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08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910655335.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采用同样的塑性混凝土分别制作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和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将吸水率测试试件采用吸水率测试装置测试计算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将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分别套上橡皮模套并装入对开式的试模内密封好后安装到抗渗仪,一次加到0.3~0.6MPa,在此压力下恒定24h,计算出塑性混凝土渗水高度Dm,然后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即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本发明针简化了操作过程,能准确的测试出吸水率和渗水高度,然后计算出准确真实的相对渗透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030808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55335.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强度塑性混凝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采用同样的塑性混凝土分别制作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和三个吸水率测试试件,将吸水率测试试件采用吸水率测试装置测试计算塑性混凝土的吸水率a,将六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分别套上橡皮模套并装入对开式的试模内密封好后安装到抗渗仪,一次加到0.3~0.6MPa,在此压力下恒定24h,计算出塑性混凝土渗水高度Dm,然后计算每个塑性混凝土抗渗试件相对渗透系数,取六个试件的平均值即为塑性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本发明针简化了操作过程,能准确的测试出吸水率和渗水高度,然后计算出准确真实的相对渗透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210571864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149528.X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性混凝土吸水率测定装置。所述测定装置包括圆柱体金属容器、水泵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圆柱体金属容器一端呈封闭状,另一端设有螺纹接口,并在螺纹接口处设有可拆卸式密封盖;在圆柱体金属容器的筒体上设有水泵接口,所述水泵一端通过水泵通水管与圆柱体金属容器上的水泵接口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水箱;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监测传感器和控制器,其压力监测传感设置在水泵的出水口,其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水泵的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使试件快速充分的吸水,避免长时间浸水导致塑性混凝土试件出现损坏,能够确保其吸水率的计算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4439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645422.8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ECC材料拌和物中纤维分散性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通过贯入阻力仪,参照现有规范中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对制备的ECC拌和物试件进行至少三次贯入阻力试验,其试验在该测试试件的拌和物初凝前结束;并计算出每次试验中纤维分散偏差率σi,然后计算出至少三次试验中纤维分散偏差率σi的平均值,用于判定拌和物中纤维分散的均匀性,其偏差率平均值越低,表明拌和物中纤维分散的越均匀。本发明在ECC材料新拌阶段进行纤维分散均匀性的检测,对比其他测试方法,科学、方便、及时有效,为ECC拌和工艺优化、材料性能提升等提供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1467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92860.7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华电(尼木)新能源有限公司
Inventor: 吕兴栋 , 徐航 , 蒋理 , 李家正 , 周世华 , 董芸 , 石妍 , 李明霞 , 张建峰 , 李杨 , 杨梦卉 , 蒋文广 , 夏求林 , 王晓军 , 张亮 , 闫小虎 , 陈霞 , 周显 , 刘恒 , 阮波 , 高志扬 , 郭文康 , 李佰龙
IPC: G01B11/00 , G06V10/764 , G06T5/20 , G06T7/13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板混凝土裂缝定量检测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在面板混凝土表面部署激光投影标靶设备;(2)使用图像采集设备拍摄包含裂缝和激光标靶的图像;(3)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裂缝和标靶,并确定其在图像中的位置;(4)根据识别的标靶尺寸和裂缝在图像中的尺寸,通过比例换算,计算出裂缝的实际尺寸,从而实现面板混凝土裂缝的定量检测。解决了面板混凝土裂纹识别中裂纹长度难以量化,难以判断裂纹危害程度的问题,并且使用自动化的方式量化裂纹,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裂纹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纹检测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1242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53152.3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制砂、制备方法及以其制备而得混凝土,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以六偏磷酸钠水溶液作为清洗液对原砂(由岩石经过机械粉碎、筛分,且符合使用需求的原始机制砂)进行清洗,以此降低泥粉的自身团聚性,并可降低泥粉与石粉间的粘附力,以达到泥粉颗粒间分离,并能达到泥粉与石粉的分离效果。由于泥粉密度较小,而石粉密度较大,在清洗液中的泥粉则可漂浮于上层,而石粉则沉淀至下层,以此方式除去原砂中的泥粉,并最大限度的保留石粉。以上述方式制备而得的机制砂其泥粉含量较低,石粉的损失量较小。以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得的机制砂作为原料制得,其抗压强度以及抗拉强度均较强,以此达到提升混凝土性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00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800444.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IPC: E02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堆石坝混凝土面板结构,包括设置在石坝体坡面的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包括普通混凝土区以及设置在普通混凝土区内的至少一块ECC塑性区,所述普通混凝土区采用普通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所述ECC塑性区采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浇筑而成;本发明通过设置ECC塑性区替代部分普通混凝土区,将原来刚性的面板本体变成了相对柔性的面板本体,合理布置ECC塑性区,确保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比普通混凝土材料先进入塑性状态,ECC塑性区发挥作用变形时,普通混凝土区处于弹性未破坏阶段,可以提高面板主动适应变形的能力,显著降低高堆石坝的面板开裂风险,推动我国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23552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00424.1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ECC的心墙堆石坝坝基廊道结构,包括廊道本体,所述廊道本体两端连接基岩,所述廊道本体包括普通混凝土段以及设在所述普通混凝土段中段的至少一段ECC塑形铰接段,所述ECC塑形铰接段两端设有界面剂;所述廊道本体由普通混凝土浇注而成,所述ECC塑形铰接段由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浇注而成;本发明廊道结构能充分利用廊道本体大应力区材料率先进入塑性状态的特点,由ECC塑性铰接段主动承担廊道本体的主要变形,廊道本体其他部位的变形量及应力将会大幅下降,开裂风险会明显降低,能有效避免廊道本体其他部位的开裂和渗漏问题,从而在整体上避免廊道本体渗漏。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68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57901.X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IPC: C04B24/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钢渣细骨料安定性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25~50%(wt)滚筒钢渣细骨料加入到0.017~0.068mol/L柠檬酸水溶液中,在60~80℃温度条件下浸泡3~6h;S2、将柠檬酸水溶液浸泡后的滚筒钢渣细骨料置于40~60℃温度的流水中冲洗至中性,干燥;S3、将步骤S2干燥后的滚筒钢渣细骨料置于CO2浓度17~23%、相对湿度65~75%的密闭环境中常温封闭6~12h,即得改性钢渣。本发明通过柠檬酸水溶液改性、热水冲洗、CO2表面封闭的方法明显改善了滚筒钢渣细骨料的体积安定性问题;滚筒钢渣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残留量低,压蒸膨胀率小于0.46%,保证了滚筒钢渣用作细骨料的体积安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40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520323.6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渠道衬砌面板修复的水下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100份的胶凝材料,40~46份的水,150~182份的砂,209~255份的石,0.7~1份的减水剂,0.003~0.005份的引气剂,0.2~0.3份的絮凝剂。其中胶凝材料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成分:50~70份的水泥,20~40份的粉煤灰,10~20份的硅灰。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渠道衬砌面板修复的水下自密实混凝土通过在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增强混凝土拌和物的抗分散性;通过掺入适量的硅灰和选用粒径5~10mm的粗骨料来辅助增强混凝土拌和物的粘性,减少了絮凝剂的用量,更安全环保;通过掺入适量的硅灰,提高了混凝土早期强度;可直接用于由水面向水下浇筑;原材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