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0529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0770600.X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B06B1/06
Abstract: 一种换能器以及换能器阵列,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能器包含第1电极、第2电极、第3电极、第1压电部以及第2压电部。在上述第2电极上连接有电阻以及电感器。上述第3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与上述第2电极之间。上述第1压电部设置在上述第1电极与上述第3电极之间。上述第2压电部设置在上述第2电极与上述第3电极之间。上述第1压电部以及上述第2压电部的机械第1共振频率、与包含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3电极之间的静电电容、上述电感器以及上述电阻的并联共振电路的第2共振频率之差的绝对值相对于上述第1共振频率之比为0.29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68565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80049708.X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L51/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1L51/5012 , H01L51/5265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1)包括第一电极(10)、设置成与该第一电极(10)相对的第二电极(20),设置在该第一电极(10)和该第二电极(20)之间的有机发光层(30)、以及突出部(80)。突出部(80)设置在该第一电极(10)与该有机发光层(30)之间以及该有机发光层(30)与该第二电极(20)之间中的至少一者。
-
公开(公告)号:CN102656492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080055911.4
申请日:2010-01-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G02B5/28 , G02B5/20 ,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8 , G02B5/201 , G02F1/133514 , G02F2001/133519 , G02F2001/133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能用较少的工序数来形成、且光利用效率较高的带干涉型滤光片层的基板、以及使用该基板的显示装置。该带干涉型滤光片层的基板包括:平板状的基板;以及滤光片层,该滤光片层包括第一反射层、透射层、以及第二反射层,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层设置于基板上,并具有光半透射性,所述透射层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层上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一间隔层、及设置于第一反射层上的一部分上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二间隔层和第三间隔层所形成,并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共同具有第一间隔层,且它们的光学膜厚因第二间隔层和第三间隔层而各不相同,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透射层上,并具有光半透射性,并且,所述滤光片层使得在第一区域至第三区域中透过不同波长的光。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11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30403.8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有机层。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第一有机层被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一有机层被配置为发光。第二有机层被设置在第一有机层和第二电极之间。第二有机层在厚度方向对于光的折射率低于第一有机层对于光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69412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10353613.X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75 , H05B33/10 , H05B33/22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半透明衬底;光提取层,所述光提取层包括凸起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起结构上的平坦化层,所述凸起结构以网状的形式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衬底形成锐角的倾斜表面;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光提取层上;发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并且包含主材料和发光掺杂剂;以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大致等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或者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折射率,并且所述凸起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平坦化层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909142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108357.7
申请日:2006-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发射装置,其可稳定地发射电子,并且尽管施加低电压,也能实现电子的高输出。该电子发射装置具有:构成放电单元的一面的室内阴极;与室内阴极相对配置的金刚石隔壁;通过被配置在室内阴极与金刚石隔壁的第1面之间而形成密封空间的绝缘体;被封入密封空间内惰性气体;被配置成隔着真空,与金刚石隔壁的第1面的反对面、即第2面相对配置的放电阳极;第1电源在室内阴极与金刚石隔壁之间,把金刚石隔壁作为阳极侧来施加电压的第1电源;和在金刚石隔壁与放电阳极之间,把放电阳极作为阳极侧来施加电压的第2电源。
-
公开(公告)号:CN1577717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58700.2
申请日:2004-07-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H01J61/067 , H01J61/06 , H01J1/13 , H01J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9/042 , H01J1/15 , H01J61/0677 , H01J61/07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电电极、放电灯以及用于制造放电电极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一种向放电气体中发射电子的放电电极,其包括发射体和配置为向发射体提供电流的电流供应端。发射体包括在300K下带隙为2.2eV或更宽的宽带隙半导体。在宽带隙半导体中掺杂受主杂质原子和施主杂质原子,施主杂质原子的活化能比受主杂质原子的活化能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02683610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110261528.0
申请日:2011-09-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12 , H01L51/5072 , H01L51/5275 , H05B33/14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有机发光层和中间层。透明电极相对于可见光是透射的。金属电极相对于可见光是反射的。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发射包括可见光的波长成分的光。中间层在有机发光层和金属电极之间接触金属电极和有机发光层并且相对于可见光是透射的。中间层的厚度是60纳米以上并且小于200纳米。有机发光层对可见光的折射率比中间层对可见光的折射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25955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032657.1
申请日:2013-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F21L4/00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照明装置。根据一个实施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发光层。第一电极包括第一主表面,并且是透光的。第二电极在平行于第一主表面的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平行于第一主表面且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是彼此分隔开的。第二电极的透光率低于第一电极的透光率。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线与每个第二电极的侧表面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沿着第一方向连续地增大和减小。上述侧表面与第一主表面不平行。有机发光层被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80229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164774.9
申请日:2012-05-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3/0896 , H05B33/08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驱动电路以及驱动停止电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备:第1电极、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上的发光层以及配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通过对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供给驱动电流,从而驱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当所述驱动电流的值低于规定值时,驱动停止电路停止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驱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