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能率的轨道列车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682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2517.4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能率的轨道列车吸能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一级吸能机构及二级吸能机构,所述内筒滑动插设于所述外筒内;所述一级吸能机构包括塑性方管、扩张锥头及接触件;所述二级吸能机构的体积可压缩,其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级吸能机构采用扩张薄壁管过程中产生的管体塑性变形能力以及摩擦力吸收能量,不受速度影响,在各类碰撞场景中均可稳定吸能。同时,通过一级吸能机构对内部薄壁管的扩张产生能量的同时,将扩张后的薄壁紧密贴合至内筒内壁,有效支撑垂向力,让吸能结构有更高的抗垂向载荷的能力,减少因前端过长而在碰撞中受到垂向力导致的结构失效风险,确保吸能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一种轨道车电子防撞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374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13245.2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轨道车电子防撞结构,包括轨道本体和轨道车本体,轨道车本体位于轨道本体的上方,轨道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弯道转向机构,且弯道转向机构包括安装支座,通过弯道转向机构实现对轨道车本体在进入轨道本体弯道进行转向监测动作,本发明通过设置弯道转向机构,起到实现了在轨道车本体即将进入轨道本体的弯道阶段时,通过检测块对弯道进行检测,并配合转动块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使其红外测距传感器进行转向检测,不仅避免了检测失误产生的追尾撞击,且避免了轨道车本体需要安装多个传感器,且传感器易对周边造景产生错误信号传递的问题,进而保障了轨道车本体稳定行驶的效果。

    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071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19703.0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其中,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内设有安装空间;鼓胀座,设置于安装空间内;鼓胀座的前端设有弧形鼓胀表面;吸能管,从前端插设于安装底座,罩设于鼓胀座的外侧;吸能管的后端外周面设有沿吸能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从吸能管的后端向前延伸至预设截止位置;刨削刀,设置于安装底座的前端表面,且刨削刀的刨削刃插入安装槽且位于安装槽的预设截止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爬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能降低装配工艺的难度,易于安装维护。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及其前端地板

    公开(公告)号:CN114735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503880.9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底架结构及其前端地板,该前端地板应用于轨道车辆,且包括前端板、前端梁和前端支撑机构;前端支撑机构设置于前端梁的前端面,且前端板的底部分别与前端支撑机构的顶部和前端梁的顶部连接;前端梁的前端面分别设有第一防爬器接口和第二防爬器接口,且均与前端支撑机构错位分布。在本方案中,通过前端支撑机构、前端梁和前端板三者的连接关系,以便于形成前端开口的悬臂地板结构,有助于实现防爬器的悬臂安装,而且基于防爬器接口与前端支撑机构的错位分布,确保防爬器与前端支撑机构不会产生装配干涉,即使得防爬器齿面到防爬器安装面之间不设其它的装配冗余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了防爬器的安装和吸能要求。

    一种内螺旋式轨道列车吸能防爬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857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170113.X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螺旋式轨道列车吸能防爬装置,包括防爬架和推进装置,防爬架包括硬质连接座,且硬质连接座上交错设置有用于防爬的插接凸起和插接槽。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螺旋式轨道列车吸能防爬装置,列车在碰撞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防爬架实现了列车碰撞时的防爬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外侧第二环形切割刀对外侧主凸起的切割作用、内侧环形切割刀对螺旋配合凸起的切割作用、破碎钻头对吸能柱的挤压破碎作用以及通过挤压座和内螺旋槽对吸能柱被破碎后所产生的废屑进行挤压排除的挤出作用,能够有效的对列车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能,从而来解决现有防爬装置吸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可以有效的降低列车碰撞事故的损伤。

    一种超混杂防护吸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8181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4735.1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制备成型技术领域的超混杂防护吸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成型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吸能结构不稳定、吸能效果不佳等问题,其包括取铝合金金属片放置于模具下模中,再将热塑性连续增强碳纤维预浸料放置于铝合金金属片上,重复操作多次后取铝合金金属片放置于最上方,合上模具上模,热压成型,脱模,得到成型结构体;将两个成型结构体相对准合并,并对两侧耳部进行对称打孔,在孔内安装螺栓对两个成型结构体进行紧固,在上端两侧耳部切制切角,得到超混杂防护吸能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引导超混杂防护结构发生渐进失效,改善结构的失稳,对结构的吸能性能具有较大提高。

    一种轨道式车辆防撞装置及防撞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01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110455473.0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式车辆防撞装置及防撞方法,防撞装置用于轨道车辆系统的防撞,所述的轨道车辆系统包括轨道和连接在轨道上的若干轨道式车辆,若干轨道式车辆上均设有防撞装置和用于驱动轨道式车辆行进的运行驱动机构,若干轨道式车辆的运行驱动机构均接入市电;防撞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铁,设置于轨道式车辆的车头;第二电磁铁,设置于轨道式车辆的车尾;控制单元,分别与市电、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连接,且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得电或失电;其中,相邻轨道式车辆前后相对时,在前的轨道式车辆车尾上的第二电磁铁与在后的轨道式车辆车头上的第一电磁铁同极正对,本方案实施可靠、响应快速且维护便利、成本低、安全系数高。

    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63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810155641.2

    申请日:2018-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及套设于安装支架上的吸能单元;安装支架包括用于连接被防护物的安装座,穿设于安装座中并可引导安装座移动的导向柱,及固设于导向柱的正对于安装座所在端的一端并具有防爬齿的防撞板,吸能单元包括串联于安装座和防撞板的间隔处并套设于导向柱上的至少二吸能模块。本发明采用了预先设计好的具有标准化、系列化特点的吸能模块,依据客户需求按照特定数量和特定排列方式套设在导向柱上,再将安装座套接在导向柱上,通过安装座配合防撞板将吸能模块夹固后完成组装,实现防爬吸能装置的快速和大批量组装,从而解决了防爬吸能装置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无法保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