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搭載裝置、及電力供給系統
    2.
    发明专利
    燃料電池搭載裝置、及電力供給系統 失效
    燃料电池搭载设备、及电力供给系统

    公开(公告)号:TWI245448B

    公开(公告)日:2005-12-11

    申请号:TW092135205

    申请日:2003-12-12

    IPC分类号: H01M

    摘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使電子機器與燃料電池之一部分構成元件共通化,以消除構成元件之浪費,而可將燃料電池有效地搭載於各種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具有使用燃料與空氣發電之發電電池(40)、將燃料供應至發電電池(40)之氫吸存鋼瓶(42)、將空氣供應至發電電池(40)之空氣供應手段(43)、控制發電電池(40)之發電動作之控制部(41)之燃料電池系統(22);及搭載有燃料電池系統(22),藉由燃料電池輸出之電力執行動作之犬形機器人(21)之燃料電池搭載裝置。共用燃料電池系統(22)之構成元件之一部分與犬形機器人(21)之構成元件之一部分,利用一方之構成元件兼用作為他方之構成元件。

    简体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使电子机器与燃料电池之一部分构成组件共通化,以消除构成组件之浪费,而可将燃料电池有效地搭载于各种电子机器。 本发明系关于包含:具有使用燃料与空气发电之发电电池(40)、将燃料供应至发电电池(40)之氢吸存钢瓶(42)、将空气供应至发电电池(40)之空气供应手段(43)、控制发电电池(40)之发电动作之控制部(41)之燃料电池系统(22);及搭载有燃料电池系统(22),借由燃料电池输出之电力运行动作之犬形机器人(21)之燃料电池搭载设备。共享燃料电池系统(22)之构成组件之一部分与犬形机器人(21)之构成组件之一部分,利用一方之构成组件兼用作为他方之构成组件。

    燃料電池組之反應氣體溫度/濕度調節裝置
    3.
    发明专利
    燃料電池組之反應氣體溫度/濕度調節裝置 审中-公开
    燃料电池组之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设备

    公开(公告)号:TW200511634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TW092124547

    申请日:2003-09-05

    IPC分类号: H01M

    摘要: 一種燃料電池組之反應氣體溫度/濕度調節裝置,包括有一溫度調節區段,其包括有一加熱區段氣體導流板、一冷卻液導流板、一加熱區段隔板,一待調節之反應氣體在通過加熱區段體導流板之氣體導流槽道時,該冷卻液亦同時通過該冷卻液導流板之冷卻液導流槽道,使該反應氣體受到該冷卻液之加熱。一濕度調節區段,與該溫度調節區段之間具有一中央隔板,該濕度調節區段包括有一加濕區段氣體導流板、一排放氣體導流板、一濕氣交換區段。經過該溫度調節區段加熱後之氣體在通過該加濕區段氣體導流板之氣體導流槽道時,該排放氣體亦同時通過該排放氣體導流板之排放氣體導流槽道,且該反應氣體經由該濕氣交換區段而吸收該排放氣體中之水氣。

    简体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组之反应气体温度/湿度调节设备,包括有一温度调节区段,其包括有一加热区段气体导流板、一冷却液导流板、一加热区段隔板,一待调节之反应气体在通过加热区段体导流板之气体导流槽道时,该冷却液亦同时通过该冷却液导流板之冷却液导流槽道,使该反应气体受到该冷却液之加热。一湿度调节区段,与该温度调节区段之间具有一中央隔板,该湿度调节区段包括有一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一排放气体导流板、一湿气交换区段。经过该温度调节区段加热后之气体在通过该加湿区段气体导流板之气体导流槽道时,该排放气体亦同时通过该排放气体导流板之排放气体导流槽道,且该反应气体经由该湿气交换区段而吸收该排放气体中之水汽。

    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
    5.
    发明专利
    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 失效
    具微流道之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TWI246792B

    公开(公告)日:2006-01-01

    申请号:TW094109671

    申请日:2005-03-28

    IPC分类号: H01M

    摘要: 本發明係為一種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其結構包括一對極板及一介於其間之觸媒部;每一極板皆設一氣體入口與一氣體出口供氣體進出,並設一連通該氣體出、入口之主流道供氣體在極板上流通;另有複數個分隔部兩兩相鄰的分隔設在該主流道之每一段;每一分隔部上都具有複數個微流道,每一微流道皆連通相鄰的兩段主流道。其方法部分包括:一.準備步驟、二.第一層製造步驟、三.第二層製造步驟及四.完成步驟。如此兼具增加氣體接觸面積、提昇排水功效及利於大量生產等多種效益。

    简体摘要: 本发明系为一种具微流道之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及其制法,其结构包括一对极板及一介于其间之触媒部;每一极板皆设一气体入口与一气体出口供气体进出,并设一连通该气体出、入口之主流道供气体在极板上流通;另有复数个分隔部两两相邻的分隔设在该主流道之每一段;每一分隔部上都具有复数个微流道,每一微流道皆连通相邻的两段主流道。其方法部分包括:一.准备步骤、二.第一层制造步骤、三.第二层制造步骤及四.完成步骤。如此兼具增加气体接触面积、提升排水功效及利于大量生产等多种效益。

    燃料電池裝置
    6.
    发明专利
    燃料電池裝置 失效
    燃料电池设备

    公开(公告)号:TW533621B

    公开(公告)日:2003-05-21

    申请号:TW090119579

    申请日:2001-08-10

    发明人: 田島收

    IPC分类号: H01M

    CPC分类号: H01M8/0662 H01M8/04119

    摘要: 本發明係一種燃料電池裝置,其為對燃料電池的氧化劑極供給一種不含有對電池特性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的清淨反應空氣,防止因有害物質和電解質的化學反應而使電解質變質等,係可信度高,壽命長且耐久性高的燃料電池。
    該燃料電池裝置具備:燃料電池,藉由對燃料極供給燃料瓦斯,對氧化劑極供給空氣而發電;洗淨液槽,裝設在空氣供給路,且儲存有洗淨液;及將儲存在前述洗淨液槽中之前述洗淨液定期替換的裝置。用前述洗淨液將空氣洗淨,再供給氧化劑極,並藉由將洗淨液定期替換而對氧化劑極供給清淨的空氣。

    简体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燃料电池设备,其为对燃料电池的氧化剂极供给一种不含有对电池特性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的清净反应空气,防止因有害物质和电解质的化学反应而使电解质变质等,系可信度高,寿命长且耐久性高的燃料电池。 该燃料电池设备具备:燃料电池,借由对燃料极供给燃料瓦斯,对氧化剂极供给空气而发电;洗净液槽,装设在空气供给路,且存储有洗净液;及将存储在前述洗净液槽中之前述洗净液定期替换的设备。用前述洗净液将空气洗净,再供给氧化剂极,并借由将洗净液定期替换而对氧化剂极供给清净的空气。

    燃料電池
    9.
    发明专利
    燃料電池 审中-公开
    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TW200836393A

    公开(公告)日:2008-09-01

    申请号:TW096144781

    申请日:2007-11-26

    IPC分类号: H01M

    摘要: 本發明係一種燃料電池,其中,電解質膜10係具備:具有燃料極觸媒層11及面向於燃料極觸媒層11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2的燃料極,具有空氣極觸媒層13及面向於空氣極觸媒層13之一方的面所設置之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4的空氣極,以及由夾持於燃料極觸媒層11與空氣極觸媒層13之電解質膜15所構成之膜電極接合體16,另外,空氣極氣體擴散層14之氣孔率係較燃料極氣體擴散層12之氣孔率為小而設定。

    简体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膜10系具备:具有燃料极触媒层11及面向于燃料极触媒层11之一方的面所设置之燃料极气体扩散层12的燃料极,具有空气极触媒层13及面向于空气极触媒层13之一方的面所设置之空气极气体扩散层14的空气极,以及由夹持于燃料极触媒层11与空气极触媒层13之电解质膜15所构成之膜电极接合体16,另外,空气极气体扩散层14之气孔率系较燃料极气体扩散层12之气孔率为小而设置。

    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
    10.
    发明专利
    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 失效
    具微流道之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TW200635117A

    公开(公告)日:2006-10-01

    申请号:TW094109671

    申请日:2005-03-28

    IPC分类号: H01M

    摘要: 本發明係為一種具微流道之燃料電池雙極板結構及其製法,其結構包括一對極板及一介於其間之觸媒部;每一極板皆設一氣體入口與一氣體出口供氣體進出,並設一連通該氣體出、入口之主流道供氣體在極板上流通;另有複數個分隔部兩兩相鄰的分隔設在該主流道之每一段;每一分隔部上都具有複數個微流道,每一微流道皆連通相鄰的兩段主流道。其方法部分包括:一.準備步驟、二.第一層製造步驟、三.第二層製造步驟及四.完成步驟。如此兼具增加氣體接觸面積、提昇排水功效及利於大量生產等多種效益。

    简体摘要: 本发明系为一种具微流道之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及其制法,其结构包括一对极板及一介于其间之触媒部;每一极板皆设一气体入口与一气体出口供气体进出,并设一连通该气体出、入口之主流道供气体在极板上流通;另有复数个分隔部两两相邻的分隔设在该主流道之每一段;每一分隔部上都具有复数个微流道,每一微流道皆连通相邻的两段主流道。其方法部分包括:一.准备步骤、二.第一层制造步骤、三.第二层制造步骤及四.完成步骤。如此兼具增加气体接触面积、提升排水功效及利于大量生产等多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