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橡胶保护壳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10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92482.X

    申请日:2024-0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橡胶保护壳,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顶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池本体,所述安装板的中部滑动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前后两侧均设有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远离所述横板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本发明中,通过推杆带动横板移动,在横板移动的过程中,两个转杆产生相反的转动,而转杆在转动时,两个连接块带动卡块沿支撑块移动,从而卡块从卡槽内滑出,进而保护罩失去卡块的限位,即可将保护壳与底板进行拆卸分离。

    一种动力电池用气凝胶隔热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10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12472.0

    申请日:2024-06-21

    发明人: 蒋会 黄登玲

    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动力电池用气凝胶隔热结构,针对固定气凝胶时,容易使部分气凝胶重叠,压缩了电池正常安装空间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盒底内壁靠近四角处均焊接有支撑柱,且电池盒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盒盖,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圆周外壁靠近顶端和底端处均套接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包括支撑弹簧一,若干所述支撑柱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处滑动套接有同一承载板。本发明通过设置储胶腔,卡接一整块长条形气凝胶,确保能够完整包围电池套,减小气凝胶的重叠部分,且不会影响电池的安装位置和松紧度,减小电池在碰撞中受损的风险,且气凝胶不直接包裹电池,便于电池的维护和更换。

    一种集中循环水冷系统及储能电站集装箱

    公开(公告)号:CN118610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63161.X

    申请日:2024-06-13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中循环水冷系统及储能电站集装箱,涉及水冷散热技术领域。该集中循环水冷系统包括电池箱组件、水循环组件和制冷剂循环组件,所述电池箱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箱;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和水换热器,所述水换热器设置有制冷剂流道和冷却水流道,所述电池箱设置有电池冷却水道,所述电池冷却水道、所述循环水泵和所述水换热器的冷却水流道依次连接;所述制冷剂循环组件包括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水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道依次连接。该集中循环水冷系统可以实现提高冷却效率的技术效果。

    基于液冷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快充电池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10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63078.8

    申请日:2024-05-08

    申请人: 盐城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液冷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快充电池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装配液冷外壳,液冷外壳装配冷却液输入管和传热横板,冷却液输入管装配输出排管,输出排管装配冷却液导流管,冷却液导流管装配冷却液回流管,回流排管装配流量控制器和冷却液输出管,冷却液输出管装配回流排管和冷却液动力泵,传热横板装配导热排管道,导热排管道上设置有风冷通孔,导热排管道装配散热支板,上述一种基于液冷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快充电池散热装置通过流量控制器控制冷却液经过回流冷却管,并通过风冷通孔解决了现有的散热方式不足以应对快充带来的高热负荷,并难以根据具体情况精准控制散热的问题。

    塔基站备用电源的磷酸铁锂电池、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10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19120.6

    申请日:2024-07-29

    摘要: 本发明涉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塔基站备用电源的磷酸铁锂电池、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包括电池壳体,其放置面成对设置有竖挡部和横挡部以使得竖挡部和横挡部呈矩形布置,电池壳体底板内开设有开口延伸至竖挡部两端的散热孔道。该发明提供的塔基站备用电源的磷酸铁锂电池,利用竖挡部和横挡部抵触地面将电池壳体的底部抬高而具有间距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且散热孔道经过电池壳体的底板内部流动经过而对电芯的底部进行散热,进而避免电池壳体的放置面与地面直触而导致的积热问题,其次还能利用夹具对竖挡部和横挡部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便于电池壳体与电芯之间的焊接组装流程,提高组装稳定性。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联合仿真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07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02319.2

    申请日:2024-06-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联合仿真方法及系统,仿真方法包括:构建电池组,以建立多物理场的热电耦合模型,其中,电池组采用液冷‑PCM耦合冷却方式;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与MATLAB/simulink双平台联合建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PID算法得到最佳的冷却速率控制策略。本发明为保障动力电池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系统能够安全工作,抛开传统单一电池热管理仿真模式,采用Comsol cosimulation和Simulink多平台联合仿真的方式对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在Simulink平台中设计了PID控制器对热管理系统水泵模块进行控制,不断优化功率分配策略。本发明有望成为智能网联背景下汽车电池热管理新模式,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状态监控、故障预警、风险评估和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