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737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40502.5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元结构堤基的渗透类型及渗透破坏判断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堤基由位于表层的粉细砂层和位于下层的砂砾石层构成;假设粉细砂层存在临界厚度,当粉细砂层实际厚度小于临界厚度时,求取堤基第一临界水位H1;当粉细砂层实际厚度大于临界厚度时,求取堤基第二临界水位H2;比较H1和H2的大小,判断渗透控制关键层为砂砾石层、或粉细砂层;针对渗透控制关键层为砂砾石层、或粉细砂层时,提出堤基渗透破坏判断方法。本发明能够快速地确定渗透变形发展的关键层是粉细砂层还是砂砾石层,同时针对不同的渗透变形关键层提出堤基渗透破坏判断方法,为汛期渗透破坏抢险及汛后渗透破坏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34300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82585.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护岸工程的预制透水生态脚槽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的混凝土框架(1)内设置有石笼(2),所述的石笼(2)的上方设置有植生结构(3);所述的混凝土框架(1)包括位于底部的地板(13)和位于四周的侧板(16),所述的侧板(16)由一对开孔侧板(11)和一对拼接侧板(14)拼接而成,每个所述的开孔侧板(11)由钢筋(12)、透水孔(15)和混凝土板(17),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水位骤降期或强降雨期,若脚槽排水结构失效将导致坡内水位降低困难,可能引起因坡内水压力过大造成岸坡整体失稳的危险的缺点,具有低了脚槽施工条件,能确保脚槽在一定水位情况下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65045.4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彭良泉
IPC: G06F30/13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S1、计算地基出现塑性破坏时滑动面上距离基底深度h处的土单元上受到的法向应力σ=γ0D+γh,其中,D为基础埋置深度,γ0为基底以上基础两侧土的重度,γ为基底以下土的重度;S2、根据库伦定律有#imgabs0#将库伦定律公式两边同时乘承载力系数Nc,则有#imgabs1#将法向应力σ代入该公式,则有#imgabs2#其中,#imgabs3#为土的摩擦角,c为土的黏聚力;S3、设地基发生塑性破坏时滑动面距离基底的最大深度为z,破坏面上的土单元距离基底的平均距离为#imgabs4#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imgabs5#本发明建立了地基极限承载力与土体抗剪强度之间的表达式,使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为实际工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499683.9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彭良泉
IPC: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方法,包括:S1、计算加筋地基中的n层筋材挠曲变形产生的垂直力P2;S2、计算加筋地基实际承担的附加应力P=P1‑P2,其中P1为上部荷载施加给地基的附加应力;S3、将未加筋地基的沉降变形视为圆弧形,将加筋地基的沉降变形视为矩形,加筋地基附加应力P所做的功W1=PBs1,未加筋地基附加应力P所做的功W2=1/2PLs2;S4、根据能量守恒原理,W1=W2,计算出加筋地基在附加应力P的作用下的沉降量s1。该方法考虑了筋材对减小基底附加应力的有利作用以及均化地基表面附加应力的影响,水平加筋地基沉降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更为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78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15044.6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彭良泉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法的约束条件;通过竖向静力平衡对上部结构与刚性桩、柔性桩和桩间土竖向受力进行计算;根据所述竖向受力计算结果,对刚性桩、柔性桩和桩间土进行变形计算;根据所述变形计算结果,利用变形协调条件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计算,再计算复合地基沉降、复合地基承载力f1和垫层的最小厚度d。采用本发明通过桩土竖向静力平衡和桩土变形协调分析,得到了刚性桩、柔性桩和桩间土的承载能力特征值的修正系数的解析解,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解决了现有规范计算方法得到的复合压缩模量偏大,沉降计算结果偏小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36742.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刚性基础下软基沉降的刚柔桩复合地基。它包括柔性垫层、刚性桩和柔性桩,所述柔性为格栅状布置在刚性基础外轮廓周边的柔性桩,所述柔性桩中间布置刚性桩,所述柔性桩和刚性桩顶部设置柔性垫层,所述柔性垫层上方为刚性基础。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单纯采用刚性桩造价过高或单纯采用柔性桩达不到沉降控制要求的缺陷;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且能有效减小沉降,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6638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22542.4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堤基防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堤基半封闭式防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假设堤身不透水,堤基表层为浅层透水层,第二层为相对弱透水层,第二层下方为深层透水层;确定防渗依托层的厚度和渗透系数,确定半封闭式防渗墙进入防渗依托层的深度,确定避免产生绕渗破坏的半封闭式防渗墙布置范围。本发明的提出,使半封闭式防渗墙与防渗依托层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渗系统,确保半封闭式防渗墙设计的准确性,可以为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关于半封闭式防渗墙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对于推动半封闭式防渗墙技术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设计方法模糊性和任意性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80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72036.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既有水闸新增闸墩地基处理方法及新增闸墩,包括在既有水闸底板开通孔,通孔穿过既有水闸底板、既有垫层和天然地基,在通孔内放置钢筋笼且通过浇筑混凝土制成新增灌注桩,新增灌注桩顶部保留一部分钢筋笼,新增灌注桩的直径小于通孔的直径且高出既有水闸底板一定高度,在新增灌注桩高出既有水闸底板顶部架设模板,模板底部与既有水闸底板间隔一定距离,在模板底部设置支撑架,对模板上采用分层浇筑,形成新增闸墩。本发明在既有水闸底板上设置新增闸墩,使单孔水闸变为双孔水闸,达到减少闸室宽度、从而减小闸门宽度的目的,使闸门自身的变形与闸室能够充分协调,也能使闸门两侧启闭同步更加顺畅。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85232.2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彭良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属于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考虑了筋材水平拉力和垂直拉力对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有利作用,避免了现有水平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工程实际不符的缺陷;同时,由于筋材作用,地基极限承载力提高,对于软土地基,可以提高一次性极限堆载高度,填筑速率可以加快,建设工期可以缩短,相应工程投资减小,对于推动复合地基技术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46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33691.3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彭良泉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具体步骤是求应力扩散系数、计算桩与桩间土的应力比的值、计算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根据求得的应力扩散系数及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计算加固区的变形及非加固区的变形;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沉降为加固区的变形与非加固区的变形的和;本发明针对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确定难题,基于复合地基中桩土变形协调,计算得到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解决了目前修正系数取值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基于得到的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沉降,解决目前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不符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