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9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579883.5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储能系统。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设于风电机舱内的风电机组、空气压缩机组、空气膨胀机组、电动发电机,以及设于风电机舱外的联合储气装置;电动发电机具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和风电机组连接,第一输出轴和空气压缩机组连接;联合储气装置包括设于塔筒内的第一储气装置和设于地下的第二储气装置,第一储气装置和第二储气装置的内腔连通。本发明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电设备集成于陆上风电机舱内,直接与风电机组耦合,结构紧凑、建设成本低;采用联合储气装置的储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79883.5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储能系统。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设于风电机舱内的风电机组、空气压缩机组、空气膨胀机组、电动发电机,以及设于风电机舱外的联合储气装置;电动发电机具有第一输入轴和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入轴通过第一离合器和风电机组连接,第一输出轴和空气压缩机组连接;联合储气装置包括设于塔筒内的第一储气装置和设于地下的第二储气装置,第一储气装置和第二储气装置的内腔连通。本发明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电设备集成于陆上风电机舱内,直接与风电机组耦合,结构紧凑、建设成本低;采用联合储气装置的储气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31876.8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卡诺电池和地热能的储能系统,其包括蓄热件、储电循环系统、发电循环系统和地热换热系统。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第二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升温;过渡季节,气温波动大,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冬季气温较低,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充电过程中从减压机构流出的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系统可根据季节不同选择换热方式,保证工质的稳定换热,以使各个机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保证系统全年始终高效运行,保证系统的充电效率。系统利用地热能作为稳定的热源,避免系统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保证其在不同季节始终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19304.8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第二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主循环管路包括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以及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通过换向装置可控地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储能系统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的问题,具有热能利用率高、减少能源浪费、利用余热和余冷有效提升做功温差和发电效率、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物作为工质进行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19304.8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第二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主循环管路包括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以及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通过换向装置可控地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储能系统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的问题,具有热能利用率高、减少能源浪费、利用余热和余冷有效提升做功温差和发电效率、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物作为工质进行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82085.8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储能系统。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设于风电机舱内的风电机组、空气压缩机组、空气膨胀机组、第一电动发电机和三合一电机,以及设于风电机舱外的联合储气装置;第一电动发电机和风电机组或空气压缩机组择一地连接;空气压缩机组和空气膨胀机组之间通过三合一电机同轴连接;联合储气装置包括设于塔筒内的第一储气装置和设于海上的第二储气装置;联合储气装置的输入端和空气压缩机组连接,联合储气装置的输出端和空气膨胀机组连接。本发明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电设备直接耦合风电机组,集成到海上风电机舱内,紧凑式布置的建设成本低;联合储气方法降低储气装置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94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4191.7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气库结构参数的储气库试验方法和系统,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应力加载装置、热力加载装置、声发射监测装置以及分布式光纤装置,应力加载装置中设置一用于容置储气库模型的容置腔体,用以向储气库模型施加应力。热力加载装置与储气库模型的储气腔体液路连通,用以调节储气腔体中的压力和温度。声发射监测装置内嵌于应力加载装置中,用以监测储气库模型的破裂数据。分布式光纤装置内嵌于储气腔体中,用以监测储气库模型的温度数据和形变数据。从而可以进行储气库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试验,并监测储气库模型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为储气库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降低储气库结构参数的设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582085.8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储能系统。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设于风电机舱内的风电机组、空气压缩机组、空气膨胀机组、第一电动发电机和三合一电机,以及设于风电机舱外的联合储气装置;第一电动发电机和风电机组或空气压缩机组择一地连接;空气压缩机组和空气膨胀机组之间通过三合一电机同轴连接;联合储气装置包括设于塔筒内的第一储气装置和设于海上的第二储气装置;联合储气装置的输入端和空气压缩机组连接,联合储气装置的输出端和空气膨胀机组连接。本发明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机电设备直接耦合风电机组,集成到海上风电机舱内,紧凑式布置的建设成本低;联合储气方法降低储气装置建设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31876.8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卡诺电池和地热能的储能系统,其包括蓄热件、储电循环系统、发电循环系统和地热换热系统。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第二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升温;过渡季节,气温波动大,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冬季气温较低,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充电过程中从减压机构流出的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系统可根据季节不同选择换热方式,保证工质的稳定换热,以使各个机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保证系统全年始终高效运行,保证系统的充电效率。系统利用地热能作为稳定的热源,避免系统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保证其在不同季节始终高效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4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8075.X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耦合发电储能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光热循环单元,包括集热器,光热循环泵,高温加热器和中温加热器;蒸汽动力循环单元,包括高温加热器,蒸汽透平,凝汽器和循环水泵;储能支路,包括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和储气库;发电支路,包括空气透平,中温加热器和储气库,冷却器、凝汽器、蒸汽透平和空气压缩机依次连接形成闭环回路。该系统具有光热耦合发电模式,光热耦合发电储能模式,光热耦合发电‑储能‑调节模式,储能调节模式,增强型光热耦合发电模式和发电调节模式,本发明通过将绝热压缩空气储能与光热发电系统有机耦合,可实现太阳能光热最大化利用,同时可根据电力需求变化调整系统工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