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硬塑/陶瓷复合结构的聚合物隔膜

    公开(公告)号:CN104091908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287936.7

    申请日:2014-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H01M2/166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硬塑/陶瓷复合结构的聚合物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微孔膜以及外层膜,由含有填料的聚合物基体在内层微孔膜表面涂覆而成,其中聚合物基体溶于溶剂制成溶液,加入不溶于该溶剂的填料分散均匀,涂覆在内层微孔膜两面成膜。其外层膜由聚合物基体和填料在内层微孔膜涂覆而成,聚合物基体溶于溶剂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入不溶于该溶剂的聚合物颗粒或聚合物颗粒与无机粒子的混合物,利用超声、机械搅拌等将填料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溶液中,涂覆在内层微孔膜两面成膜,进一步热压结合。

    活性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
    1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2470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87446.2

    申请日:2014-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提供或制备的活性石墨烯表面和片层之间均匀分布活性炭粒子,其活性石墨烯占复合电极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5~90%;活性石墨烯质量百分比小于30%时,添加不超过复合电极材料总质量10%的第三组分。其采用的活性石墨烯与活性炭具有类似的结构,活性炭可以通过物理活化,化学活化以及物理与化学组合活化的方法制成。物理活化法主要通过气体作用形成炭的孔结构,化学法是通过一定的化学试剂作用形成炭的孔结构,从而大大提高炭材料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大增加,可以为离子的传输提供更多的扩散通道。

    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3824700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87432.0

    申请日:2014-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多孔结构的石墨烯??表面和片层之间均匀分布导电聚合物,石墨烯与导电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1~1:10,其中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1200~2300m2/g。所采用的石墨烯具有多孔结构,提高离子的传输速度和扩散空间,减少由于石墨烯片的堆砌不能充分发挥性能的影响,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复合电极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的电极材料。

    一种含有聚多巴胺和陶瓷涂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

    公开(公告)号:CN10368221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30048.9

    申请日:2013-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聚多巴胺和陶瓷涂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柔性高分子多孔膜基体的表面粘结有聚多巴胺涂层,在聚多巴胺涂层表面粘附陶瓷涂层;其中多巴胺涂层为双面涂覆;陶瓷涂层为双面或单面涂覆。其中高分子基体的组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多巴胺涂层的厚度为10nm~50nm,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1μm~5μm。该隔膜具有更强的吸液/保液能力、突出的倍率性能、热收缩小等优点,以其为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池整体循环性能优越、安全性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双级余热方式储氨供氨的后处理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733913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24167.7

    申请日:2012-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5 Y02T10/24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余热方式储氨供氨的后处理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采用发动机的回流冷却液的余热,加热活性的储氨化合物,释放出氨,根据发动机排气工况水平,依靠控制单元把氨导入SCR后处理器的前端,实现无液体尿素输送喷射和雾化分解的SCR系统;所不同的是该系统有两个活性材料储罐,启动车辆时首先激活副储氨罐,快速响应,减少冷启动时的污染物排放;该系统具备灵活的特点,不仅能满足车辆低温冷启动时排放控制目标,价廉,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用于SCR国4以上系统,也可以应用于FCEV系统,满足未来汽车工业的应用需求,具有实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