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2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91184.1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5 , G01N3/20 , G01N13/00 , G01N23/046 , G01R31/389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电池内短路特征参数测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通过三点弯曲诱导待测锂电池内部短路,进行三点弯曲实验;通过CT扫描,获取机械滥用下的待测锂电池的内部结构变化;通过测试待测锂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包括离子扩散系数、直流电阻、交流内阻、短路电流,提取与内部短路相关的特征参数;在不同的弯折角度下,研究待测锂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的产热变化、热失控行为、温度电压变化及临界热失控角度。本发明解决了在锂电池机械滥用情况下,存在的内短路特征提取准确性及效率较低,降低电池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95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810052495.0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包括封闭的立方体竖井,从竖井正面看,竖井设置有一水平隔板将竖井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水平隔板下方区域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个区域;竖直隔板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连接竖井底部到顶部的电缆桥架,两个电缆桥架内分别设置有强电电缆和弱电电缆;竖井内被两个隔板分隔开的三个区域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检测系统;竖井内部设置有火源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气竖井隔板耐火性能检测平台的优点在于:综合考量了隔板的隔热性、完整性、稳定性,使用方便,隔板与竖井及相关组件便于更换,既能模拟真实起火场景也能根据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火灾场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222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9600.0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A62C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泡沫自动收集和性能检测装置,包括车体和性能测试装置;性能测试装置位于车体上,车体携带性能测试装置来回穿梭压缩空气泡沫喷淋场地,性能测试装置多点位的承接喷淋的泡沫,采集性能数据,进行性能检测。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压缩空气泡沫自动收集和性能检测装置,实现更为精确安全的获取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保障压缩空气泡沫在管道输运后的泡沫喷出释放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44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4023.6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多层级安全性能等级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电池单体试验、储能电池模块试验与储能电池簇试验的试验现象与参数指标,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主客观融合赋权的评价指标权;根据主客观融合赋权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储能电池的安全性能等级评价得分值,实现储能电池多层级安全性能等级评价。本发明中根据试验现象与参数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得到储能电池安全关键的评价指标权重,能够准确的评价储能电池多层级安全性能,克服了现有中无法达到对储能系统各层级安全性能的评价表征,测试结果不准确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35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829847.6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G06V20/52 , G06V10/20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V10/40 , G06N3/0464 , G06N3/0495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焰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视觉图像对火焰进行检测的一种基于参数重组的火焰显著性检测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步骤包括:S1.获取特高压换流站区域图像;S2.利用GR网络对输入的特高压换流站区域图像进行火焰显著性特性分析,得到特高压换流站区域图像中潜在的火焰目标显著性分析结果;S3.融合模型的建立与优化;S4.火焰检测与结果输出。本发明能在保证高精度和鲁棒性的情况下,可更加轻量化和灵活化的部署于特高压换流站环境中,从而解决了由于特高压变流站区域资源和计算资源受限导致的实际部署困难问题,确保特高压换流站环境下的火焰检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83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481774.6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故障点识别功能的变压器火灾探测器,包括顺序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敏感部件以及末端电阻,所述敏感部件包括至少两根绞合的导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回路的电阻、阻抗、容抗,根据阻抗变化判断火灾的发生,根据电阻变化判断敏感部件的开路故障及其故障点位置,根据容抗变化判断敏感部件的短路故障及其故障点位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准确指示故障点位,从而无需采用整体更换线缆的方式进行维护,大大减少人力与物力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39313.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 H01M50/244 , H01M50/209 , H01M50/289 , H01M50/256 , H01M10/658 , H01M10/613 , H01M50/242 , H01M50/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抑制热失控传播的锂电池箱,包括电池箱体、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槽,多个所述电池槽呈阵列排布,每排所述电池槽之间连接弹性件;若只有一排,则该排的电池槽两端与所述电池箱体滑动连接;若排数大于或等于二时,则首排和末排的所有电池槽均与所述电池箱体滑动连接、且相邻排之间的电池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电池单体连接所述电池槽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现失控电池与未失控电池之间的分离,延缓热量蔓延至正常电池的过程;增加了电池单体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多余的热量能够更快散发;能够有效抑制电池箱体内部的热失控传播,显著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53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42758.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电力变压器灭火装置的密封性能检测设备,包括储液箱、支撑架、升降机构、传动机构、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储液箱顶部,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撑板、多个固定单元,多个固定单元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多个所述固定单元均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下降的同时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固定机构施加夹紧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同一升降机构实现升降和夹紧的功能,结构巧妙,节约成本;且多个固定单元可以满足多个电力变压器灭火装置以及不同尺寸的电力变压器灭火装置的气密性试验,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419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42687.7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压缩空气泡沫流体的析液特性实验装置,包括依次排布的收集总成、浸没检测总成、泵给总成;所述收集总成包括收集台车、气泵、反冲机构、第一连接器,所述反冲机构的底部与所述收集台车连接,所述反冲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浸没检测总成包括检测台车、浸管机构,所述检测台车包括水池以及底部的称重件,所述浸管机构连接所述水池顶部并位于所述水池的竖直对称面上;所述泵给总成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对设置。本发明还公开压缩空气泡沫流体的析液特性实验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方便找准析液点位,提高析液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383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28740.6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碳氟化合物作为灭火剂的性质预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碳氟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提取,得到碳氟化合物分子结构特征矩阵;利用灭火剂分子效果预测神经网络对所述碳氟化合物分子进行计算后输出碳氟化合物分子的灭火性质。经验证,本发明输出的性质参数与所述碳氟化合物分子实际实验的性质比较,性质输出准确率约为91%,验证了基于神经网络的灭火剂分子预测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