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转换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7312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610832515.7

    申请日:2016-09-19

    发明人: 小里哲也

    IPC分类号: G02B13/00 G03B17/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在抑制透镜全长的增大的同时实现适当的后焦距的后转换透镜以及摄像装置。将后转换透镜(RCL)从物侧起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R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RG2)、以及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RG3)构成。第一透镜组(RG1)由从物侧起依次将凹面朝向像侧的负透镜(RL11)以及正透镜(RL12)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RG2)由从物侧起依次将负透镜(RL21)、双凸透镜(RL22)以及负透镜(RL23)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RG3)在最靠物侧具有凸面朝向物侧的透镜(RL31)。将第三透镜组(RG3)的焦距设为f3、将后转换透镜(RCL)的焦距设为cf,满足条件式(1)(‑1.9<f3/cf<‑0.4)。

    内聚焦式透镜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21673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452184.1

    申请日:2011-12-29

    IPC分类号: G02B15/173

    CPC分类号: G02B13/04 G02B9/24

    摘要: 本发明能够提供实现聚焦组的充分轻量化且达成小型化、广角化并具备优良的成像性能的内聚焦式透镜。该内聚焦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1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13。此外,当聚焦时,第二透镜组G12沿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G11及所述第三透镜组G13被固定,并满足规定的条件。

    成像光学系统和包括该成像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88516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711196.0

    申请日:2013-12-20

    发明人: 横山贵嘉

    IPC分类号: G02B15/173

    摘要: 本发明涉及成像光学系统和包括该成像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成像光学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在从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期间,第二透镜单元向着像侧移动,第三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相互面对的凹表面的两个透镜和正透镜,其中在所述两个透镜之间设置有第三透镜单元中的最大的气隙。适当地设置整个成像光学系统的焦距和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

    成像光学系统和包括该成像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88516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10711196.0

    申请日:2013-12-20

    发明人: 横山贵嘉

    IPC分类号: G02B15/173

    摘要: 本发明涉及成像光学系统和包括该成像光学系统的图像拾取设备。成像光学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孔径光阑;以及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在从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期间,第二透镜单元向着像侧移动,第三透镜单元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相互面对的凹表面的两个透镜和正透镜,其中在所述两个透镜之间设置有第三透镜单元中的最大的气隙。适当地设置整个成像光学系统的焦距和第二透镜单元的焦距。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1820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0893807.6

    申请日:2017-09-27

    发明人: 近藤雅人

    IPC分类号: G02B15/173 G02B27/64 G02B9/2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速进行对焦、能够抑制对焦时的各像差的变动且使各像差得到良好校正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所述成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的第1透镜组(G1)、负的第2透镜组(G2)及正的第3透镜组(G3)。在进行对焦时,只有第2透镜组(G2)沿光轴方向移动。第1透镜组(G1)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及在像侧与该透镜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2透镜组(G2)包括2或3片透镜。而且,满足规定条件式(1)、(2)、(3a)、(3b)。

    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5623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643816.6

    申请日:2014-11-10

    IPC分类号: G02B15/17

    摘要: 本发明提供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单焦距镜头系统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在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分别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不移动,位置始终固定,在比第2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开口光圈,比第2透镜组更靠像侧的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是对焦透镜组,对焦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6

    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5623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410643816.6

    申请日:2014-11-10

    IPC分类号: G02B15/17

    摘要: 本发明提供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单焦距镜头系统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前侧透镜组和后侧透镜组,在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分别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不移动,位置始终固定,在比第2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处配置有开口光圈,比第2透镜组更靠像侧的透镜组中的任意一方是对焦透镜组,对焦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6

    内对焦式镜头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89043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119313.X

    申请日:2012-04-20

    IPC分类号: G02B15/173 G02B7/00

    CPC分类号: G02B7/08 G02B9/24 G02B27/6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防抖透镜且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该防抖透镜轻量且图像模糊修正用的移动量少。该内对焦式镜头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13)。第一透镜群(G11)其构成为,包括具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的负透镜L114和孔径光阑STP。通过在第一透镜群(G11)内配备防抖透镜,能够加大防抖透镜自身的成像倍率,因此能够减小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另外,通过由1片负透镜(L114)构成防抖透镜,能够减轻移动的透镜的重量。

    内聚焦式透镜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21673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110452184.1

    申请日:2011-12-29

    IPC分类号: G02B15/173

    CPC分类号: G02B13/04 G02B9/24

    摘要: 本发明能够提供实现聚焦组的充分轻量化且达成小型化、广角化并具备优良的成像性能的内聚焦式透镜。该内聚焦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1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13。此外,当聚焦时,第二透镜组G12沿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G11及所述第三透镜组G13被固定,并满足规定的条件。

    内对焦式镜头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8904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119313.X

    申请日:2012-04-20

    IPC分类号: G02B15/173 G02B7/00

    CPC分类号: G02B7/08 G02B9/24 G02B27/64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防抖透镜且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该防抖透镜轻量且图像模糊修正用的移动量少。该内对焦式镜头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13)。第一透镜群(G11)其构成为,包括具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的负透镜L114和孔径光阑STP。通过在第一透镜群(G11)内配备防抖透镜,能够加大防抖透镜自身的成像倍率,因此能够减小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另外,通过由1片负透镜(L114)构成防抖透镜,能够减轻移动的透镜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