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119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4574.1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深圳氢投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H01M8/0606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享充电宝固体氢供电系统,涉及共享充电宝技术领域,包括固态氢储存单元、供电单元、电能分配单元、储能单元、电池监测单元和自动供能单元;本发明采用固体氢供电系统作为共享充电宝的电源,固体氢供电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储存更多的能量,使供电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氢反应后只产生水蒸气,没有气体污染物排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且固体氢的储存形式比液态氢更安全、更便携,有利于快速更换氢源,减少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可以在没有传统电网的地方提供充电服务,提高共享充电宝桩的灵活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时能够提高共享充电宝桩的运营效率,减少因充电导致的设备闲置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5510.9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H01M8/04082 , H01M8/0662 , H01M8/0606 , H01M8/22 , H01M8/04089 ,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70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处理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燃料处理装置应用于燃料电池组,燃料处理装置包括:内通道,具有第一原料气进口和用于与燃料电池组的阳极室入口连通第一原料气出口,内通道中设置用于分解第一原料气的催化剂;中通道,环绕在内通道外且具有燃烧气进口和燃烧气出口,燃烧气进口用于分别与燃料电池组的阳极室出口和空气源连通,燃烧气出口用于与尾排管路连通;点火器,设置在燃烧气进口处;以及外通道,环绕在中通道外且具有与外通道连通的第二原料气进口和第二原料气出口,第二原料气出口用于与燃料电池组的阳极室入口连通。本公开提供的燃料处理装置和燃料电池系统能够适用于燃料电池组,并且灵活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58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309503.7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4S20/20 , H01M8/0606 , H01M8/04082 , C01B3/02 , C25B1/04 , C25B9/65 , F24S20/40 , F24S23/00 , F24S60/00 , H01M8/0656 , H02S40/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能系统,所述供能系统包括聚光器、反应管、储存罐以及泵体,聚光器和反应管从上至下相对设置,反应管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储存罐包括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一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通,储存罐的第三出口端用于与氢燃料电池连接来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气,第一管路上设有泵体,反应管内设有至少一个挡流板组。根据本申请的供能系统,挡流板组能够对进入反应管中的颗粒悬浮液进行扰流,从而提升单位体积内颗粒在悬浮液中的分散度,有效缓解颗粒群在反应过程中的团聚和聚并等过程,提高悬浮液的光吸收率,从而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69442.0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IPC: F23G7/06 , F23G5/14 , F23D23/00 , F23D14/02 , F23D14/84 , H01M8/0606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24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火焰燃料电池的油气火炬燃烧系统及方法,包括火炬燃烧器壳体、微混燃烧器、火焰燃料电池和二次燃烧器;所述火炬燃烧器壳体的底部上游侧连通安装所述微混燃烧器;所述火炬燃烧器壳体的顶部气体出口的下游侧,连通安装所述二次燃烧器;所述火炬燃烧器壳体的内部,按从下到上方向,其横截面逐渐缩小形成锥形腔体;在所述锥形腔体的锥形内壁,布置所述火焰燃料电池。优点:(1)创造性地将火焰燃料电池和火炬燃烧结合,实现伴生气的高效清洁利用。(2)通过将微管式火焰燃料电池进行锥型层叠,解决了现有火焰燃料电池燃料停留时间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增加火焰燃料电池层数增加发电功率,实现了模块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3081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37896.X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D21C11/04 , H01M8/0606 , H01M8/04014 , H01M8/04701 , D21C9/10 , D21C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造纸用煤气化与燃料电池耦合的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制浆单元、漂白单元、烘干单元、酸化单元、碳化单元、碱化单元、活化单元、一级气化单元、二级气化单元、水气变换单元、燃料电池等组成;制浆与漂白单元产生的黑液通过酸化与碳化单元转化为粗碳,部分粗碳通过碱化与活化单元转化为活性炭,作为碳化单元的吸附剂,部分粗碳与煤炭通过两级气化后转化为CO,经过水煤气变换后转化为氢气,氢气作为燃料电池原料产生电能,其中还包含多个换热单元与传热单元,最大化利用H2、CO、H2O等的高品位能量,通过精细化的能量管理和梯度利用策略,实现高效产热、产电,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且高效的能源供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97183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80024104.7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IPC: H01M8/2432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0606 , H01M8/1213 , H01M8/2404 , H01M8/2457 , H01M8/2465 , H01M8/2475 , H01M8/2483 , H01M8/12
Abstract: 提供部件数量少、制作容易的电化学元件层叠体。层叠配置有多个电化学元件A的电化学元件层叠体,各电化学元件A具有板状支撑体10,其具有内部流路A1。板状支撑体10具有:气体通流容许部,其能够横跨板状支撑体10的内侧的内部流路A1与外侧而透过气体;被覆气体通流容许部的电化学反应部3;和第一贯穿部41,其形成从板状支撑体10的外方向内部流路A1流通燃料气体的供给路径4。关于邻接的第1和第2电化学元件A,板状支撑体10彼此为对置的形态、第1电化学元件A的配置电化学反应部3的外表面与第2电化学元件A的与配置电化学反应部3一侧不同的外表面电连接,在两外表面彼此的邻接间形成有空气沿着两外表面而通流的通流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43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025112.2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海南唯宸新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M8/0606 , F28D21/00 , H01M8/0662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C01B3/04 , C01B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氢燃烧‑氨分解制氢‑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包括液氨储存装置、气化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氨分解反应器、膜分离提纯器、燃烧器和燃料电池。系统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实现氨气的多级预热,提高能效;氨分解反应器中氨气分解为氢气与氮气,高温产物混合气作为第二换热器的热源,进一步回收能量;膜分离提纯器采用选择性透氢膜高效分离氢气,提升氢气纯度;将氨分解制得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发电,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高效转换。此外,系统引入燃烧器利用余气及外部空气、氢气进行燃烧,为氨分解反应供热,并可通过调节比例,灵活控制燃烧反应的温度和强度,保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0470546.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氢源风新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2 , H01M8/04119 , H01M8/04746 , H01M8/06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固态储氢反应器及氢动力系统,包括氢源反应器、水箱、动力设备,所述氢源反应器底部设置出水阀,所述水箱设置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动力设备,所述动力设备还连接有设置在所述氢源反应器侧壁的进水管,所述氢源反应器底部设置出水阀及过滤器,当不需要氢气产生时,可以通过开启出水阀排水或者开启动力设备将氢源反应器内水通过过滤器过滤排出,可以快速减少反应器内反应水,减少氢气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92167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1810892324.9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哈尔滨海微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海龙
IPC: H01M8/0606 , H01M8/0662 , H01M8/04014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将催化剂单元填充于第二容置内腔内,该催化剂单元包括载体层及负载于其上的催化剂层,载体层卷曲形成若干燃料流通通道,燃料从进液口进入第二容置内腔,并在流过燃料流通通道的过程中与催化剂层接触,此时接触路径更长,能保持有利于氢气发生反应的较高温度等特性,使反应更迅速和充分。同时设置第一壳体及嵌套于其内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形成用于容置氢气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截面积较大,从而减缓了气流速度,加之第一容置空间有利于散热、利用气流折返和重力进行气液分离,提高分离效率,最终提高了燃料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并能使其长时间稳定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44324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80027902.2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1B3/04 , C01B3/00 , C01B6/00 , C01C1/04 , C21B5/00 , C21B7/00 , F02C3/30 , H01M8/0606 , H01M8/12
Abstract: 本发明的氢释放/储藏系统(100)具备:氢化合物构件(101);容器(102),其收容氢化合物构件(101);加热装置(103),其对容器(102)内进行加热;冷却装置(104),其对容器(102)内进行冷却;以及水供给装置(105),其向容器(102)内供给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