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52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300479.0
申请日:2021-03-22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值反演的采场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采集矿井建模数据,构建三维地质精细化模型;步骤二、所建模型的进行平衡计算;步骤三、工作面开挖;步骤四、获取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K并进行危险等级评定;本发明采用矿井钻孔柱状图的岩层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能够有效的模拟出矿井实际的地质构造情况,提高冲击危险的评价准确度,同时依据矿井实际的采掘接替顺序对初始平衡计算后的模型进行开挖,所涉及的冲击危险评价更符合矿井实际情况,准确度更高,且采用煤岩体积累的弹性能与产生动力破坏所需的最小能量的比值大小作为判据,对工作面精准的进行支护和卸压措施,确定的冲击危险等级评价更具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391586.5
申请日:2021-11-23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巷道外错布置防冲方法,采集孤岛工作面各项参数信息;将孤岛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分别布设在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底板下方的岩层中;在运输巷巷尾以垂直于运输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下出口,施工揭露煤层后沿煤层底板的方向继续施工切眼段,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1;在回风巷巷尾以垂直于回风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上出口,且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处于同一垂面,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2;施工切眼上出口揭露煤层后使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贯通,完成孤岛工作面巷道的外错布设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安全开采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并实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和增加矿井开采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91586.5
申请日:2021-11-23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巷道外错布置防冲方法,采集孤岛工作面各项参数信息;将孤岛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分别布设在孤岛工作面两侧采空区底板下方的岩层中;在运输巷巷尾以垂直于运输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下出口,施工揭露煤层后沿煤层底板的方向继续施工切眼段,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1;在回风巷巷尾以垂直于回风巷向煤层施工切眼上出口,且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处于同一垂面,切眼下出口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为β2;施工切眼上出口揭露煤层后使切眼上出口与切眼段贯通,完成孤岛工作面巷道的外错布设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安全开采强冲击危险孤岛工作面,并实现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和增加矿井开采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107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43593.6
申请日:2021-05-19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参量监测参数的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多参量监测参数;S2.对多参量监测参数进行预处理,获得第一参数,基于第一参数进行权重计算,获得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预测权重;S3.基于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预测权重获得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评价指数;S4.根据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评价指数,完成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等级评价。本发明不仅能有效评价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降低了井下人员对卸压效果的误判率;而且能有效避免由于卸压效果评价误判带来的相关损失;通过实施该方法,能够准确发现回采工作面卸压效果不理想的区域,指导现场采取补强卸压措施,提高了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5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00479.0
申请日:2021-03-22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值反演的采场冲击危险性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采集矿井建模数据,构建三维地质精细化模型;步骤二、所建模型的进行平衡计算;步骤三、工作面开挖;步骤四、获取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数K并进行危险等级评定;本发明采用矿井钻孔柱状图的岩层数据进行精细化建模,能够有效的模拟出矿井实际的地质构造情况,提高冲击危险的评价准确度,同时依据矿井实际的采掘接替顺序对初始平衡计算后的模型进行开挖,所涉及的冲击危险评价更符合矿井实际情况,准确度更高,且采用煤岩体积累的弹性能与产生动力破坏所需的最小能量的比值大小作为判据,对工作面精准的进行支护和卸压措施,确定的冲击危险等级评价更具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383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81987.0
申请日:2021-09-15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对连续多层坚硬顶板煤层的高低位断顶卸压方法,包括利用关键层理论,计算出具有可压裂性的多个预地面压裂岩层,确定断顶层位;根据断顶层位和钻机施工能力设计钻孔倾角、孔深,分别从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向断顶层位钻孔;合理组织顶板爆破孔施工,保证断顶工程超前工作面不少于采动影响范围,降低施工期间的冲击威胁;合理选择装药爆破时机,同组扇形孔同时起爆;通过微震法或钻屑法对施工范围开展效果检验。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层坚硬顶板关键层的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7383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081987.0
申请日:2021-09-15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针对连续多层坚硬顶板煤层的高低位断顶卸压方法,包括利用关键层理论,计算出具有可压裂性的多个预地面压裂岩层,确定断顶层位;根据断顶层位和钻机施工能力设计钻孔倾角、孔深,分别从回风顺槽和运输顺槽向断顶层位钻孔;合理组织顶板爆破孔施工,保证断顶工程超前工作面不少于采动影响范围,降低施工期间的冲击威胁;合理选择装药爆破时机,同组扇形孔同时起爆;通过微震法或钻屑法对施工范围开展效果检验。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层坚硬顶板关键层的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同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233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24624.X
申请日:2021-12-14
申请人: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煤矿巷道树形骨架支护方法,步骤为:在巷道截面上沿周向均布施工注浆孔,同一截面上若干注浆孔构成注浆孔组,沿巷道走向等间距布设若干注浆孔组;在巷道表面铺设钢筋网,向巷道表面喷射水泥砂浆,使巷道表面形成喷浆护表,通过喷浆护表对巷道围岩进行表面加固;通过注浆孔向巷道围岩的裂隙内注入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在裂隙内固化后用于形成树形骨架支护;注浆结束后,利用矿用封孔剂对注浆孔进行封孔。本发明实施后形成的树形骨架支护,可大幅度削弱裂隙端部的应力集中,在注浆过程中可借助压力作用使一些微小裂隙及封闭裂隙压密闭合;树形骨架支护可有效封堵水流通道并形成隔绝层,防止水与空气浸入深部围岩,长久有效的保持围岩的力学性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