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施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8385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087970.4

    申请日:2018-09-18

    Inventor: 吕美东 陈天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施工方法,其在基坑开挖前进行锚杆的施工,并且在锚杆上部周围的土体中通过高压旋喷形成加固部,保证了基坑开挖时,锚杆不发生偏斜。此外,本发明的抗浮锚杆先期施工,可以与桩基施工同步、养护同步,不需要额外占用工期,有利于加快工期进度;本发明的抗浮锚杆在未开挖基坑前即进行施工,不存在基坑坑底土质差,开挖后工作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高压旋喷的方法,在设计的开挖底面以下进行部分水泥土加固,对锚杆自身以及整个基坑特别是软土基坑的稳定性起到加强作用。

    一种新型钢构增锚灌注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67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12599.2

    申请日:2018-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50 E02D5/54 E02D7/06 E02D7/20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钢构增锚灌注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它是由桩体和增锚变形装置构成;其中桩体由钢制桩身、锥形桩尖、增锚变形孔、滑轨、T型钢加劲板和防护桩帽组成,增锚变形孔为桩身设置的若干个矩形开孔,为增锚变形装置提供变形通道,T型钢加劲板焊接在增锚变形孔两侧提高桩体强度;所述的增锚变形装置由上转轴、下滑轴、转动臂、连接盒、连接轴承、加强帽、滑动螺纹套筒和螺纹杆组成,在桩体贯入地面后,转动螺纹杆带动滑动螺纹套筒向上运动,通过各轴承和转动臂的传动作用,将连接盒和加强帽挤入桩周土体,增强桩体抗拔力。本发明解决现有抗拔桩桩身强度较低、抗拔力不足和施工复杂的缺陷,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微生物注浆技术的抗浮锚杆超前加固钻孔护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7792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64100.3

    申请日:2018-03-28

    Inventor: 成亮 张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1 C12N1/20 E02D5/74 E02D15/00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软弱地基加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注浆技术的抗浮锚杆超前加固钻孔护壁方法,采用原位细菌培养方案,利用土壤中天然存在的土壤脲酶菌进行原位激发,利用特有的细菌培养基使土壤中的脲酶菌优势生长,避免从外界向土壤中引入微生物菌种所带来的潜在微生物危害;并采用超前注浆工艺,开孔前将微生物培养基注入周围土体,待微生物原位培养完成后开始诱发微生物矿化过程使周围土体发生固化反应,待固化完成后,依次抗浮锚杆的钻孔、注浆及下锚工作,无须向钻孔中放入隔离板,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实用性强,施工效率高,在提升抗浮锚杆锚固性能的同时能够保护地下水层,保护环境。

    一种异形钢筋笼以及一种异形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8798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02889.X

    申请日:2016-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34 E02D3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形钢筋笼,包括筒状钢筋笼,和至少一个扩张部,每个扩张部包括至少三根环绕筒状钢筋笼布置的伞筋,伞筋可在第一设定位置与第二设定位置之间转动;当伞筋位于第一设定位置时,该异形钢筋笼能够自由地放置到使用该异形钢筋笼的桩孔内;当伞筋位于第二设定位置时,伞筋的自由端的端部到筒状钢筋笼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为筒状钢筋笼的半径的1.5‑3.5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异形钢筋笼的异形抗拔桩的施工方法,上述异形钢筋笼位于所述扩大部内。该异形钢筋笼的结构简单,在作为抗拔桩的钢筋结构时,可与桩体的混凝土充分并均匀地接触,使所制成的抗拔桩能够承受较大的抗浮力。

    地下室应急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6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59398.1

    申请日:2016-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建筑抗浮的地下室应急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应急时贯穿地下室底板层和垫层的泄压孔,以及用于地下水引水的引水管,引水管外接排水管。地下室底板层包括一个位于泄压孔上部的止水孔;引水管底端包裹过滤体,引水管底端及过滤体沿泄压孔插入并导通地下水,引水管周面与泄压孔之间的间隙内填充封堵物形成密封;引水管与排水管之间设置阀门,且阀门位于止水孔内不外露,阀门与排水管之间为可卸式连接。施工方法为:直接开设泄压孔用于地下水泄压和回灌地下室增加载荷,待水位恢复后,开设止水孔,将引水管插入泄压孔导通地下水;待地下室顶板覆土施工完成后,用膨胀混凝土填充止水孔。本发明适用于地下室应急抗浮。

    一种能够对抗浮锚杆提供保护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6617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82942.7

    申请日:2016-06-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4 E02D31/02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对抗浮锚杆提供保护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混凝土层中设置有锚杆,锚杆的两端均设置在混凝土层外部,混凝土层内凹形成凹槽,在凹槽中设置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完全覆盖凹槽的开口端后贴在混凝土层的顶面上,防水卷材上设置有防水保护层,防水保护层设置在防水卷材贴在混凝土层的顶面上的部分上,防水保护层上设置有防水板,防水板完全覆盖防水保护层,凹槽中设置有防水装置,防水卷材设置在凹槽中的部分设置在防水装置中。该结构在防水卷材上下形成一个柔性节点,既能缓冲地下水的浮力和建筑物自身的重力,更好的保护防水卷材不被拉裂,还能防止因抗浮锚杆钢筋锈蚀,地下毛细水沿钢筋往上渗,起到很好阻隔作用。

    分体隐埋式锚杆分段后作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35310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70929.8

    申请日:2016-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4 E02D31/12

    Abstract: 分体隐埋式锚杆分段后作施工方法,涉及建筑行业的抗浮锚杆施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在不改变抗浮锚杆设计参数的基础上,按照锚杆体锚固段和锚入段功能区分,对锚杆体在地面以下一定区段进行上下分体阶段施作,下分段锚固体正常先行下筋注浆施工,端头预留接长套丝,待具备工序协调收口条件后,采用直螺纹套筒对锚杆的钢筋锚入段进行接长连接,之后将深锚孔补浆灌实,完成分体后作施工。本发明方法将锚筋出地面锚入段作分体后作,锚杆整体及施工质量不受后续工序的扰动以及破坏影响;极大地保证了场区的灵活布置,场内后续施工及安装运输不再受抗浮锚杆工序前施工的牵绊,优化了平面管理部署;可广泛用于基础有大面域抗浮锚杆的整体工程推进作业。

    一种降低堆坡建筑设计抗浮水位的建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44621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12405.7

    申请日:2015-12-11

    Inventor: 王绍安 周蔚 王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堆坡建筑设计抗浮水位的建筑结构,包括与建筑地下室外壁密封连接的且不低于市政道路标高处设置的隔水层,所述隔水层的远近两端各设置一道盲沟,所述盲沟通过雨水管与市政雨水井相连通。本发明在常见的地基填土中设置了隔水层与盲沟,不仅有效地隔断了上下层水体,还能快速排干隔水层以上的水体,使地下室所受水浮力的水头高度在暴雨来临时不致高于隔水层标高,从而降低建筑设计时采用的抗浮水位,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了建筑材料及建造成本。本发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广泛运用于各类堆坡建筑。

    一种地下室抗浮的抽灌自循环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25633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830757.8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的抽灌自循环控制系统,包括抽水井、储水池、抽水泵、水位传感器、回灌井、回灌泵和地面喷泉水池,所述储水池设于建筑楼的地下室底板下方并连通抽水井,所述抽水泵和水位传感器均设于储水池内,所述抽水泵通过排水管连通地面喷泉水池,所述回灌井连通地面喷泉水池,所述回灌井设于建筑楼的四周,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抽水泵和回灌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现今常用的抵抗地下水浮力的方法的消极被动性,从降低地下水的浮力的角度来解决地下室抗浮的问题,同时设置有回灌系统,以避免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