循环井,循环井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筛段、封隔器和下筛段,上筛段和下筛段通过封隔器阻隔两个区域,循环井上设有封盖,封盖上设有上筛管和下筛管;循环井的侧上方设有超微米气泡发生器,超微米气泡发生器均与上筛管和下筛管连通形成正反两种循环模式,将超微米气泡水注入到循环井内,增强超微米气泡向地下水层的传输范围。本发明通过循环井与超微米气泡的耦合,为循环井提供了持续的驱动力,增强超微米气泡在含水层中的传输,通过改变循环井的运行模式,可以同步一体化处理NAPL相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7398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48854.0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水界面的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重力式沉积物采样器在预设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柱状芯样;步骤2,将采集的沉积物柱状芯样置于恒温水箱中,并在与采样点温度相近的条件下进行模拟培养;步骤3,采用平板型DGT装置获取沉积物柱状芯样中目标物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步骤4,将吸附膜上目标物浓度与沉积物柱状芯样的一维剖面相对应,得到环境介质或微界面的目标物一维剖面浓度分布;步骤5,将目标物的浓度按梯度限值划分区间并标记不同的颜色,完成划分。本发明能够对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水界面的进行准确划分,为各类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15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92620.2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循环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循环系统及方法,地下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井和多条越流管路,循环井具有至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筛段以及下筛段,上筛段以及下筛段的侧壁均具有第一透水孔,多条越流管路呈辐射状连接于上筛段的周围,越流管路的第一端与上筛段的第一透水孔连接,越流管路的第二端向远离上筛段的一侧延伸,其中,越流管路将上筛段内的水流导流至含水层,随即流向下筛段形成地下水三维环流,本公开提供一种地下水循环系统及方法,可提升影响半径的有效扩增。
-
公开(公告)号:CN11713935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06092.1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循环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修复DNAPLs的循环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循环井和多个导流件,循环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筛段、下筛段以及基底,上筛段及下筛段的侧壁均开设有透水孔,上筛段及下筛段间隔设置,下筛段紧邻基底设置,下筛段的至少部分位于DNAPLs的位置,多个导流件环绕于上筛段的外围,导流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流件的第一端与地面连接,导流件的第二端向地下延伸,经上筛段的透水孔流出的地下水经导流件改变为垂直方向向下流动,后经下筛段的透水孔流入,本公开提供一种修复DNAPLs的循环系统及方法,能够提升DNAPLs的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2659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646040.4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N31/22 , C09D171/02 , C09D191/06 , C09D7/61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酸碱类识别污染水井中LNAPL相厚度的膏体及应用,属于地下水污染识别与修复技术领域。该酸碱类识别污染水井中LNAPL相厚度的膏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25‑31份亲水基质、44‑55份亲油基质、0.1‑0.3份双硫腙、3.4‑6份含锌盐、4.2‑8份纳米二氧化钛、0.1‑1份白炭黑、1.5‑2.3份膨润土、1.5‑3份麝香草酚蓝、7‑10份氧化物。该酸碱类识别污染水井中LNAPL相厚度的膏体在使用时,发生变色反应时仅有膏体变色,不会使液相染色而造成样品污染。该膏体与水位计结合使用时,可以快捷的测量出地下水的埋深以及LNAPL相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27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84705.0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溯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磺胺类抗生素地下水污染的溯源方法及系统,包括:收集溯源区域的信息并采集地下水样,并对采集的水样进行预处理,提取预处理后的水样中的磺胺类抗生素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得分析数据;对分析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若检测到分析数据大于预设阈值时,水样异常,否则溯源区域的地下水样中的磺胺类抗生素的含量符合水质标准;获取水样异常信号对应的溯源区域的信息,并启动应急响应后运行应急监测;通过计算溯源区域的水样中的污染排放参数的估计值或概率分布,得到污染源信息,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溯源搜索范围缩小到可通过现场排查找到污染源。本发明能够快速对地下水中磺胺类抗生素进行溯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