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9436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217106.0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3 , G21C17/10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象限功率倾斜状态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上一循环堆芯各燃料组件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变形数据;S2、基于燃料组件的变形数据获取燃料组件在堆芯对应的位移量;S3、基于燃料组件的位移量和燃料组件的位置信息修正当前循环堆芯对应的建模模型,以根据修正后建模模型获取反应堆对应的堆芯功率倾斜数据;S4、根据堆芯功率倾斜数据获取堆芯功率倾斜状态的评价结果。实施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推导得到核电堆运行时的象限功率倾斜状态,以进一步的保证堆芯的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446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10847.8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 G21C17/108 ,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外探测器校刻方法,包括:S1:通过模拟中子从堆内输运到堆外探测器的过程,获得堆内各位置的探测器响应因子;S2:模拟构造理论氙振荡过程,获得所述氙振荡过程中堆内各位置的裂变中子产生率;S3:根据所述探测器响应因子和裂变中子产生率,得到所述氙振荡过程中各所述堆外探测器的响应电流分布;S4:使用所述电流分布计算得到校刻系数。本发明取消现场氙振荡试验实施的同时,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具有足够精度的校刻系数,减少了对堆芯的扰动,降低了反应堆的操控难度(尤其是在寿期末),因此也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17106.0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3 , G21C17/10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象限功率倾斜状态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上一循环堆芯各燃料组件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变形数据;S2、基于燃料组件的变形数据获取燃料组件在堆芯对应的位移量;S3、基于燃料组件的位移量和燃料组件的位置信息修正当前循环堆芯对应的建模模型,以根据修正后建模模型获取反应堆对应的堆芯功率倾斜数据;S4、根据堆芯功率倾斜数据获取堆芯功率倾斜状态的评价结果。实施本发明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推导得到核电堆运行时的象限功率倾斜状态,以进一步的保证堆芯的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58833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99733.5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堆芯参数的堆外测量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堆芯参数的堆外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堆外探测器通道获取堆芯的上部电流和下部电流;S2:根据堆外探测器通道的校刻系数和修正函数,结合上部电流和下部电流,得到修正后的堆芯参数;堆芯参数包括堆芯功率和堆芯轴向功率偏差;其中,修正函数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得到:S41:获取反应堆在首次启动时在数个功率平台下的现场实验数据;S42:根据现场实验数据,得到修正系数;S43:根据修正系数,得到与功率平台线性相关的修正函数。本堆芯参数的堆外测量方法可以解决反应堆负荷变化所带来的测量偏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4650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111610847.8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 G21C17/108 ,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外探测器校刻方法,包括:S1:通过模拟中子从堆内输运到堆外探测器的过程,获得堆内各位置的探测器响应因子;S2:模拟构造理论氙振荡过程,获得所述氙振荡过程中堆内各位置的裂变中子产生率;S3:根据所述探测器响应因子和裂变中子产生率,得到所述氙振荡过程中各所述堆外探测器的响应电流分布;S4:使用所述电流分布计算得到校刻系数。本发明取消现场氙振荡试验实施的同时,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具有足够精度的校刻系数,减少了对堆芯的扰动,降低了反应堆的操控难度(尤其是在寿期末),因此也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7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43284.X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21C17/108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象限功率倾斜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预先构建的三维堆芯理论模型获取目标堆芯的堆芯功率分布理论值。S2、根据通量图测量试验获取堆芯功率分布实测值。S3、根据堆芯功率分布理论值与堆芯功率分布实测值的偏差情况,调整三维堆芯理论模型中对应位置的入口慢化剂密度以缩小偏差,直到偏差情况在预设偏差容许范围内,从而得到修正后的三维堆芯理论模型。S4、基于修正后的三维堆芯理论模型预测目标堆芯的象限功率倾斜程度。本发明能够加强对堆芯后续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的可靠预测和判断,提高对堆芯潜在安全风险识别能力,进而提升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06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808839.2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堆芯功率象限倾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堆芯在多个历史燃耗点下的堆芯燃耗值、在多个历史燃耗点下各燃料组件的功率分布的理论值以及实际测量修正的功率分布修正值。根据功率分布的理论值和功率分布修正值构建偏差矩阵。将偏差矩阵进行本征正交分解,得到本征正交基函数和本征正交展开系数。根据多个历史燃耗点下的堆芯燃耗值、本征正交展开系数和本征正交基函数推测目标燃耗点下各燃料组件的功率分布偏差值。根据功率分布偏差值,计算在目标燃耗点下的象限倾斜因子。该方法根据堆芯功率分布测量数据的主要成分的变化对堆芯功率象限倾斜因子进行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325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57370.3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池边检测结果进行燃料棒表面状态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标准库中选择与标准燃料棒匹配的标准图像,获取标准燃料棒对应的表面标准参数,并结合标准图像对应的标准环境参数,对标准图像进行定级,生成定级模型;将与待测燃料棒对应的待定级图像输入定级模型中,并将待定级图像与定级模型中的定级后的标准图像进行对比,获得待定级图像的定级结果。通过实施本发明,对燃料棒表面状态进行“数值化”处理,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对燃料棒表面状态进行有效识别,并根据分级对样本情况进行定级。
-
公开(公告)号:CN116153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93991.X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水反应堆内燃料元件破损状况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压水反应堆运行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对压水反应堆的冷却剂进行一次取样,测量并记录冷却剂样品中的Xe‑133活度;生成用于表示Xe‑133活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的形态,识别燃料元件是否发生破损以及发生破损的燃料元件的数量。燃料元件包壳和燃料元件芯块之间的气隙内的惰性气体原子向冷却剂的释放行为几乎不受燃料元件的破口尺寸和破口位置的影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评估方法以Xe‑133的活度作为依据,能够在反应堆运行期间有效地评估压水反应堆内的燃料元件是否发生破损以及发生破损的燃料元件的数量,并且评估结果准确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28791.1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功率倾斜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方法包括:先获取堆芯运行过程中任一燃耗下的测量活度,然后根据测量活度和预先建立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最优水隙参数,最后基于最优水隙参数进行功率倾斜预测,得到目标倾斜因子。采用本方法能够得到象限功率倾斜随燃耗和随功率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而定量化的进行预测堆芯象限功率倾斜因子,预测效果好,避免了人为手动调整的任意性,可靠性高,可提前干预机组的运行计划,提升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