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4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412438.0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F24D19/10 , F24F11/63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热/冷系统虚拟储能能力计算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供热/冷系统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热量流模型;根据供热/冷系统的实时量测信息,确定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求解供热/冷系统的热量流模型;根据热量流模型的求解结果,确定供热/冷系统虚拟储能量为0及虚拟能量储满的运行状态,计算瞬时储能功率极限以及瞬时放能功率极限;在任意预设的调节时长下,基于供热/冷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根据管网中传热流体温度以及用户侧室内温度的上限约束条件和下限约束条件,求解供热/冷系统的热量流模型并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获取该调节时长下供热/冷系统的平均储能功率极限、平均放能功率极限以及储能容量、放能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59832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383961.0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能源系统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热力子系统传热约束与电力子系统潮流约束,考虑热量输运对能量转换装置效率如电热泵效率、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影响,获取微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以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为核心,依据能量转换装置效率与热力子系统质量流量,获取适用于微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的分层迭代优化算法,替代鲁棒性较差的直接非线性优化问题求解。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微能源系统中多能转换与传输过程的整体建模,并能考虑热量输运过程对能量装换装置效率的影响,做出系统运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89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08457.0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 G06F16/215 , G06Q1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的一种分散式电采暖负荷特征的弹性聚合系统及方法,包括:接收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电热负荷数据,采用七类负荷特征指标作为分散式电采暖用户的聚类指标,采用FCM聚类算法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进行聚类;通过建立三种聚类有效性指标对聚类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佳聚类数。本发明解决对分散式电采暖用户进行特征识别和聚合,进而方便对电‑热负荷群的管理和调控,提升电‑热负荷群的可调控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40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1094785.2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鲁棒修正的多能虚拟电厂运行参数聚合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领域。本方法将一定范围内的综合能源系统等值为一个类似于发电机的模型,与电力系统通过联络线相连,参与电力系统调度,便于电力系统调度中心进行调控。本发明建模形成的多能虚拟电厂模型包括功率基线及功率上下限约束、能量上下限约束和功率变化量上下限约束,该模型保证任意由电力系统调度中心下发且同时满足模型所有约束的日前调度计划均可由虚拟电厂跟踪实现。本发明方法可保证任意在模型范围内的电力系统调度计划均可被多能虚拟电厂跟随,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调度计划的可执行性,使得本方法可以用到实际电力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8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611137881.7
申请日:2016-12-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风电利用率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建立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出力关系模型,确定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出力调节范围;并在所述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出力调节范围内,执行热‑电出力的联合优化,输出热电联产机组运行方式最优解。通过以上方案调整热电机组运行方式,优化热电机组出力,在保障居民供暖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风电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1713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294230.3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17/02 , F03D9/25 , F03D9/18 , H02S10/10 , H02S10/12 , H02S10/20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减排的多能互补热电联供系统的电热负荷调度方法,属于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多能互补热电联供系统包括热力发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和电储热热力站;热电联产机组设置有余热回收供热装置和机组抽汽供热装置,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均设置有电储热供热装置,并确定了不同供热与发电工况下的碳排放因子及基于碳减排的电热负荷调度方法。本发明以整体系统的碳排放总量最小为约束条件,制定电热负荷调度方法,从而保证了在满足任何供能需求的情况下,都能使得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碳排放总量最小,十分有助于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909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12438.0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8 , F24D19/10 , F24F11/63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热/冷系统虚拟储能能力计算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方法包括:根据供热/冷系统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热量流模型;根据供热/冷系统的实时量测信息,确定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求解供热/冷系统的热量流模型;根据热量流模型的求解结果,确定供热/冷系统虚拟储能量为0及虚拟能量储满的运行状态,计算瞬时储能功率极限以及瞬时放能功率极限;在任意预设的调节时长下,基于供热/冷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根据管网中传热流体温度以及用户侧室内温度的上限约束条件和下限约束条件,求解供热/冷系统的热量流模型并优化;根据优化结果获取该调节时长下供热/冷系统的平均储能功率极限、平均放能功率极限以及储能容量、放能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61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25064.8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故障树的输电线路运营风险应对方法,包括:确定输电线路中各部位的关键故障机理,依据关键故障机理对输电线路各部位建立故障机理树模型,分别得到输电线路所有部分的故障机理树模型;依据输电线路所有部分的故障机理树模型;对输电线路所有部分建立故障树模型,确定故障原因;依据故障原因建立输电线路覆冰故障和雷击故障预警机制进行定量分析预警。本发明方法根据电力物联网环境、运行风险和典型输电线路构建故障树,依此建立了电网输电线路运行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风险应对策略和防范机制,最终实现了对输电线路运行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了输电线路的通畅。
-
公开(公告)号:CN10815564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711439071.1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及辅助服务的动态供热系统与电力系统耦合调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领域。本方法首先建立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成的计及辅助服务的动态供热系统与电力系统,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系统约束条件和供热系统约束条件;将模型转化为矩阵形式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在保证供热系统供热完成情况下,利用供热系统储热性能松弛供热系统供热与用热的强制约关系,使得供热系统能够参与电力系统的调峰,分别得到常规机组、风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出力调度方案和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出力调度方案。本发明可充分挖掘供热系统的储热性能,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峰显著提升风电消纳水平,提高热电联合系统运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4913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90588.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区域电气耦合系统的分布式两阶段合作运行方法,属于电-气耦合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在优化过程中引入协调层,在优化过程中考虑各区域电气耦合系统合作优化运行后所降低成本的再分配,进一步得到合作优化运行下各区域内部的运行参数,为多区域电气耦合系统的分布式合作运行提供支持。本方法保证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一致,采用分布式方法进行求解,保护了区域隐私信息,对大型电气耦合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