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17180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151424.X
申请日:2010-04-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5J5/00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技术领域的基于MEMS的爬壁轮式机构,包括:转动轮、绕组、轮架、转轴、轴承和连接板,转动轮固定于转轴的中央,转动轮的两侧分别设有轮架,轮架固定与连接板上,轮架的内表面采用UV-LIGA技术加工中央有通孔的环形绕组,轮架上固定轴承,转轴套接于绕组的中央通孔,转轴的两端固定在轴承内。本发明采用绕组中间夹一片转动轮的结构,显著增大了电磁场的作用面积,从而提高了该机构电磁驱动的力矩。该机构驱动吸附一体化的设计,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尺寸较小、输出效率高、负载能力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180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51424.X
申请日:2010-04-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5J5/00
Abstract: 一种微机电技术领域的基于MEMS的爬壁轮式机构,包括:转动轮、绕组、轮架、转轴、轴承和连接板,转动轮固定于转轴的中央,转动轮的两侧分别设有轮架,轮架固定与连接板上,轮架的内表面采用UV-LIGA技术加工中央有通孔的环形绕组,轮架上固定轴承,转轴套接于绕组的中央通孔,转轴的两端固定在轴承内。本发明采用绕组中间夹一片转动轮的结构,显著增大了电磁场的作用面积,从而提高了该机构电磁驱动的力矩。该机构驱动吸附一体化的设计,减少了中间传动环节,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尺寸较小、输出效率高、负载能力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547351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9063.2
申请日:2003-12-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L12/16
Abstract: 一种处理超大量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方法如下:首先把用户对于项目的评分数据分布式地存储,即每个用户存储自己对于项目的评分数据,然后通过分布式哈希表路获得相似用户的评分数据,在本地使用协同过滤方法得到预测值,再进一步得到推荐值,同时在该过程中限制每个项目从分布式哈希表覆盖网络返回相似用户的数目,并调整相似用户的影响力,使得具有越多相同项编号、评分二元组的用户,其影响力也相应越大,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本发明把分布式哈希表路由算法引入协同过滤系统,并做了改进,解决了现有的集中式协同过滤系统固有的可扩展性差的问题,并提高了推荐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440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37361.5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微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IPC: H01L21/683 , H01L21/67 , H01L21/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6838 , H01L21/67288 , H01L22/30
Abstract: 一种压边固定机构,安装在封装设备中,用于对放置在封装设备中的翘曲晶圆的边缘区域进行平整固定,包括:支架,固定在封装设备上;以及压边单元,安装在支架上,可相对于支架上下移动,用于压平边缘区域,具有压盘和安装在压盘上的多个压边头,其中,压盘具有圆形的中心件和多根条状件,多根条状件呈中心放射状均匀排布,条状件的一端固定在中心件上,压边头安装在条状件的另一端,具有支撑轴和吸盘,支撑轴的一端安装在条状件上,另一端与吸盘连接,吸盘用于与边缘区域接触并将其压平,该吸盘采用导电性丁腈橡胶制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69646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420349.9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H04L1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十字交叉型微流控芯片的摩斯码接收转换装置,十字交叉型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一端设有分散相流体通道入口,别一端设有微通道出口,微通道十字端分别设有连续相流体的通道入口,分散相流体入口安装有微阀,微阀与无线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由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摩斯码信号来控制分散相液体通道入口处微阀的闭合与开启,以此控制微通道内液滴的长度,使微通道内产生相应的长短液滴,用长短液滴类比摩斯码中的“横”与“点”排列出与接收信号一致的摩斯码信号,实现信号接收与转换。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摩斯码接收方法,更易于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高效等优势,且易于操作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57983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20361.X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斯码生成的十字交叉型微流控芯片装置,十字交叉型微流控芯片的主通道前部设有分散相流体通道入口,尾部设有微通道出口,十字交叉型微流控芯片的次通道设有连续相流体的通道入口,主通道尾部处设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激光接收器连接电位示波器,通过控制从次通道注入的连续相流体的流量,在主通道中产生不同长度的液滴间距,用主通道中液滴间不同长度的连续相液体柱组成不同形式的摩斯码;激光发射器射出激光射线穿过主通道,当主通道内的两相液体通过时,激光接受器接收到不同强度的激光信号,再将接受到的激光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电位信号,并传输至电位示波器中显示出高低电位的脉冲信号图,以此来传递其所代表的摩斯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647666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928514.2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60N2/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温充气式轿车颈椎支撑枕,包括电动充放气筒和充气颈枕,电动充放气筒内有小功率直流电动机,小功率直流电动机前端带风扇扇叶,扇叶对着开口,小功率直流电动机可正反转,半椭圆形焦点处对应的外壁上开有圆孔,圆孔安置导气胶管,在圆孔的外端有相应尺寸的圆形密封橡胶圈密封圆孔,导气胶管另一端置于充气颈枕内部,置于充气颈枕内部的导气胶管端口有圆形电动开关与带有圆形密封圈的圆盖,小功率直流电动机旋转给充气颈枕充或放气,充或放气时,圆盖打开,充或放气结束后,圆盖闭合。可变形的充气式脖颈枕,对不同身材特征的驾驶者提供更高的贴合感,同时充气温度可加热,利于促进颈椎附近血液循环以便进一步缓解驾驶过程中的颈椎疲劳。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48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61515.6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维力传感器的贴片及组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根据弹性体的力学模型,建立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的应变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求解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所产生的应变与作用力的解析解;2.建立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的三维模型;3.根据多维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工况分别施加作用力和约束,并进行有限元的求解;4.寻找多维力传感器传感器弹的最大应变变化位置;5.选择应变贴片位置和组桥方式;6.结合多维力传感器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上述组桥方式下的应变输出,判断是否从弹性体设计的根源上做到对多维传感器传感器的静态解耦。本发明从传感器的根源解决了多维力传感器的维间耦合问题,解耦精度高,解耦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871235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19182.4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5/00 , B01L3/5027 , B01L2300/08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同轴型微流控芯片的摩斯码接收转换装置,同轴型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一端同轴设置分散相流体通道入口和连续相流体的通道入口,微通道另一端设有微通道出口,分散相流体入口安装有微阀,微阀与无线信号接收器相连接,由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摩斯码信号来控制分散相液体通道入口处微阀的闭合与开启,以此控制否向微通道内注入分散相流体,使微通道内产生不同长度的液滴间距,用微通道内不同尺寸的连续相流体液柱类比与摩斯码中的“横”与“点”,排列出与接收信号一致的摩斯码信号,实现信号接收与转换。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摩斯码接收方法,更易于实现信息传递的快捷、高效等优势,且易于操作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353487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110161515.6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维力传感器的贴片及组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根据弹性体的力学模型,建立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的应变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求解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所产生的应变与作用力的解析解;2.建立多维力传感器弹性体的三维模型;3.根据多维力传感器传感器的工况分别施加作用力和约束,并进行有限元的求解;4.寻找多维力传感器传感器弹的最大应变变化位置;5.选择应变贴片位置和组桥方式;6.结合多维力传感器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分析上述组桥方式下的应变输出,判断是否从弹性体设计的根源上做到对多维传感器传感器的静态解耦。本发明从传感器的根源解决了多维力传感器的维间耦合问题,解耦精度高,解耦方法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