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3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80104394.2
申请日:2009-02-05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CPC分类号: H01M4/26 , C01G51/04 , C01G53/04 , C01P2004/84 , H01M4/32 , H01M4/362 , H01M4/52 , H01M4/624 , H01M10/30
摘要: 用于可再充电碱性电化学电池的正电极的活性材料,其是由用强氧化性试剂例如碱金属溶液中的碱金属的过硫酸盐处理的氢氧化镍颗粒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成的。还可以用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备活性材料,所述颗粒在表面上具有高百分率的钴(III)或跨颗粒测量的约3的平均钴氧化态。处理的氢氧化镍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降低了钴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并提高了高倍率充电和放电容量。较低的钴溶解度降低了可提高自充电且导致过早失效的钴迁移。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47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080018691.8
申请日:2010-04-29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26
CPC分类号: C01G53/04 , B82Y30/00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4/84 , H01G11/30 , H01M4/26 , H01M4/32 , H01M4/362 , H01M4/52 , H01M4/624 , H01M10/30 , Y02E60/13 , Y02T10/7022
摘要: 使用强氧化剂例如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的碱性溶液可以处理用于氢氧化镍电极的氢氧化镍颗粒,以改变表面氢氧化镍结构。已发现所得改性的表面结构给予由氢氧化镍形成电极的各种好处。据认为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处的钴化合物的氧化导致高导电的钴化合物,该钴化合物在如本文中所述的镍电极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容量利用率中起到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034762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92303.0
申请日:2007-01-31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CPC分类号: H01M10/26 , H01M4/244 , H01M4/32 , H01M6/04 , H01M6/045 , H01M10/0431 , H01M10/286 , H01M10/30 , H01M2300/0014 , Y10T29/49108
摘要: 镍锌二次电池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拥有在锌电极中限制树枝晶形成和其它形式的材料重新分配的组合物。另外,电解质可以拥有一种或多种下述特点:低温性能良好、循环寿命长、阻抗低以及适合高速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034762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092303.0
申请日:2007-01-31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CPC分类号: H01M10/26 , H01M4/244 , H01M4/32 , H01M6/04 , H01M6/045 , H01M10/0431 , H01M10/286 , H01M10/30 , H01M2300/0014 , Y10T29/49108
摘要: 镍锌二次电池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拥有在锌电极中限制树枝晶形成和其它形式的材料重新分配的组合物。另外,电解质可以拥有一种或多种下述特点:低温性能良好、循环寿命长、阻抗低以及适合高速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39863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0980104394.2
申请日:2009-02-05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CPC分类号: H01M4/26 , C01G51/04 , C01G53/04 , C01P2004/84 , H01M4/32 , H01M4/362 , H01M4/52 , H01M4/624 , H01M10/30
摘要: 用于可再充电碱性电化学电池的正电极的活性材料,其是由用强氧化性试剂例如碱金属溶液中的碱金属的过硫酸盐处理的氢氧化镍颗粒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成的。还可以用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颗粒制备活性材料,所述颗粒在表面上具有高百分率的钴(III)或跨颗粒测量的约3的平均钴氧化态。处理的氢氧化镍或钴涂覆的氢氧化镍降低了钴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并提高了高倍率充电和放电容量。较低的钴溶解度降低了可提高自充电且导致过早失效的钴迁移。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46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8490.4
申请日:2010-08-06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CPC分类号: H01M4/244 , H01M4/625 , H01M10/24 , H01M10/30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摘要: 通过使用涂覆有表面活性剂的碳纤维提高了锌负电极的导电性。碳纤维,与其它活性材料,如氧化铋、锌等一起,构成了锌负电极中的电子导电基体。如本文所述的锌负电极特别可用于镍锌二次蓄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478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080018691.8
申请日:2010-04-29
申请人: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IPC分类号: H01M10/26
CPC分类号: C01G53/04 , B82Y30/00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4/84 , H01G11/30 , H01M4/26 , H01M4/32 , H01M4/362 , H01M4/52 , H01M4/624 , H01M10/30 , Y02E60/13 , Y02T10/7022
摘要: 使用强氧化剂例如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的碱性溶液可以处理用于氢氧化镍电极的氢氧化镍颗粒,以改变表面氢氧化镍结构。已发现所得改性的表面结构给予由氢氧化镍形成电极的各种好处。据认为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处的钴化合物的氧化导致高导电的钴化合物,该钴化合物在如本文中所述的镍电极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容量利用率中起到重要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