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96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80965.4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成型方法,属于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抗烧蚀层结构;所述抗烧蚀层包括由若干层依次排列而成的抗烧蚀层材料,且每层所述抗烧蚀层材料高度不同;步骤二:利用成型模具将所述抗烧蚀层进行多阶段加压成型以及缝合处理;其中,所述缝合处理是为了将多层所述抗烧蚀层材料通过物理方式连接起来,缝合的方法为将所述抗烧蚀层等分为4瓣~8瓣,沿着等分线将所述抗烧蚀层重合部分用浸胶碳纤维绳按“之”字型路线缝合起来,相邻两缝合点之间的间距为10~20mm。本发明有效地保证了碳纤维编织材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抗烧蚀层的抗烧蚀性能。

    一种高能小型包覆药柱及其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7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4408.5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能小型包覆药柱及其成型方法,高能小型包覆药柱包括药柱及包裹在药柱外侧的包覆套;包覆套为一端封闭的环形套,包覆套具有耐烧蚀性,用于在药柱燃烧过程中防止包覆套燃烧掉块;包覆套包括液体硅橡胶100‑150份、芳纶纤维1‑2份、高岭土5‑10份、耐烧蚀树脂15‑20份、气相二氧化硅10‑20份和2份固化剂;本发明包覆药柱包括药柱及包裹在所述药柱外侧的包覆套,药柱远离被包覆套包裹的一端及其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燃烧孔和第二燃烧孔,用于通过第一燃烧孔和第二燃烧孔同时燃烧来加大包覆药柱的燃烧面;在药量一定的情况下提升燃烧速度,实现燃烧瞬间更高能量输出,满足火箭发动机对高能量的需求。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堵盖及其成型、粘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69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02992.5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堵盖及其成型、粘接方法,属于火箭发动机堵盖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堵盖安装在喷管扩张段内部,堵盖包括封堵部和粘接部,封堵部为球冠结构,封堵部的凸球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环状破口槽和若干弧形破口槽,弧形破口槽从封堵部的中部向边缘延伸,若干弧形破口槽将若干环状破口槽分割成多个破槽块;粘接部设置在封堵部的凸球面靠近边缘处;该堵盖具有轻质高强特点,可满足5MPa的燃气冲击弹射,且正向打开压强不低于2MPa,打开碎片单块质量可控,成型技术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相比硬质塑料或者复合材料类型的堵盖在同等使用条件下,重量减少了至少2倍,成本降低了3倍以上,且堵盖打开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堵盖及其成型、粘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690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02992.5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堵盖及其成型、粘接方法,属于火箭发动机堵盖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堵盖安装在喷管扩张段内部,堵盖包括封堵部和粘接部,封堵部为球冠结构,封堵部的凸球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环状破口槽和若干弧形破口槽,弧形破口槽从封堵部的中部向边缘延伸,若干弧形破口槽将若干环状破口槽分割成多个破槽块;粘接部设置在封堵部的凸球面靠近边缘处;该堵盖具有轻质高强特点,可满足5MPa的燃气冲击弹射,且正向打开压强不低于2MPa,打开碎片单块质量可控,成型技术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相比硬质塑料或者复合材料类型的堵盖在同等使用条件下,重量减少了至少2倍,成本降低了3倍以上,且堵盖打开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

    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19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80965.4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成型方法,属于后封头抗烧蚀层预制体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抗烧蚀层结构;所述抗烧蚀层包括由若干层依次排列而成的抗烧蚀层材料,且每层所述抗烧蚀层材料高度不同;步骤二:利用成型模具将所述抗烧蚀层进行多阶段加压成型以及缝合处理;其中,所述缝合处理是为了将多层所述抗烧蚀层材料通过物理方式连接起来,缝合的方法为将所述抗烧蚀层等分为4瓣~8瓣,沿着等分线将所述抗烧蚀层重合部分用浸胶碳纤维绳按“之”字型路线缝合起来,相邻两缝合点之间的间距为10~20mm。本发明有效地保证了碳纤维编织材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抗烧蚀层的抗烧蚀性能。

    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25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31848.4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份数计,制备原料包括:5‑7份二酐单体、4‑6份二胺单体、0.1‑0.3份改性剂、0.2‑0.6份过渡金属氧化物、2‑4份增强剂、0.08‑0.1份催化剂和/或脱水剂,二酐单体为疏水性单体。本发明通过在改变基体疏水网络结构、对结构进行功能化改性,赋予其高价值性能制备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网络结构基体,并在基体材料中掺入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铁、钴、镍、铜等的氧化物,显著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不仅解决了由于吸湿性所导致尺寸变化和电性能的下降,以及通过醚化改性赋予其新功能基可协同改善其因吸湿性所致热阻改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