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0881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480041440.X
申请日:2014-07-24
Applicant: SAGE电致变色显示有限公司
IPC: G02F1/1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0018 , G02F1/0107 , G02F1/133305 , G02F1/1339 , G02F1/15 , G02F1/1508 , G02F1/1523 , G02F1/153 , G02F1/1533 , G02F1/157 , G02F1/161 , G02F1/163 , G02F1/1676 , G02F2001/15145 , G02F2001/1555 , G02F2001/164 , G02F2203/01 , G02F2203/0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绝缘薄膜结构以减少漏电的电变色器件(40、50、60)。改进的结构包括下部导电层(45a‑b、55a‑c、65a‑b)、上部透明导电层、电变色电极层、反电极层(44、54、63)以及夹在电变色电极层与反电极层之间的至少一个离子导体层。对下部传输导电层进行划线,通过划线(P1)形成的间隙填充有形成在下部导电层之上的层,比如直接形成在下部导电层上面的电极层。划线的有效线宽大于嵌入电极层内的锂离子的迁移长度,使得占据间隙的电极材料不将电极层转换成导电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8025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5542.8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巴斯夫欧洲公司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23 , G02F2001/1536 , G02F2202/36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一种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层结构的方法及一种用于制备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60443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780008830.0
申请日:2017-01-27
Applicant: 合利拓普技术公司
IPC: G09G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63 , B32B17/10477 , B32B17/10486 , B32B17/10513 , E06B3/6715 , E06B9/24 , E06B2009/2464 , G02B5/23 , G02F1/15 , G02F1/1508 , G02F1/1523 , G02F1/1533 , G02F1/155 , G02F2001/1519 , G02F2001/1555 , G02F2201/086 , G02F2201/346 , G02F2202/36 , G09G3/38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电致变色装置的光致变色暗化的电致变色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EC装置、控制单元、电压检测器和电源。所述EC装置包括工作电极、相对电极和安置于其间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在所述工作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施加的扫描电压,使得当所述工作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的开路电压OCV小于阈值电压时施加所述扫描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52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480008071.4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基内斯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23 , C01G53/42 , C09K9/00 , Y10T428/265
Abstract: 包含阳极电致变色层的多层电致变色结构,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包含第一基质上的锂镍氧化物组合物,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包含锂、镍和选自钛、锆、铪及其组合的第四族金属,其中(i)该阳极电致变色层中,锂:镍和所述第四族金属的合并量的原子比相应地是至少0.4:1,(ii)该阳极电致变色层中,所述第四族金属的量:镍和所述第四族金属的合并量的原子比相应地是至少约0.025:1,和(iii)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显示至少的根据X射线衍射(XRD)测得的晶面间距离(d‑间隔),包含至少0.05重量%的碳,和/或具有至少19cm2/C的着色效率绝对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87309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80011181.5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基内斯托技术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03 , E06B3/6722 , E06B9/24 , E06B2009/2464 , G02F1/15165 , G02F1/1523 , G02F1/153 , G02F1/155 , G02F1/163 , G02F2001/15145
Abstract: 提供了电致变色多层堆叠。多层堆叠包括具有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第一电极层、离子导体层、第二基底、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电极层的电致变色多层堆叠。该多层堆叠包括氧化还原元件,其中氧化还原元件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绝缘,并且横向邻近第一导电层和第一电极层,或第二导电层和第二电极层。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707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380031908.2
申请日:2013-04-26
Applicant: 唯景公司
Inventor: 安舒·A·普拉丹 , 罗伯特·T·罗兹比金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23 , C03C2217/91 , C23C14/083 , G02F1/1525 , G02F2001/1502 , G02F2001/1512
Abstract: 常规电致变色器件常常具有不良可靠性和不良性能。使用完全固体和无机材料作出改进。通过形成充当IC层的离子导电电子绝缘界面区域来制作电致变色器件。在一些方法中,在形成电致变色层和反电极层之后形成所述界面区域。所述界面区域包含离子导电电子绝缘材料以及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或所述反电极层的组分。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材料和微结构提供优于常规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04302437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380025529.2
申请日:2013-05-16
Applicant: 唯景公司
Inventor: 托德·马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46 , B23K26/06 , B23K26/08 , B23K26/361 , B23K26/40 , B23K2103/50 , G02F1/1523 , G02F220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限制光学装置中的缺陷的方法。通过激光烧蚀在缺陷周围形成周界,其中所述周界电隔离所述缺陷。所述周界不会因为来自激光的过剩能量而受到损坏,且因此不会造成新的电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1111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71655.0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23 , C03B25/025 , C03C17/3411 , C03C17/3417 , C03C2217/219 , C03C2217/228 , C03C2217/231 , C03C2217/948 , C03C2218/156 , C03C2218/32 , G02F1/155 , G02F2001/15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致变色玻璃制品单元的工艺,包括:(a)在玻璃片的一个面上形成完整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堆叠体,所述完整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堆叠体相继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构成的第一层(TCO1);阴极着色矿物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层,所述阴极着色矿物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的层被称作电致变色电极(EC);离子导电矿物固体电解质构成的层(CI);阳离子插入材料构成的层,所述阳离子插入材料构成的层被称作对电极(CE);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构成的第二层(TCO2);以及(b)通过以具有包括在500与2000nm之间的波长的辐射进行辐照,对所述完整的电致变色堆叠体进行热处理,所述辐射源自面向所述电致变色堆叠体放置的辐射装置,在所述辐射装置与所述基底之间产生了相对移动以将所述电致变色堆叠体的温度升高到至少等于300℃达优选地短于100毫秒的短暂持续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0494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410086892.1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2F1/15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5 , G02F1/1347 , G02F1/15 , G02F1/1521 , G02F1/1523 , G02F1/153 , G02F1/163 , G02F2001/1536 , G02F2001/1552 , G09G3/38 , G09G2300/023 , G09G2300/0426 , G09G2310/063 , G09G2320/0209 , G09G2320/0242 , Y10T29/49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和显示器件,具体地说,本发明公开了电致变色显示元件,包括:显示基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的对置基板;形成于所述对置基板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对置电极;层叠于所述显示基板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一电致变色层;形成在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单个多孔膜;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显示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二显示电极和第二电致变色层;层叠于所述多孔膜的与对置基板相对的一侧的第三显示电极和第三电致变色层;以及存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24950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29707.5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2F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5 , G02F1/1523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晶态-纳米晶复合结构的柔性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包括柔性衬底、非晶态透明导电层、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导电层。其中柔性透明衬底为PET或PDMS,非晶态透明导电层为(In2O3)x(ZnO)y(Ga2O3)1-x-y薄膜,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电致变色层为(ITO)x(Nb2O5)y(Ga2O3)1-x-y薄膜,离子导电层为非晶态LiTaO3薄膜。其中,非晶-纳米晶复合结构电致变色层的制备是先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出铟锡铌镓氧靶材,再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出非晶态铟锡铌镓氧化物薄膜。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明显的颜色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