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及其汽包
    9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95484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710304089.0

    申请日:2007-12-25

    Abstract: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外壳、汽水分离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出汽口;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蒸汽和水;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的部分蒸汽凝结成冷凝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在汽包内设置冷凝装置,可以将汽包内的部分蒸汽直接凝结成冷凝水,由于汽包是密封结构,其本身就是用于储存蒸汽,因此,其内部环境好,产生的冷凝水中无杂质,质量高。

    一种余热锅炉
    9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1768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78270.1

    申请日:2007-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02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和水循环系统,所述炉体的进烟口处设置有密封连接装置,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下部密封连接件,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适于扣置在熔炼炉的烟气出口上;柔性密封连接件,所述柔性密封连接件的一端与炉体密封地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密封地连接,从而所述柔性密封连接件与所述下部密封连接件能够相对于炉体移动。本发明的密封连接装置由下连接部和柔性连接部构成,柔性连接部具有膨胀余量,运行时满足热膨胀要求,避免余热锅炉和熔炼炉热膨胀而产生缝隙,因此,本发明的密封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

    余热锅炉的循环系统
    9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1706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178272.0

    申请日:2007-11-28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的循环系统,包括:汽包,汽包上分别设置有进水管,自然循环出水管,强制循环出水管,自然循环回流管,强制循环回流管,和出汽管;自然循环热交换器,设置在余热锅炉自然循环受热面处且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自然循环出水管和自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强制循环热交换器,设置在余热锅炉的强制循环受热面处且进口和出口分别通过强制循环出水管和强制循环回流管与汽包相连;和安装在强制循环出水管上的循环泵。本发明克服了单一循环系统存在的缺点,并结合两种循环系统的优点。克服了自然循环受热面布置受限制、清灰效果差等缺点,降低了循环水泵的流量和负荷,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具有积灰轻、体积小、可靠性高、节能等优点。

    冶金熔渣水淬工艺的余热物质联合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834331U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21765896.8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熔渣水淬工艺的余热物质联合回收系统。回收系统包括换热器、闪蒸罐、蒸汽增压机和多效蒸发器,换热器的第一放热侧进口用于连接冲渣蒸汽源,闪蒸罐的闪蒸进水口用于连接冲渣水源,蒸汽增压机具有第一蒸汽进口和第一蒸汽出口,换热器的第一吸热侧出口和/或闪蒸罐的闪蒸蒸汽出口与第一蒸汽进口连通,第一蒸汽出口用于连通下游蒸汽用户;第一吸热侧出口和/或闪蒸蒸汽出口与多效蒸发器的第二蒸汽进口连通,多效蒸发器的第二除盐水出口与换热器的第一吸热侧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系统实现了冲渣蒸汽和冲渣水的余热和物质的回收,提升了余热回收效率,减少了蒸汽排放量,运行成本低,提升了对水淬技术余热回收的灵活性。

    冶金炉窑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882220U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20118614.9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冶金炉窑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炉窑、热泵机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炉窑具有出水口和进水口,炉窑内具有冷却水,热泵机组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内具有流体介质,第二通道与出水口连通,冷却水从炉窑流入第二通道并将部分热量转移至第一通道的流体介质内,降温后的冷却水回流至炉窑内,第一管路连通出水口和第二通道,第二管路连通炉窑和进水口,第三管路连通第二管路和第一管路,以使第二管路内的部分冷却水可流入第三管路以对动力设备进行降温,随后再通过第三管路回流至第二管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冶金炉窑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对水的冷却效果好,改造幅度和费用低,节省成本。

    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和余热回收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083788U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20269576.2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和余热回收换热系统,所述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脉动热管换热器和太阳能集热组件,脉动热管换热器的冷源室外接冷端介质输入管道,冷端介质输入管道可向冷源室内通入冷端介质,太阳能集热组件安装在脉动热管换热器上,太阳能集热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传热组件,传热组件连接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冷端介质输入管道之间,太阳能集热器输出的热能可通过传热组件输送至冷端介质输入管道。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能够在余热资源供应不足时,保证热源的持续输出,当余热资源为低热能时,可对冷端介质进行预热,减少冷端介质和余热资源的温差,满足工业生产所需的温度及流量要求。

    振打装置智能控制系统
    9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52138U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21326205.9

    申请日:2018-08-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振打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振打装置;积灰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锅炉水冷壁的积灰数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振打装置和所述积灰状态检测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积灰数据,根据所述积灰数据,对所述振打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根据锅炉水冷壁的积灰数据对振打装置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振打装置的智能化程度,便于对振打装置进行远程控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余热锅炉
    9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85026Y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20123402.0

    申请日:2008-10-27

    Abstract: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热交换器;汽包,汽包包括连接有给水管、出水管、回流管和出汽管的外壳、入水端与给水管相连通且出水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的出水降温管,和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分离从回流管返回到外壳内的水和蒸汽的汽水分离装置;和设置在出水管上的循环泵,其中出水降温管的出水端与循环泵进水侧的出水管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能够降低汽包的出水的温度,避免了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泵处汽化,减小了循环系统内的压力波动,同时降低了对循环泵的损害和不利影响。此外,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蒸汽和水分离,避免了蒸汽进入汽包下部的循环水中,而且避免了排出蒸汽时将锅炉水带出汽包。

    余热锅炉及其汽包
    9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145260Y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720187427.2

    申请日:2007-12-25

    Abstract: 一种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外壳、汽水分离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流口和出汽口;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用于分离从所述回流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的蒸汽和水;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将所述外壳内的部分蒸汽凝结成冷凝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余热锅炉的汽包,在汽包内设置冷凝装置,可以将汽包内的部分蒸汽直接凝结成冷凝水,由于汽包是密封结构,其本身就是用于储存蒸汽,因此,其内部环境好,产生的冷凝水中无杂质,质量高。

    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锅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123149U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20627831.0

    申请日:2024-0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锅炉系统,所述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排烟管道和换热组件,排烟管道用于排放流过余热锅炉后的烟气,换热组件包括冷源室、热源室和换热管,换热管的部分穿设在冷源室内,另一部分穿设在热源室内,且热源室与排烟管道连通,冷源室具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用于通入冷源介质,介质出口连通省煤器和/或除氧器。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利用换热组件进一步回收烟气余热,节省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