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54601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284509.9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M1/00 , H02M7/5387 , H05K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7 , H05K7/14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器装置。其中,该逆变器装置包括基板、上臂元件、下臂元件、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上臂元件用作上部开关元件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下臂元件用作下部开关元件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的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的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第一方向上上臂元件和下臂元件的两端之间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921337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1213590.1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P2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装置。该逆变器装置(1)具备:第一温度检测部(18),其检测半导体元件(30~36)以及该半导体元件(30~36)周边的至少一方的第一温度;电流检测部(20、22、24),其检测电机(5)的电流;以及控制部(16),其基于由第一温度检测部(18)检测的第一温度的检测结果和由电流检测部(20、22、24)检测的上述电流的检测结果,将电机(5)的调制方式切换为二相调制方式或者三相调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31219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6730.5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9 , H01L2224/40225 , H02M7/003 , H02M2001/327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设备,该电力变换设备包括接近地布置以面向彼此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安装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相应的安装表面上的开关元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延伸的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电连接至第一母线的输出端子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两个输入端子。电流经由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流动至第一基板的方向与电流经由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流动至第二基板的方向彼此相反,并且电动流动至第一母线的方向与电流流动至第二母线的方向彼此相反。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包括设置在与用于开关元件的安装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的散热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13823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0094303.7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电容器的冷却不足。逆变器(10)具备散热器(11)、功率基板(20)、控制基板、及电容器基板(50)。逆变器(10)具备多个功率元件。多个功率元件分成6个功率元件群而配置。在各功率元件群中,各功率元件排列成一列。各功率元件群隔开间隔地排列。逆变器(10)具备将功率基板(20)与电容器基板(50)电连接的隔件(40)。隔件(40)具备主体(41)与传热部(42)。传热部(42)在功率元件排列的方向上配置在比功率元件群更靠外侧且从电容器基板(50)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不与电容器(54)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79600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020492.5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5/165 , H01L23/053 , H01L25/0655 , H01L2924/0002 , H01L2924/1011 , H02M7/003 , H05K1/0265 , H05K1/181 , H05K7/143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多个臂元件沿着基板的第一方向排列。各臂元件由并联连接的多个半导体元件构成。在各臂元件中,多个半导体元件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基板的第二方向排列,并且被分组为第一元件组和第二元件组。基板具有配置第一元件组所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第一区域和配置第二元件组所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分离。输入电极部以及输出电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基板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92133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611213590.1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P2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9/68 , H02M1/32 , H02M7/5395 , H02M2001/0032 , H02M2001/0054 , H02M2001/327 , H02P27/08 , Y02B70/1491 , Y02B70/16 , H02P27/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装置。该逆变器装置(1)具备:第一温度检测部(18),其检测半导体元件(30~36)以及该半导体元件(30~36)周边的至少一方的第一温度;电流检测部(20、22、24),其检测电机(5)的电流;以及控制部(16),其基于由第一温度检测部(18)检测的第一温度的检测结果和由电流检测部(20、22、24)检测的上述电流的检测结果,将电机(5)的调制方式切换为二相调制方式或者三相调制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54601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284509.9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M1/00 , H02M7/5387 , H05K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7 , H05K7/14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器装置。其中,该逆变器装置包括基板、上臂元件、下臂元件、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上臂元件用作上部开关元件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下臂元件用作下部开关元件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的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延伸。正极输入电极和负极输入电极以及输出电极的母线中的至少一个母线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第一方向上上臂元件和下臂元件的两端之间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382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094303.7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电容器的冷却不足。逆变器(10)具备散热器(11)、功率基板(20)、控制基板、及电容器基板(50)。逆变器(10)具备多个功率元件。多个功率元件分成6个功率元件群而配置。在各功率元件群中,各功率元件排列成一列。各功率元件群隔开间隔地排列。逆变器(10)具备将功率基板(20)与电容器基板(50)电连接的隔件(40)。隔件(40)具备主体(41)与传热部(42)。传热部(42)在功率元件排列的方向上配置在比功率元件群更靠外侧且从电容器基板(50)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不与电容器(54)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79600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020492.5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5/165 , H01L23/053 , H01L25/0655 , H01L2924/0002 , H01L2924/1011 , H02M7/003 , H05K1/0265 , H05K1/181 , H05K7/143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半导体装置。多个臂元件沿着基板的第一方向排列。各臂元件由并联连接的多个半导体元件构成。在各臂元件中,多个半导体元件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基板的第二方向排列,并且被分组为第一元件组和第二元件组。基板具有配置第一元件组所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第一区域和配置第二元件组所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分离。输入电极部以及输出电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在基板中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588142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910142974.2
申请日:2009-05-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003 , H01L2224/48091 , H01L2924/1301 , H01L2924/13034 , H01L2924/1305 , H01L2924/13055 , H01L2924/13091 , H05K7/1432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功率转换器包括开关器件,该开关器件包括被均分为两组的并联的半导体芯片。该功率转换器包括正极导体、电容器和输出电极。正极导体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子部。输出电极包括端部,该端部被接合到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部的本体部。输出电极被形成为通过提供从第一连接部到端部的电流路径的电感L3与从第二连接部到端部的电流路径的电感L4之间的差,减小或抵消在从电容器的正极端子到第一端子部的电流路径的电感L1与从正极端子到第二端子部的电流路径的电感L2之间存在的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