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668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03458.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垂直观测数据的烃类物种排放通量反演方法及装置,涉及烃类物种排放通量反演领域,根据目标烃类物种浓度垂直观测数据计算目标烃类物种在日间边界层内任意高度的浓度垂直梯度关系,并根据浓度垂直梯度关系确定目标烃类物种在日间边界层内各高度的扩散稀释影响参数的拟合结果和化学消耗影响参数的拟合结果,能够在同时考虑物理扩散和化学消耗影响的基础上,准确计算目标烃类物种的地面排放通量;另外,本发明中,基于目标烃类物种的垂直分布数据计算获取更加真实的日间边界层内OH自由基平均浓度,以及在考虑边界层顶夹卷贡献通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反演计算研究区域内的目标烃类物种的地面排放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2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23538.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大气颗粒物对过氧自由基摄取常数的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反应模块和检测模块;采集模块用于对大气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大气环境样本包括:第一类样本、第二类样本和第三类样本;第一类样本为环境气相和颗粒物相,第二类样本为环境气相和富集颗粒物相,第三类样本为环境气相;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大气环境样本的类型,分别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样本;反应模块用于产生过氧自由基,并基于处理后样本和过氧自由基,获得反应结果;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反应结果,完成过氧自由基摄取系数的测量。本发明可以在无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大气颗粒物对过氧自由基摄取常数的连续测量,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92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61681.X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气体来源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温室气体来源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垂直观测数据;所述垂直观测数据包括:大气化学组分观测数据和大气物理参数观测数据;基于所述垂直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增量柱浓度数据;所述增量柱浓度数据为相关大气化学组分在大气边界层内的增量柱浓度;基于所述增量柱浓度数据,计算得到温室气体的潜在排放来源与贡献。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边界层日变化过程对PMF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更加准确地分析与量化评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69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0526043.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PS测氮氧化物的分析仪,包括:空气输入端、气溶胶过滤器、NO转化管、第一三通电磁阀、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第二三通电磁阀和气体排放出口;气溶胶过滤器输出端分别与NO转化管输入端、第一通道输入口连接,NO转化管输出端与第二通道输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的输出端与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连接;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依次连接,臭氧发生器输出端与第二三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通道出口与气体排放口连接,第二通道出口与NO转化管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能精准快速切换NO和NO2检测模式,满足不同种类的测试和研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10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30599.6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8/10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VOCs协同来源解析的方法、产品、介质及设备,涉及源解析领域,方法包括: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感知机构建单颗粒分类模型,利用本地污染谱库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该模型分析待解析单颗粒质谱数据的污染来源,得到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利用PMF模型获取各个污染源的VOCs因子及其时间序列;将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与各个VOCs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高于设定阈值的颗粒物和VOCs因子归属到同一污染源上,实现颗粒物与VOCs来源的协同解析,识别出颗粒物和VOCs共同的污染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90743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911364637.8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OH总反应活性的反应管,包括主反应室、第一进气臂、第二进气臂、出气臂和反射室;所述第一进气臂包括主通道、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与主通道连通,主通道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第二进气臂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主通道的轴线与第二进气臂的轴线相交于主反应室中,反射室的顶端与主反应室连通,反射室的底端渐缩至闭合,主通道的轴线依次穿过主反应室和反射室的内腔,出气臂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另一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此反应管的测量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NO干扰的反应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430599.6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8/10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VOCs协同来源解析的方法、产品、介质及设备,涉及源解析领域,方法包括: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感知机构建单颗粒分类模型,利用本地污染谱库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该模型分析待解析单颗粒质谱数据的污染来源,得到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利用PMF模型获取各个污染源的VOCs因子及其时间序列;将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与各个VOCs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高于设定阈值的颗粒物和VOCs因子归属到同一污染源上,实现颗粒物与VOCs来源的协同解析,识别出颗粒物和VOCs共同的污染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574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7175.X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滤波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根据获得的PM2.5数据序列和臭氧数据序列,结合臭氧数据的整体噪声影响状态,确定臭氧数据序列的第一滤波窗口尺寸;分析臭氧数据序列的局部噪声影响状态,确定臭氧数据序列中每个臭氧数据的噪声影响程度,利用每个臭氧数据的噪声影响程度对第一滤波窗口尺寸进行修正,获得各个臭氧数据的最优滤波窗口尺寸,进而获得滤波处理后的臭氧数据序列;根据PM2.5数据序列和滤波处理后的臭氧数据序列利用预测模型,确定PM2.5和臭氧的预测结果。本发明提高了臭氧数据的滤波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空气污染防控预测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78175.0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涡度协方差法的城市地区多成分通量测量系统及方法,涉及城市地区多成分通量测量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多卫星时钟同步授时模组、高空微气象测量模组、异位样品传输模组、地面多成分浓度测量模组、累积协方差时滞判定模块和多成分通量计算模块,能够在高空采集得到垂直风速时间序列,将高空的空气同时传输至位于地面的每一待测成分对应的地面多成分浓度测量模组,采集得到每一待测成分对应的浓度时间序列,且垂直风速时间序列和浓度时间序列的时间轴达到统一,进一步判定每一待测成分对应的时滞,并最终计算每一待测成分的通量,本申请可用于指导在城市地区中开展多种气体成分的通量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966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03458.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垂直观测数据的烃类物种排放通量反演方法及装置,涉及烃类物种排放通量反演领域,根据目标烃类物种浓度垂直观测数据计算目标烃类物种在日间边界层内任意高度的浓度垂直梯度关系,并根据浓度垂直梯度关系确定目标烃类物种在日间边界层内各高度的扩散稀释影响参数的拟合结果和化学消耗影响参数的拟合结果,能够在同时考虑物理扩散和化学消耗影响的基础上,准确计算目标烃类物种的地面排放通量;另外,本发明中,基于目标烃类物种的垂直分布数据计算获取更加真实的日间边界层内OH自由基平均浓度,以及在考虑边界层顶夹卷贡献通量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反演计算研究区域内的目标烃类物种的地面排放通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