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覆盖临近搜索和局部进入块体的块体接触搜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64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4440.3

    申请日:2024-10-31

    Inventor: 姜枫 武威 朱合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覆盖临近搜索和局部进入块体的块体接触搜索方法,针对基于接触理论的接触搜索方法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方法在粗搜索阶段利用多覆盖临近搜索方法筛选临近块体和临近几何元素,随后精细搜索阶段只在近邻几何元素间利用接触理论生成局部进入块体;局部进入块体的新概念,只利用块体的部分几何信息参与接触搜索,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了接触搜索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对凸体、凹体等各种复杂岩体工程非连续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快速的接触搜索结果。

    履带式移动超声波结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556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69973.2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移动超声波结构检测装置,包括:环状的膜袋;环状的履带,膜袋与履带形成整体的双环状结构,双环状结构内填充有介质油;内支架,设于双环状结构的内部;履带轮,与履带连接;电机,设于内支架并与履带轮连接;超声传感器,设于双环状结构内并浸泡于介质油中;履带式移动超声波结构检测装置适于由电机或外部移动载体驱动以沿结构面移动。本发明可以形成结构面‑膜袋之间良好的耦合作用以利于超声波透射传递,且可明显提高超声探测波及其反射回波通过结构面‑膜袋‑介质油之间的传递效率和敏感性,并可在移动状态下对结构内的结构缺陷检测超声波的(传感器‑结构面之间)非直接接触的连续发射波和反射回波的连续采集。

    一种可调节张开角度的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气密性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7422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517017.7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张开角度的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气密性模拟装置,包括气泵、气密性箱体、测试管片单元、两个加力单元、气压计和终端设备,测试管片单元设置在气密性箱体内,将气密性箱体分割为外部气压室和内部气压室,气泵连接外部气压室,气压计安装在内部气压室内,终端设备连接气压计;测试管片单元包括两个旋转管片,每个旋转管片竖直安装,一端通过旋转密封机构连接气密性箱体的内壁,另一端通过管片接头连接另一个旋转管片;每个加力单元斜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可用于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测试盾构隧道管片接缝模型在外界高压气体作用下,管片接头在不同张角条件下的气体渗漏数据。

    岩土体应力测量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5444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024817.3

    申请日:2012-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体应力测量系统。本发明包括应力测量单元,应力测量单元通过信号传递单元与信号转换单元连接,信号转换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数据处理单元与人机交互界面连接;应力测量单元为薄膜式传感器。该岩土体应力测量系统能够减少传感器及导线对介质材料内部性质的扰动、消除应力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凸点,以进行高精度的应力测量,同时能够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记录及输出。

    一种考虑岩体动力损伤的深埋隧道支护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2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90732.8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岩体动力损伤的深埋隧道支护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并动态更新强震区隧道开挖面岩体原位力学参数与工程参数等,结合GZZ三维动力强度理论计算得到岩体动力损伤和强度参数;通过引入动力扰动岩体的损伤参数,采用深埋隧道开挖静动耦合三维数值模型和动力三维强度准则,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在三维静动耦合扰动作用下的全应力应变响应过程;分别从动力和静力两个角度提出应力控制方法来改善岩体应力状态,从而实现爆破施工、强震或岩爆等情况下深埋隧道正分析支护设计,并采用主动控制措施实现强震区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主动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了强震区深埋隧道岩体动力分析和支护设计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等优点。

    基于钻机液压的钻孔扭矩和推力预测方法、钻机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08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09980.8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钻机液压的钻孔扭矩和推力预测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在工程前提前通过钻机试验系统采集试验数据,通过拟合得到转换公式,之后便可通过得出的转换公式,在真实钻孔中通过监测液压得出真实扭矩和推力,实现随钻监测的力学数据真实采集。试验系统包括液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粉制动器和动态扭矩转速传感器。此外,每款钻机只需要进行一次所述的试验方法,得出的转换公式可以永远应用于该钻机上,不会受到钻头磨损与钻杆等零件更换的影响。

    组合轮式移动超声波结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279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369976.6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轮式移动超声波结构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检测平台;至少一个超声检测滚轮;至少一个超声波传感器;转向平衡机构,包括连接臂和至少一个平衡装置;其中,平衡装置包括铰接于连接臂的平衡缸、设于平衡缸内的平衡弹簧和铰接于移动检测平台的转向连杆,转向连杆远离移动检测平台的一端连接有活塞,平衡弹簧与活塞接触,活塞能够沿着平衡缸的长度方向移动并由此限定转向连杆的方向。当遇到结构表面起伏、弯曲或转弯时,移动检测平台可以相对连接臂进行转动以改变运动姿态,从而适应各种复杂检测工况。移动载体能够牵引检测装置在移动状态下,实现超声波传感器和结构表面之间超声波的非接触式连续采集。

    一种可调节张开角度的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气密性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74225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517017.7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张开角度的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气密性模拟装置,包括气泵、气密性箱体、测试管片单元、两个加力单元、气压计和终端设备,测试管片单元设置在气密性箱体内,将气密性箱体分割为外部气压室和内部气压室,气泵连接外部气压室,气压计安装在内部气压室内,终端设备连接气压计;测试管片单元包括两个旋转管片,每个旋转管片竖直安装,一端通过旋转密封机构连接气密性箱体的内壁,另一端通过管片接头连接另一个旋转管片;每个加力单元斜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可用于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测试盾构隧道管片接缝模型在外界高压气体作用下,管片接头在不同张角条件下的气体渗漏数据。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岩体隧道掌子面分析反馈集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078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46917.7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岩体隧道掌子面分析反馈集成系统,包括:掌子面三维激光扫描装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记录三维点云数据,并对外发送;后台非连续数值分析装置,进行点云数据的三维重构和信息自动提取,建立三维非连续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远程传输模块反馈给位于施工现场的移动终端;岩体隧道数据远程传输装置,分别连接掌子面三维激光扫描装置、移动终端和后台非连续数值分析装置,用于转发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岩体隧道掌子面信息精细化和快速获取、分析及反馈,可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一种掘削断面形状可控的试验用数控隧道掘进机

    公开(公告)号:CN107422069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274344.5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掘削断面形状可控的试验用数控隧道掘进机,包括支承机座,设置在支承机座上并可在X‑Y‑Z方向自由移动的运动机构,安装在运动机构上并随其移动的掘进机构,运动机构包括分别带动其负载物沿X向、Y向和Z向移动的X轴组件、Y轴组件和Z轴组件,其中,X轴组件设置在支承机座上,Y轴组件安装在X轴组件上,Z轴组件安置在Y轴组件上,掘进机构包括ZD转化单元、驱动组件、主轴以及刀具,ZD转化单元设置在Z轴组件上,并可沿Z向移动,驱动组件安装在ZD转化单元上,主轴的一端连接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另一端上固定有刀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进行三个方向的联动,从而能够开挖任意形状的隧道,降低了隧道模型试验的难度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