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4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42599.9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变形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极慢滑坡的位移监测方法。充分使用多种监测手段来获取有关极慢滑坡区域的数据,多种测量监测方法的使用可以获取目标极慢滑坡的从地形地貌、土层分布及岩土参数、滑坡体变形速率和构筑物变形速率等较为全面的数据,来支撑对极慢滑坡的监测和分析。再者,还对各种监测手段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冗余性检验和大体一致性检验,完成了边坡稳定性的反分析,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有限性,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大量数据处理分析带来的盲目性和矛盾性,提升对监测数据的利用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58245.8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灾害预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地表形变场异常检测的方法。本发明基于使用视线多时间、多几何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时间序列位移的组合的监督分类方法;创建了一个训练数据集,该数据集已与独立验证的数据和当前最先进的分类技术进行了比较。本方法以创建一个利用InSAR表面变形时间序列的全自动异常检测系统。与InSAR时间序列处理相比,该方法将使异常识别后处理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展示了所提出的神经网络系统如何提供准确且暂时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射频方法和分析模型相比,大大减少了异常时间序列检测处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63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71945.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滑坡稳定性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变形状态综合多属性熵分析的滑坡稳定性预测方法,步骤如下:基于K均值法聚类法和云模型研究滑坡位移数据,定义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及变形状态;通过状态发生熵和状态转移熵及隶属度,进行变形状态序列的融合熵分析;通过状态融合熵的结果解释分析滑坡的稳定性规律。本发明与传统的安全系数相比,能够反映滑坡失稳程度及其变化规律;与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模拟方法相比,本方法以位移监测数据作为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易于进行连续的稳定性分析;与位移监测数据直接判断相比,本方法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分析滑坡变形状态,避免了单个工程地质经验的不统一,确保其适用于不同滑坡的地质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73531.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线沿线区域的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涉及滑坡风险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如下:S1在ArcGIS中绘制滑坡清查图并赋存各类滑坡信息;S2获取滑坡规模概率PM;S3收集降雨量数据,获取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PT;S4获取交通线区域的滑坡空间概率PS。本发明利用目标区域历史上发生的滑坡数据,通过滑坡清查图得到历史各个滑坡发生的时间、形态特征、滑坡规模等信息;在评估滑坡风险时引入了时间尺度,通过降雨引发滑坡的概率将滑坡风险的评估扩展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提供更好的灾害防治指导作用;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结合GIS得到滑坡空间概率,明确了滑坡风险在目标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全局把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4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273531.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40 , G06F16/29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线沿线区域的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涉及滑坡风险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如下:S1在ArcGIS中绘制滑坡清查图并赋存各类滑坡信息;S2获取滑坡规模概率PM;S3收集降雨量数据,获取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PT;S4获取交通线区域的滑坡空间概率PS。本发明利用目标区域历史上发生的滑坡数据,通过滑坡清查图得到历史各个滑坡发生的时间、形态特征、滑坡规模等信息;在评估滑坡风险时引入了时间尺度,通过降雨引发滑坡的概率将滑坡风险的评估扩展到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提供更好的灾害防治指导作用;而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结合GIS得到滑坡空间概率,明确了滑坡风险在目标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良好的全局把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0730696.6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包括锚杆杆体,锚杆杆体为中空结构,锚杆杆体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自由段上设有多个阻抗原件,相邻的阻抗原件之间的锚杆杆体上套设有乳胶膜,乳胶膜与锚杆杆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灌浆体的弹性密封空间,套设乳胶膜的锚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锚杆杆体内部和弹性密封空间的预留孔;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在自由段利用乳胶膜形成包裹的注浆体,限制注浆过程中的劈裂作用避免影响周边岩土体完整性,并在自由段注浆体间预设橡胶阻抗原件作为减震器,提升瞬时强震下锚杆‑灌浆体‑阻抗原件间不协调运动时的能量耗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耐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0855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87969.X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地震数据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与工程参数约束的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基于微地震信号特征和小波系数,计算不同母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次下小波系数包络与原始信号的Hausdorff距离,从而确定离散小波分解的主要参数,从微地震产生的机理出发,提出与地质(页岩脆性指数)和压裂工程(压裂施工压力、施工排量)参数变化相关的约束因子,约束因子随岩石脆性、压裂施工压力和排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数据去噪过程中避免有效信号的丢失;约束因子随噪声标准差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适用于不同噪声水平的数据去噪。与传统的方法比,本方案避免了靠经验选择离散小波分解参数,去噪算法具有多分辨率、多尺度、自适应的特点,可提高数据信噪比2~3倍。
-
公开(公告)号:CN1104243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30696.6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锚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包括锚杆杆体,锚杆杆体为中空结构,锚杆杆体包括锚固段和自由段,自由段上设有多个阻抗原件,相邻的阻抗原件之间的锚杆杆体上套设有乳胶膜,乳胶膜与锚杆杆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灌浆体的弹性密封空间,套设乳胶膜的锚杆杆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锚杆杆体内部和弹性密封空间的预留孔;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耐震型模块化锚固装置,在自由段利用乳胶膜形成包裹的注浆体,限制注浆过程中的劈裂作用避免影响周边岩土体完整性,并在自由段注浆体间预设橡胶阻抗原件作为减震器,提升瞬时强震下锚杆-灌浆体-阻抗原件间不协调运动时的能量耗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耐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30855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187969.X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地震数据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与工程参数约束的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基于微地震信号特征和小波系数,计算不同母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次下小波系数包络与原始信号的Hausdorff距离,从而确定离散小波分解的主要参数,从微地震产生的机理出发,提出与地质(页岩脆性指数)和压裂工程(压裂施工压力、施工排量)参数变化相关的约束因子,约束因子随岩石脆性、压裂施工压力和排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数据去噪过程中避免有效信号的丢失;约束因子随噪声标准差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适用于不同噪声水平的数据去噪。与传统的方法比,本方案避免了靠经验选择离散小波分解参数,去噪算法具有多分辨率、多尺度、自适应的特点,可提高数据信噪比2 3倍。~
-
公开(公告)号:CN208795159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790530.0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结构远程交互式应变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站和远程连接的远程通讯基站,监测站包括集成为一体式的信号采集部分、信号处理部分、预警驱动部分、通讯部分和显示部分,远程通讯基站通过无线通讯信号与所述监测站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信号采集部分、信号处理部分、预警驱动部分、LoRa通讯模块,可实现岩土工程结构远程实时监控,同时所述信号采集部分、信号处理部分、预警驱动部分、通讯部分和显示部分集成为一体式设计,因此,其具有原理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且本装置通过多个传感器进行多个点位实时监测,并将电信号通过通讯部分发送到远程通讯基站进行汇集处理,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单一监测系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