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WO2015127572A1
公开(公告)日:2015-09-03
申请号:PCT/CN2014/000187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0/0034 , F24D3/18 , F24D11/0235 , F24D19/1015 , F24D19/1039 , F24D2200/08 , F24D2200/12 , F24D2200/16 , F24D2200/18 , F24D2200/26 , F25B30/06 , F28D15/00 , F28D17/04 , F28D2020/0078 , F28D2020/0082 , H02J3/14 , Y02B10/70 , Y02B30/125 , Y02B30/52 , Y02E20/14 , Y02P80/15 , Y02P80/152
Abstract: 一种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其运行方法,该装置由电厂内部分及换热站部分组成;电厂内部分包括换热器(1)、余热回收电热泵(2)、蓄能电热泵(3)、高/低温蓄水罐(4、5)、热网加热器(6)、阀门(11-19)和循环水泵(20-23);换热站部分主要由高/低温蓄水罐(7、8)、电热泵(9)、换热器(10)、阀门(24-35)和循环水泵(36-37)组成;其运行方法通过不同的阀门开关组合,使其分别运行在电负荷低谷、电负荷平峰及电负荷高峰时段,利用高温蓄水罐平衡系统供热量与热负荷之间的差异,利用低温蓄水罐稳定乏汽余热回收量,从而解决了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造成的发电和供热互相耦合导致发电调峰能力受限的问题,使得热电联产品组可以参与电网负荷调节,不仅可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以应对电力负荷峰谷差不断增大的局面,而且可以提高电网对风力发电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WO2017054320A1
公开(公告)日:2017-04-06
申请号:PCT/CN2015/096996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3J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J15/08
Abstract: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气单元(1)、加湿器单元(2)、汽水换热器单元(3)和干燥器单元(4)。烟气单元(1)包括燃烧器(11)和燃烧室(12),燃烧器(11)的进口连接加湿器单元(2)的空气出口,燃烧器(11)的出口连接燃烧室(12)的进口;燃烧室(12)的烟气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单元(3)的烟气进口,汽水换热器单元(3)的烟气出口连接干燥器单元(4)的烟气进口;干燥器单元(4)的烟气出口通向烟囱连通外界,干燥器单元(4)的热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向外溢流,另一路进入加湿器单元(2),加湿器单元(2)的冷水出口通过干燥器喷淋泵(5)连接干燥器单元(4)的冷水进口;汽水换热器单元(3)的热水通过管路向外溢流,汽水换热器单元(3)的回水进口连接热水回水管路,汽水换热器单元(3)的供水出口连接热水供水管路。
-
公开(公告)号:WO2016110124A1
公开(公告)日:2016-07-14
申请号:PCT/CN2015/089348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D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17/025 , F01K23/10 , Y02E20/14 , Y02E20/16
Abstract: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与热力站连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燃气轮机(1)、余热锅炉(2)、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3)和蒸汽轮机(4);燃气轮机(1)连接余热锅炉(2),余热锅炉(2)连接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3)和蒸汽轮机(4);热力站包括热水型吸收式热泵(5)和水水换热器(6);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包括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型吸收式热泵(7)和汽水换热器(8);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型吸收式热泵(7)分别连接汽水换热器(8)、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3)、余热锅炉(2)、蒸汽轮机(1)和热力站,汽水换热器(8)分别连接余热锅炉(2)、蒸汽轮机(4)和热力站。还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方法。
-
公开(公告)号:WO2022094900A1
公开(公告)日:2022-05-12
申请号:PCT/CN2020/126951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管长输的低温余热供热系统,包括:低温余热回收单元以及低温热源,低温热源进入低温余热回收单元,与输送至低温余热回收单元的输热介质进行热传递;热传递后的输热介质通过长输单管进入水热换热单元中,与输送至水热换热单元的一次网回水进行热传递得到一次网供水;一次网供水通过不同形式的换热热力单元将热量传递给二次网回水,或一次网供水直接输送给用户使用。本发明通过借助位于低温热源附近的输热介质,将低温热源的热量传递给输热介质,再通过长输单管将升温后的输热介质输送给城市使用,提高了低温余热输送的能量密度,同时减少了热网的建设投资,进一步实现低温余热长距离输送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WO2019109375A1
公开(公告)日:2019-06-13
申请号:PCT/CN2017/116395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呈立式薄壁空心筒状的壳体(1),同轴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且能相对于自身中轴线旋转的转芯(2),设置在壳体(1)内且经过壳体(1)和转芯(2)的中轴线的隔板(3),挡板(4),喷淋装置(5),和放热单元与喷淋装置(5)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水水换热器(6);转芯(2)成立式厚壁空心筒状,转芯(2)的侧壁的纵截面呈蜂窝状,并在内部填充吸湿材料;隔板(3)将壳体(1)和转芯(2)的内部空间分为空气流道(8)和烟气流道(9)两部分;多个挡板(4)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与转芯(2)的顶部之间、烟气流道(9)一侧的转芯(2)的顶部与隔板(3)的顶部之间、空气流道(8)一侧的转芯(2)的底部与隔板(3)之间,以及烟气流道(9)一侧的转芯(2)的底部与壳体(1)之间;喷淋装置(5)设置在壳体(1)内下部的烟气流道(9)内。
-
公开(公告)号:WO2016127698A1
公开(公告)日:2016-08-18
申请号:PCT/CN2015/096997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5B2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21/0003 , F01K17/005 , F01K17/025 , F25B29/006 , F25B30/00 , F28C1/00 , F28D20/0034 , F28F27/02 , Y02E20/1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余热回收蓄能型热电冷联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该装置由发电装置(1)、发电机(2)、余热回收吸收式热泵(4)、高温烟气水换热器(5)、中温烟气水换热器(6)、低温烟气水换热器(7)、蓄能电热泵(3)、高温蓄能罐(8)、低温蓄能罐(9)、冷却塔(10)以及各连接阀门和循环水泵组成。该运行方法改变了热电冷联供系统传统的"以热定电"和"以冷定电"的运行模式,使得热电冷联供系统可调节发电上网功率,参与电网负荷调节,解决了发电和供热、供冷互相耦合导致发电调峰能力受限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以应对电力峰谷差不断增大的局面,而且系统包含烟气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可部分或者全部回收热电冷联供系统的烟气余热,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WO2009105930A1
公开(公告)日:2009-09-03
申请号:PCT/CN2008/001605
申请日:2008-09-1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