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水溶性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51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683781.8

    申请日:2023-06-10

    申请人: 郑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汞离子的水溶性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探针的分子式为C35H33N5O6S3,结构式为#imgabs0#本发明制备的探针在螺环罗丹明衍生物中引入砜,使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而且,探针对汞离子具有优异的选择性,能够特异性识别汞离子,用于汞离子的检测,在检测体系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能够加快探针与汞离子的反应速率,使反应时间从原有的15分钟左右达到平衡,缩短到1分钟反应90%。

    上转换纳米笼传感探针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硫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666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24922.X

    申请日:2024-01-08

    申请人: 郑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转换纳米笼传感探针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硫检测中的应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一种上转换纳米笼传感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配置含有Y3+、Yb3+和Er3+的水溶液,加入石墨烯量子点溶液以及NaF水溶液,搅拌均匀;将上述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加热,冷却后收集上清液;将所收集的上清液离心、洗涤,获得上转换纳米笼;将结晶紫加入至上转换纳米笼溶液,混合后得到所述的上转换纳米笼传感探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纳米传感探针对SO2检测分析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由于近红外激发的上转换发光,可以避免生物样品的背景荧光干扰,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一种基于MXene与碳点的光促微生物燃料电池杂交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25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63814.9

    申请日:2023-12-06

    申请人: 郑州大学

    IPC分类号: H01M4/90 H01M4/88 H01M8/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Xene与碳点的光促微生物燃料电池杂交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利用双功能碳点对细菌进行表面改性,将细菌表面负电转变为正电,再通过静电作用将二者与带负电的MXene结合形成杂交生物膜。将其作为燃料电池阳极使用时,碳点带正电,能确保改性负电细菌,二者再与负电MXene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且碳点具有光电特性,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阳极提供额外的电子传输路径,MXene独特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为杂交生物膜提供了高速的电子传输网络和丰富的细菌含量,进一步提高了阳极光响应能力和电池输出功率,进而促进了光促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

    一种粘度响应脂滴靶向型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89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48160.9

    申请日:2023-05-15

    申请人: 郑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度响应脂滴靶向型荧光探针及其应用,该探针的结构式为,所述荧光探针对粘度具有较强的荧光响应,并且可以富集在活细胞的脂滴中,实现脂滴的实时免洗成像,能够专一性标记脂滴的形态,并对脂滴内的粘度进行监测。基于其良好的粘度响应性和脂滴靶向性,所述探针被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脂滴内粘度波动的实时动态监测;使用该探针,还可以实现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有效区分;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探针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光稳定性和较强的组织渗透能力,可用于细胞及活体层面上的研究。

    一种基于双功能电子媒介体的杂化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76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658902.5

    申请日:2022-12-22

    申请人: 郑州大学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双功能电子媒介体的杂化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双功能电子媒介体、细菌及氧化石墨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团聚体,然后氧化石墨烯被细菌还原成石墨烯,得石墨烯/电子媒介体/细菌杂化生物膜;该生物膜主体为石墨烯纳米片与细菌交替堆积的三维网络结构,双功能电子媒介体以游离小分子形式存在于石墨烯纳米片与细菌之间。将其作为MFC阳极使用时,石墨烯的高电导率为阳极提供高速电子传输网络;电子媒介体带正电荷,能促进带负电细菌与带负电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阳极细菌负载量;且电子媒介体有适宜的氧化还原特性,能介导生物电子转移到石墨烯上,为阳极提供额外电子传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