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2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63811.0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Abstract: 单位水体消能率和基岩抗冲流速相耦合的消能评估方法,包括利用单位水体消能率和消能区基岩抗冲流速两个水力学指标进行耦合计算,得到消能安全指数;根据消能安全指数的对比确定安全性和经济性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方案。本发明提出的消能安全指数综合考虑了泄洪消能的两种影响因素,首次将单位水体消能率和消能区基岩抗冲流速两个水力学指标进行耦合计算,可更加系统全面的对泄洪消能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评价,利用该消能安全指数,可在工程设计前期快速判断泄洪消能安全性及经济性,可尽快明确泄洪消能设计思路及主要设计方向,进而拟定泄洪消能设计方案,减少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难度及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2218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464385.2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8/06
Abstract: 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为消能安全指数计算;步骤二为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判别;(1)若工程的消能安全指数W大于或等于4.0,则采用天然水垫消能是可行的;(2)若工程的消能安全指数W小于4.0,则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设计难度较大。本发明方法突破了以往消能方案比选研究过程中仅根据工程类比和实践经验进行方案初拟的局限,可帮助工程快速确定泄洪消能设计方案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向,大幅减小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难度及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6724.0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地下洞室交汇处水流特性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该结构包括竖井泄洪洞、放水洞,所述放水洞用于前期导流和后期放空,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形成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与双洞交汇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设置与泄洪洞轴线平行的隔墙,以将泄洪洞与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隔开,隔墙底部设有底部孔口,隔墙靠放水洞的一侧设有用于孔口分流的隔墩。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地下洞室交汇处的泄洪洞大流量和放水洞小流量交汇时水流对冲产生的涌浪问题,改善隧洞交汇处流态,使得交汇段水流稳定的进入下游退水隧洞。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2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0463811.0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13
Abstract: 单位水体消能率和基岩抗冲流速相耦合的消能评估方法,包括利用单位水体消能率和消能区基岩抗冲流速两个水力学指标进行耦合计算,得到消能安全指数;根据消能安全指数的对比确定安全性和经济性好的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方案。本发明提出的消能安全指数综合考虑了泄洪消能的两种影响因素,首次将单位水体消能率和消能区基岩抗冲流速两个水力学指标进行耦合计算,可更加系统全面的对泄洪消能安全性与经济性进行评价,利用该消能安全指数,可在工程设计前期快速判断泄洪消能安全性及经济性,可尽快明确泄洪消能设计思路及主要设计方向,进而拟定泄洪消能设计方案,减少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难度及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2218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64385.2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8/06
Abstract: 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为消能安全指数计算;步骤二为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判别;(1)若工程的消能安全指数W大于或等于4.0,则采用天然水垫消能是可行的;(2)若工程的消能安全指数W小于4.0,则采用天然水垫消能的设计难度较大。本发明方法突破了以往消能方案比选研究过程中仅根据工程类比和实践经验进行方案初拟的局限,可帮助工程快速确定泄洪消能设计方案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向,大幅减小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工作量,加快设计进度,降低设计难度及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2313941U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21101393.0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地下洞室交汇处水流特性的结构,包括竖井泄洪洞、放水洞,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形成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与双洞交汇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设置与泄洪洞轴线平行的隔墙,以将泄洪洞与泄洪洞与放水洞交汇段隔开,隔墙底部设有底部孔口,隔墙靠放水洞的一侧设有用于孔口分流的隔墩;所述竖井泄洪洞轴线与放水洞轴线夹角在15°—20°之间,所述放水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导流洞导流结束后在导流洞内衬放水钢管。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地下洞室交汇处的泄洪洞大流量和放水洞小流量交汇时水流对冲产生的涌浪问题,改善隧洞交汇处流态,使得交汇段水流稳定的进入下游退水隧洞。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37687.6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宜于弯道河流溢洪道的挑流消能结构,包括泄洪槽和挑流鼻坎,其特征是所述泄洪槽内设置有中隔墙,中隔墙将泄洪槽分隔成两个以上的流道,各流道的末端分别设置挑流鼻坎,全部挑流鼻坎组合形成平面差动式布置结构,各挑流鼻坎的起点位置不同,各挑流鼻坎的末端与河床之间的距离自上游至下游递增,相邻挑流鼻坎的末端与河床之间的距离差为10m‑30m,挑流鼻坎左右两侧起挑位置的相切点不同,挑流鼻坎的起挑角度为25°‑35°,挑流鼻坎左右两侧的起挑角度相同或者不同。采用本发明,既可以保证挑流鼻坎具有比传统溢洪道更好的挑流消能效果,又可以促使弯道河流上的溢洪道下泄水流顺利进入下游河槽,从而避免对河槽和岸坡的冲刷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955508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910008216.5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B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洞结构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斜向独立式泄洪洞进水塔结构,包括若干个泄洪洞进水塔,相对泄洪洞的轴线,泄洪洞进水塔在平面布置上斜向布置,泄洪洞进水塔内设有事故检修门槽,泄洪洞进水塔的顶部共铺设一副门机轨道,事故检修门槽中心点的连线与泄洪洞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夹角小于90°,事故检修门槽均位于门机轨道的两根轨道单元之间,门机轨道上安装有开启事故检修门的门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斜向独立式泄洪洞进水塔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斜向独立式泄洪洞进水塔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共用一套门机,开挖支护工程量较小,既可节省工程投资,又有利于门机和事故检修门的运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3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667344.1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全库盆防渗水库三维建模和设计方法,包括导入三维地形面,选定大坝高程平面并绘制闭合的定位轴线;制作大坝剖面以形成大坝实体;制作边坡剖面以形成开挖实体;制作水库边界面并沿定位轴线扫略,保留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部分,形成水库实体;测量模型参数,输出相关参数及计算结果;封装上述步骤形成通用模板,设置定位线和地形面为输入条件,水位、坡比等作为可变参数,通过调整输入条件和参数,修改水库模型,依据计算结果选择形态较优的水库布置方式;本发明可快速建立水库三维模型,模型调整方便、方案变化快、参数测量全面、展示效果直观,可高效地筛选出优化方案,利于提高水库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33419.7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旭龙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拱坝贴脚设计方法,根据拱坝下游面的边线及拱肩槽边坡的边线确定拱坝贴脚轴线,贴脚轴线的水平面投影作为后续计算贴脚结构宽度尺寸的参考;设计第i级贴脚浇筑形成的平台面高程Hi及第i+1级贴脚浇筑形成的平台面高程Hi+1,取第i级贴脚平台宽度Li的最小值作为第i级贴脚平台的宽度,通过Li的最小值计算第i+1级贴脚平台最小宽度Li+1;设置各级贴脚交通通道宽度与坡度;各级贴脚高程Hi及Hi+1值确定,各级平台的宽度di、P上i、P下i值确定、通行通道的斜坡段长度及宽度Di及确定,则完成贴脚结构的设计;本发明在拱坝三维设计BIM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定型的贴脚结构设计方法,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贴脚结构可靠安全与合理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