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松动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087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578081.1

    申请日:2018-06-07

    IPC分类号: G01M7/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栓松动寿命预测方法,属于机械紧固件失效检测技术领域。对不同位移振幅等级下的螺栓松动程度进行监测,将各个位移振幅下剩余预紧力各个阶段数据汇总,参照疲劳研究中材料S-N曲线,绘制成不同松动情况下初始预紧力剩余百分比,振动位移幅值-寿命(D-N)曲线。通过螺栓松动累积机理,建立螺栓松动线性累积模型。通过试验测量特定螺栓的D-N曲线及表达式,利用位移幅值-松动寿命(D-N)曲线和螺栓松动线性累积模型,对螺栓松动寿命进行预测。

    一种升降地柱
    1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58959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733915.1

    申请日:2018-07-06

    IPC分类号: E01F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降地柱,属于交通路障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柱体、上盖板和位移传感器,外筒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固定,缸体的下端与底板固定,中筒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底板固定;柱体为中空结构的筒状体,设置在中筒和缸体之间,活塞杆的顶部与柱体内腔的端面固定,底部的活塞体与缸体内壁间隙配合;柱体的底部外侧设有对称的两个挡肩,一侧的挡肩外端设有位置磁铁;气囊设置在缸体内部;空气主管路一端与气囊的底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空气支管路一、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空气支管路一连接高压气缸,空气支管路二连接真空气缸;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上盖板内部,位移传感器的感应杆上设有位置磁铁;主要用于通道灵活设障。

    一种径向转向架迫导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37286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310333.2

    申请日:2018-04-09

    IPC分类号: B61F5/00 B61F5/24

    CPC分类号: B61F5/00 B61F5/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转向架迫导向机构,属于机车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转向架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机构的吊座,吊座底部设有水平端朝向外侧的“L”形水平悬臂,其水平端与纵向钢管的外壁固定,纵梁下方的空气支管路的中部分别与设有电磁三通阀一的空气支管路一和设有电磁三通阀二的空气支管路二的一端相连,空气支管路一和空气支管路二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与空气主管路连接,空气主管路通过电磁两通阀与气缸相连;纵向钢管的两端均设有导筒,空气支管路的端部与气囊连接;气囊位于一端开口的导筒的内部,导筒开口一端设有与其外壁间隙配的压筒,压筒的封闭端部设有橡胶垫,导筒和压筒外表面四周设有弹簧;主要用于径向转向架迫导向。

    一种分体式心盘牵引装置
    1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5764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98713.5

    申请日:2017-10-20

    IPC分类号: B61F5/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心盘牵引装置,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心盘座、连接轴和橡胶衬套;心盘座为直角分体结构,左心盘座的水平面为半椭圆形,沿直角水平线中部设有左心盘,沿椭圆的半圆周设有螺栓孔,左心盘座的垂直面设有与橡胶衬套配合的安装座;右心盘座水平面为半椭圆形,沿直角水平线中部设有右心盘,沿椭圆的半圆周设有螺栓孔,连接轴安装座与右心盘座的垂直面相互垂直设置,连接轴安装座的内侧设有L形结构板,该结构板的水平下沿设有牵引拉杆定位节点安装座,连接轴安装座的上部设有与连接轴端部配合的凹槽,下部设有横向减振器安装座。主要用于车辆牵引。

    一种整体吊弦
    115.
    发明公开
    一种整体吊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7618403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841462.X

    申请日:2017-09-18

    IPC分类号: B60M1/22 B60M1/2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吊弦,属于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压管活塞、钳压管和吊弦线夹,钳压管为上部中心设有轴向盲孔,下部设有U形开叉,两支叉臂下部均设有通孔;吊弦线的一端与压管活塞的顶部通过冲压连接,压管活塞下部的外径与钳压管上部的轴向盲孔内壁配合,钳压管下部的U形开叉内设有吊弦线夹,螺栓穿过两支叉臂下部的通孔和吊弦线夹通过螺母固定,吊弦线夹的夹口与接触线的凹槽啮合固定,压管活塞通过钳压管上方的活塞盖固定。主要用于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电缆吊挂。

    一种轨道车辆的三向多级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600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78133.2

    申请日:2017-09-26

    IPC分类号: B61F19/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三向多级吸能装置,属于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带防爬器的螺杆穿过两个凸台的通孔和单孔顶块中心的诱导环;四支撑臂的两端与顶块通过栓销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的支架,顶块的背端面设有翻卷槽和诱导环且与第一吸能管固接;顶块的背端面设有翻卷槽,第一、第二和第三吸能管均设有切削头,切削头与另一吸能管的一端轴向嵌套;切削头的内环分别与各自结合的切削轴的小端通过螺纹连接,切削头端面设有刀具安装座和W形刀具,W形刀具的尖刀位于诱导槽内;切削轴均为阶梯轴,侧面间隔设有诱导槽和螺纹。用于车辆被动安全。

    一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1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0149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794676.6

    申请日:2017-09-06

    IPC分类号: F04B35/04 F04B39/00 F04B39/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气缸、输气主管和电动机;气缸顶部的前、中、后依次排列三个支架,后支架顶部设有电动机,其输出轴与中支架顶部的减速箱的输入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前支架顶部的行星轮箱体内的太阳轮连接;输气主管的下端与气缸的端面连接,上端分设六根输气支管,支管的端部设有活塞缸,连杆的一端与行星轮轴固定,另一端与活塞铰接;行星轮系中的太阳轮与行星轮为外啮合,行星轮与齿圈为内啮合。主要用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防异物卡滞车门的双扇内藏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67767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80130.4

    申请日:2017-02-1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车辆防异物卡滞车门的双扇内藏门结构,属于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门扇,门扇的两侧设有侧墙,侧墙的底部安放在门槛上;门扇的上部通过承载轮安装在侧墙顶部的上导轨内,门扇的下部与设置在门槛上的凹凸式下导轨滑动配合;下导轨与门槛间的凹槽为导轨槽,位于导轨槽内的门扇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门扇与侧墙之间设有密封毛刷,密封毛刷固定在侧墙的竖直边缘;导轨槽内还设有防抖动轮,防抖动轮对称布置于导轨槽两侧的侧壁上,其一端通过弹簧与门槛连接,另一端挤压密封橡胶。本发明能有效的防止异物卡滞导致车门无法正常关闭情况的发生,并增强了车门的密封性能,提高了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18402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93629.5

    申请日:2014-03-13

    IPC分类号: B61F1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的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该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吸能防爬装置,包括防爬齿板、抗弯导杆、挤胀压溃管、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的周边设置有切削片,所述抗弯导杆上套设有切削套,所述切削套位于防爬齿板与切削片之间。该吸能防爬装置的切削套在后退过程中会被切削片切削,切削过程产生挤压、摩擦、失效破坏的效果,进而稳定快速的吸收冲击动能,同时挤胀压溃管也能起到吸能的作用,这样吸能方式多样,吸能元件吸能容量较大,可以有效吸收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推广运用。

    铁路货车的三支撑承载鞍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1428629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10147838.8

    申请日:2008-12-12

    发明人: 赵永翔 林峰 杨冰

    IPC分类号: B61F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三支撑承载鞍组件,含有侧架1导筐1a内的支撑2及支撑2下方的承载鞍5,承载鞍5的内弧面与轴承6外圈接触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架1导筐1a两端的下部还通过内支撑3和外支撑4分别与承载鞍5的内、外两端上部相连。该种承载鞍组件能使轴承外圈接触疲劳应力均匀,降低局部应力,延长轴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