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换向阀的水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80104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0024141.5

    申请日:2018-01-10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3C1/02 F03C1/08

    摘要: 基于换向阀的水压发动机,包括换向阀、发动机、传动组件、进水管、排水管及联通管;换向阀包括外壳及阀芯;阀芯密封且可旋转的安装在外壳内腔中,阀芯通过旋转使换向阀在进水和排水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发动机包括缸体、活塞、连杆及曲轴;传动组件用于将来自发动机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换向阀的阀芯;进水管与换向阀的进水口连通;排水管与换向阀的出水口B连通;联通管一端与换向阀的出水口A和回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水口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小型化,动力输出稳定可靠,能量转化效率高,可用于连接其它动力装置输出做功。

    双介质水锤泵及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21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52012.3

    申请日:2022-01-18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4F7/02

    摘要: 双介质水锤泵及方法,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双介质水锤泵,包括水锤效应室、换向阀、传递罐、输出管、输入管和动力管;传递罐包括罐体、弹性阀门组件、弹性隔膜和弹性活塞组件;输出管一端为低端,另一端为高端,其低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传递罐的出流口上,其高端向传递罐上端延伸而出;动力管一端与具有一定压力和/或流速的流体介质连通,另一端与水锤效应室的进水口连通。一种提升流体介质液面高度的方法,基于双介质水锤泵。本发明可利用一种流体介质产生的水锤效应,提升另一种流体介质的液面高度,拓宽了水锤泵的使用范围。

    一种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24623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15963.6

    申请日:2016-09-12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16K31/122

    CPC分类号: F16K31/1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该阀门阀体,所述阀体开设有入水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水口;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空心阀芯,所述空心阀芯可相对于所述阀体自由转动;所述阀芯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入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相对于的缺口。本申请提供的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该阀门开启需要的动力小,经久耐用。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水能转化成机械能、转速快、转化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活塞组件的配合可以将水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圆周运动,通过该曲轴可以为多种设备提供动力。

    利用水锤效应的机械能输出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52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51994.4

    申请日:2022-01-18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4B43/073 F03C1/26

    摘要: 利用水锤效应的机械能输出装置及方法,涉及水利设施技术领域。利用水锤效应的机械能输出装置,包括水锤效应室、动力管、换向阀、中转罐、蓄能罐、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箱;中转罐、蓄能罐、液压马达、液压油箱依次首尾连接,而形成环形液压油路。一种利用水锤效应的机械能输出方法,基于利用水锤效应的机械能输出装置,通过换向阀的交替关闭和打开,使液压油在环形液压油路中循环流动,持续的驱动液压马达做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水锤效应的全新的利用方式,可将水锤效应中蕴含的能量通过液压马达转换为机械能,解决了目前针对水锤效应的利用方式单一,应用场景狭窄的问题。

    基于换向阀的水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8010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024141.5

    申请日:2018-01-10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3C1/02 F03C1/08

    CPC分类号: F03C1/02 F03C1/002 F03C1/08

    摘要: 基于换向阀的水压发动机,包括换向阀、发动机、传动组件、进水管、排水管及联通管;换向阀包括外壳及阀芯;阀芯密封且可旋转的安装在外壳内腔中,阀芯通过旋转使换向阀在进水和排水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发动机包括缸体、活塞、连杆及曲轴;传动组件用于将来自发动机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换向阀的阀芯;进水管与换向阀的进水口连通;排水管与换向阀的出水口B连通;联通管一端与换向阀的出水口A和回水口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水口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且小型化,动力输出稳定可靠,能量转化效率高,可用于连接其它动力装置输出做功。

    可自助力转动的轮式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6332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17180.6

    申请日:2021-03-25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3G3/00 F03G1/02

    摘要: 可自助力转动的轮式发电装置,包括主框架、转轮轴及转轮总成;转轮总成包括转轮、滚子、弹性蓄能助力机构;弹性蓄能助力机构包括拨叉组件、蓄能组件及齿轮增速组件;拨叉组件包括拨叉和拨叉轴;蓄能组件包括齿轮A、齿轮B、齿轮轴A及盘式弹簧;齿轮增速组件齿轮轴B、齿轮C、齿轮D。本发明通过转轮的转动带动发电机运行发电。随着转轮的转动,蓄能组件交替执行蓄能过程和释能过程,蓄能过程中,利用了滚子自身重量和滚动惯性,下压拨叉,带动盘式弹簧转动蓄能;释能过程中,滚子与拨叉脱离接触,盘式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复原,带动齿轮增速组件中的齿轮与主框架上的内齿啮合,助力转轮转动,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

    基于换向阀的水锤发动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8526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76741.4

    申请日:2019-11-26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03B7/00 F03B13/00 F03B15/02

    摘要: 基于换向阀的水锤发动机,包括换向阀、发动机、传动机构、管路组件及水锤组件;换向阀包括外壳及阀芯;当换向阀在进水状态下,外壳上仅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A之间通过阀芯的透水通道连通;当换向阀在排水状态下,外壳上仅有出水口B和回水口之间通过阀芯的透水通道连通;发动机包括缸体、曲轴、连杆及活塞;传动机构设在曲轴与阀芯之间,以将曲轴的动力传递至阀芯;水锤组件包括储能罐、单向阀及输出管。本发明可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和重力势能,通过曲轴输出的机械能可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输出管输出的水被提升至高位,其中蕴含的重力势能可用于落差发电或灌溉,实现高效的水能利用。

    一种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001093U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21042331.2

    申请日:2016-09-08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彭秀龙

    IPC分类号: F16K31/1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该阀门阀体,所述阀体开设有入水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水口;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空心阀芯,所述空心阀芯可相对于所述阀体自由转动;所述阀芯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入水口以及所述出水口相对于的缺口。本申请提供的新型阀门及使用其制作的水能动力装置,该阀门开启需要的动力小,经久耐用。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水能转化成机械能、转速快、转化效率高的特点。通过活塞组件的配合可以将水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圆周运动,通过该曲轴可以为多种设备提供动力。

    一种隧道防水材料铺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588643U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21523965.0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彭秀龙

    发明人: 徐琨 翟骥腾 马哲

    IPC分类号: E21D11/38 E21D11/4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辅设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水材料铺设装置,包括稳定横板,所述稳定横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用于稳定的支撑腿,所述稳定横板的内部穿设安装有用于推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的限位自锁装置。该隧道防水材料铺设装置,通过转动把手驱动转动齿轮与移动齿条板啮合带动移动支架、拖动杆将限位斜杆向上抬升解除限位,在保证限位效果的同时便于更好的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节,有利于更加稳定的进行限位操作,保证了工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利于使用便利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