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9287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602909.3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岩层移动角的确定方法,包括交错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多个微震检波器,每个微震检波器与数据采集监测站连接,多个数据采集监测站通过光纤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连接至地面服务器,地面服务器根据监测的煤矿工作面顶板微震事件数和微震释放能量沿工作面走向的分布规律,通过确定工作面的超前影响距离l和顶板岩层厚度h得到岩层活动的移动角θ,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计算简便,有效的减少煤矿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失,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促进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31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31581.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V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底板突水的微震监测方法,首先在巷道的底板上布置多个钻孔,每一个钻孔内至少安装一个微震传感器;待微震传感器与钻孔底部的岩壁贴牢后,向钻孔内倒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直至完全覆盖微震传感器,最后在钻孔内再次填满填料对钻孔进行封孔。本发明微震传感器安装于地面钻孔中,充分利用隧道已开挖层提供的空间,便于施工布置,且安装位置相对固定,不仅不受地下采煤或掘进工作面向前推移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传感精度和灵敏度,而且能够对全矿井范围内的微震进行大范围的持续性监测。另外,钻孔内浇筑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保证了微震传感器的安装固定,进而保证了整个微震监测系统的运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01936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96102.1
申请日:2016-05-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0 , G01V1/306 , G01V2210/1429 , G01V2210/144 , G01V2210/62
Abstract: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其属于矿井水文地质和采矿工程领域。该预警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数值计算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微震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减小了震源定位误差。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通过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31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1016588.0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0 , G01V1/288 , G01V1/30 , G01V2210/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确定煤矿底板破坏深度的方法,属于煤矿安全生产等技术领域,主要解决通过微震监测确定破坏深度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工作面煤层底板的平均标高;布设微震检波器;滤波、微震事件定位以及确定相关震源参数;分析底板微震事件,确定底板微震事件数目及能量沿深度的分布曲线;根据工作面煤层底板的平均标高以及底板微震事件数目及能量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曲线确定底板破坏深度。本发明实现底板破坏深度的动态监测,便于确定底板破坏深度的发展趋势,为底板突水事故预警;并且确定底板破坏的层位,从而为底板防治水的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01936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296102.1
申请日:2016-05-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及方法,其属于矿井水文地质和采矿工程领域。该预警系统包括微震监测系统、数值计算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预警预报分析中心。微震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网络的空间阵列布置是影响微震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减小了震源定位误差。在虚拟的三维地质环境中,地质体的显示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准确,更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工程区地质体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揭示隐伏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判断断层运动规律,弄清地层接触关系,深入研究地学规律,都有启发和帮助。通过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析结果以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的无缝连接与显示,实现对底板突水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31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1016588.0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力软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确定煤矿底板破坏深度的方法,属于煤矿安全生产等技术领域,主要解决通过微震监测确定破坏深度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工作面煤层底板的平均标高;布设微震检波器;滤波、微震事件定位以及确定相关震源参数;分析底板微震事件,确定底板微震事件数目及能量沿深度的分布曲线;根据工作面煤层底板的平均标高以及底板微震事件数目及能量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曲线确定底板破坏深度。本发明实现底板破坏深度的动态监测,便于确定底板破坏深度的发展趋势,为底板突水事故预警;并且确定底板破坏的层位,从而为底板防治水的工作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249287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02909.3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8 , G01V1/20 , G01V2210/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岩层移动角的确定方法,包括交错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的多个微震检波器,每个微震检波器与数据采集监测站连接,多个数据采集监测站通过光纤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连接至地面服务器,地面服务器根据监测的煤矿工作面顶板微震事件数和微震释放能量沿工作面走向的分布规律,通过确定工作面的超前影响距离l和顶板岩层厚度h得到岩层活动的移动角θ,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计算简便,有效的减少煤矿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失,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促进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86385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1911299301.8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力震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锚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负泊松比相间的恒阻大变形竹节式锚杆,包括螺母、托盘和杆体,所述杆体安装在围岩中预设钻孔中,尾部通过螺母和托盘进行固定;杆体包括多段正泊松比材料杆段和负泊松比材料杆段,二者交替布置。负泊松比材料杆段受力后发生膨胀变形,正泊松比材料杆段受力后发生收缩变形,这样整个杆体变形之后的形状如一根竹子,在负泊松比材料杆段处形成竹节。本发明的锚杆有很大的恒阻力和横向扩张特性,大大地提高了锚杆的锚固作用,保证围岩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43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07703.2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岩体波速精准预测岩爆强度和位置的方法,属于深部地下工程施工中岩爆灾害超前预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二体相互作用理论,充分挖掘TSP纵波波速精准探测功能,准确探测到掌子面前方100m范围内纵波波速不连续位置,并依据波速值差别判定可能发生岩爆的位置和等级概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具有简便、快捷、费用少、准确率高等优点,为TSP探测方法赋予新功能,可为深埋地下工程岩爆短临预测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864389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810375924.8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顶底板采动破坏带分段观测方法,属于岩体破坏范围测定技术领域。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测试探头、钻机、钻杆、控制操作台。测试探头包括前部封堵器、尾部封堵器、转换器和连通管,封堵器包括漏水管、连接在漏水管两端的接头和橡胶囊,橡胶囊包绕在漏水管外围,与漏水管之间形成一封堵空腔,外界水源注入所述封堵空腔起胀橡胶囊,与钻孔形成注水空腔。该测试装置可以利用同一外界水源完成封堵过程和测试过程,并实现高低水压可变控制,保证二者在各自的所需的压力下工作,消除钻杆与软管的缠绕问题,减少操作步骤和工作人数,提高推进测量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