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3146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0980161229.0
申请日:2009-09-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 F16H57/035 , B60K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89 , B60K11/08 , B60K17/08 , B60Y2200/12 , B60Y2200/126 , F16H57/035 , F16H57/0416 , F16H2057/0203 , F16H2057/02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于小型车辆的后轮的侧方的V带式无极变速器(18)的冷却风导入构造,泥水、灰尘不会从车辆的前后侵入。将从外部导入冷却风的冷却风导入口(71)面对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7)的侧方且驱动皮带轮(40)的侧方上部,从冷却风导入口(71)至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冷却风通路(70)形成在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的周围部。上述冷却风通路(70)形成为将冷却风从冷却风导入口(71)导入,导向上方,呈U字状(74)地折返到下方而导向上述变速器壳体(37)的冷却风扇侧方开口(52)。
-
公开(公告)号:CN101749068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0910207989.2
申请日:2009-1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装配作业的内燃机的油泵结构。该油泵为余摆线泵,该内燃机的油泵结构构成为,在泵驱动轴(145)上向径向突出设置的一对突起(146、147)自两侧夹持泵盖(142)和内转子(144),内转子侧突起(146)与形成于该内转子(144)侧面的嵌合槽(144v)嵌合而形成组装体(140a),通过使组装体(140a)的内转子(144)与嵌合于泵壳(141)内的外转子(143)的内侧啮合并盖上泵盖(142),构成油泵(140)。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457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10004101.5
申请日:2009-0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线圈配置结构,能够使零件配置紧凑化,配线处理也简单。该内燃机的点火线圈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前倾的汽缸盖(33)的火花塞(45)的火花塞帽(45j)、将设置于安装在进气通路(23)的节气门本体(25)的各种传感器等的电气配线汇集的连接端子(171j)及设置于进气通路的喷射器(24)的连接端子(24j)的各电连接部都配设于所述进气通路(23)的同一侧方,沿与配设各电连接部的进气通路(23)的侧方同一侧的汽缸体(32)的侧方的侧面,在侧面看和同汽缸体(32)重合的位置配置点火线圈(29)。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54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02250.8
申请日:2009-01-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能够防止水和灰尘的入侵,部件数量少、简单且小型,外观优美。在搭载于自动两轮车的动力单元(20)中,覆盖带式无级变速器(46)而将传动箱罩(36)从侧方覆盖在传动箱(31L)上从而构成变速室(46C),在曲轴(40)的轴端设置冷却风扇(48F),在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扇(48F)所相对的部分上形成将冷却风导入变速室(46C)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传动箱罩(36)的冷却风导入口(36i)以及其周边被侧罩部件(92)从侧方覆盖,在侧罩部件(92)的周壁的端面和传动箱罩(36)的对合部分上设置朝向上方开口的外气导入口(95)。
-
公开(公告)号:CN1126642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011088904.6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能够尽量抑制被稀释后的发动机油附着在油位计上。搭载在鞍乘型车辆上的内燃机(31)具有:与曲轴箱(32)液密地结合并覆盖从曲轴箱(32)突出的曲轴(61)的轴端的曲轴箱罩(59)、以及插入于曲轴箱罩(59)并基于轴体(91b)的湿润程度确定在曲轴箱罩(59)内侧贮存的发动机油的液位的油位计(91)。油位计(91)位于比曲轴(61)的轴线(Rx)更靠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865123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210212447.6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416 , F01M11/02 , F01M11/065 , F01M2011/023 , F01M2013/0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的通气结构,该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中,发动机主体以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铅垂平面平行地配置气缸筒的轴线的方式支承于车架,使在构成气门机构的一部分的凸轮轴与曲轴之间设置的定时传动装置所具备的环状的动力传递构件行进的动力传递构件室在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的左右一侧形成于发动机主体,使从曲轴室引导到气门室中的窜漏气体向发动机主体的外部导出的通气出口设置在气缸盖或气缸盖罩上,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运转中车身大幅倾斜时,也能够防止油向通气出口的流入。将阀室与曲轴室之间连结的通气通路以相对于包含气缸筒的轴线的铅垂平面而配置在与动力传递构件室相反的一侧的方式形成在发动机主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511055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245753.4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P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制风冷式发动机的冷却结构的改良,以提高其冷却效率。通过护罩覆盖冷却风扇、缸体及缸盖,将冷却风引导到缸体及缸盖一侧,冷却风通过冷却风扇的旋转而产生,冷却风扇设在曲轴的轴线上的一个端部。并且,缸盖上形成有配置在燃烧室外方的气套,使气套在曲轴的轴线上的一端侧向外部开放。护罩(95)上形成有:涡旋壁(122),其从侧方与冷却风扇(59)相对,并且其与冷却风扇(59)之间的间隔在该冷却风扇(59)的旋转方向(121)上朝向前方逐渐变大;引导壁(123),其从接近该涡旋壁(122)的旋转方向(121)上的后方侧的端部的位置,朝向气套(39)一侧直线状地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1683847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910178602.5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单独的保护部件且不需要安装作业的结构简单的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保护结构。后车轴在后部对收纳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31L)进行轴支承,将驱动轮嵌入安装于该后车轴且将其支承的动力单元(20),其前部由车架(4)轴支承且能够摆动地被支承,根据与后车轴一体的齿轮(114)的旋转来检测驱动轮(21)的转速的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200),将其前端检测部嵌入传动箱(31L)且靠近齿轮(114)而被安装,该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保护结构构成为,在驱动轮速度检测传感器(200)的自传动箱(31L)向外侧露出的突出部附近,与传动箱(31L)一体地突出形成有保护壁(29、150)。
-
公开(公告)号:CN10957816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811140681.6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其能够实现比以往更平稳的预热。内燃机(23)具有:曲轴箱(24),其在收纳曲轴的曲柄及变速器的传动齿轮的曲柄室(39)的底部具有油底壳(106);隔壁(109),其形成于曲柄室(39)的内壁,针对在重力方向从曲柄至油底壳(106)的第一油路(107),至少部分地隔开在重力方向从传动齿轮至油底壳(106)的第二油路(108);油泵,其在油底壳(106)上在与第二油路(108)隔开的存积区域(111)具有吸入口(89)。
-
公开(公告)号:CN11160878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1353739.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具有容易脱模、确保强度且外观性良好的散热片。在鞍乘型车辆用内燃机(3)中,内燃机结构部件在左、右侧面具有在与气缸轴线(C)正交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地与散热片(7)交叉的多个正交肋(8),散热片具有相对于缸轴线正交面(H)的表面倾斜角度(α)较大的基端部(71)侧大角度部(72)、以及表面倾斜角度(β)较小的前端部(73)侧小角度部(74),具有只位于前方最外侧的正交肋和后方最外侧的正交肋之间的侧面散热片部(7a),散热片中的比前、后方最外侧的正交肋更靠外侧的前侧散热片部(7c)和后侧散热片部(7b)以单一的表面倾斜角度(γ)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