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932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138266.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31/22 , B01J31/06 , B01J23/52 , B01J35/10 , B01J37/02 , B01J37/16 , B01J37/10 , B01J37/34 , C01C1/02 , B01J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还原用复合材料光催化剂、其制备及应用,属于光催化氮还原反应技术领域。所述光催化剂由多孔聚合物薄膜、组装在多孔聚合物薄膜上的MOF以及封装在MOF颗粒空腔中的AuNPs组成的复合材料,该光催化剂能够在气‑膜‑液三相反应界面处实现直接等离子体催化,使得光催化氮还原性能得到大幅提高,而且该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为其它气体分子的等离子体光催化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装置,可以迫使含氮气体直接穿过所述光催化剂,避免了传统光催化设计中氮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过程,从而增加了AuNPs表面氮气的局部浓度,进一步促进了光催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6909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712104.6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G06V40/70 , G06V40/10 , G06V40/20 , G06V40/16 , G06V20/58 , G06V20/52 , G06V20/40 , G06V10/62 , G06F3/01 , G01S17/931 , G01S17/8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车的潜在用户识别方法和装置,首先获取待识别用户的历史移动轨迹数据;然后再将从所述历史移动轨迹数据中提取的轨迹特征数据输入用户轨迹识别数学模型,以获取潜在用户识别值;再依据潜在用户识别值将待识别用户标识为潜在用户;同时从获取包含待识别用户的影像数据中识别有肢体召唤动作的,将其标识为潜在用户。由于通过3D的移动轨迹和2D的视频数据来进行潜在用户的识别,大大增加无人车对潜在用户识别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无人车规划的自动巡航轨迹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467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483384.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G06V20/54 , G06V10/10 , G06V10/20 , G06V10/30 , G06V10/34 , G06V10/40 , G06V10/762 , G06V10/80 , G06V10/82 , B60W40/064 ,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附着系数的车路协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利用路侧设备采集的图像数据及激光雷达数据等多模态感知信息进行路面附着系数的计算,并且,在计算过程中采用边缘大算力对路面附着系数进行全气候、全天侯的状态实时估计,将估计的实时路面附着系数同步至车端,与车端控制进行信息深度融合,不仅能够释放车端的一大部分算力用于优化自动驾驶相关的其他性能,实现路面状态信息的路车深度协同,还能更加有效的辅助进行车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4089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495730.4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G01C21/34
Abstract: 一种固定线路车辆绕障终点选择方法及系统,涉及固定线路绕障领域。将固定线路中预设距离处的位置点确定为初始绕障终点;从初始绕障终点开始进行绕障终点的迭代;将固定线路中沿绕障终点前进方向的搜索距离处的位置点确定为候选绕障终点;获取距离候选绕障终点最近的障碍物,并获取该障碍物与候选绕障终点之间的距离;若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将候选绕障终点设置为新的绕障终点并继续进行绕障终点的迭代,直到新的绕障终点为固定线路的终点,则停止绕障终点的迭代以完成路径规划;每完成一次路径规划,减小搜索距离以对搜索距离进行更新并根据更新后的搜索距离进行下一次的路径规划,直到达到路径规划的停止条件时,停止路径规划的迭代。
-
公开(公告)号:CN11551197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469663.9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面向自主泊车的视觉定位方法,涉及自主泊车领域。对于当前帧图像中任意一个特征点:获取任意一个特征点在空间中对应地图点的状态概率;根据所述地图点的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地图点在当前帧图像中对应的特征点的初始状态概率;获取所述地图点在当前帧图像中对应的特征点的观测概率;根据所述初始状态概率和所述观测概率确定所述地图点在当前帧图像中对应的特征点的状态概率;根据所述地图点在当前帧图像中对应的特征点的状态概率,更新所述地图点的状态概率,根据所述地图点的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地图点的地图点类型;获取静态点的地图点构建环境地图,用以视觉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3427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06464.6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F42D5/045 , B32B27/02 , B32B27/34 , B32B27/32 , B32B27/06 , B32B5/18 , B32B25/00 , B32B25/08 , B32B25/10 , B32B27/12 , B32B2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破碎式防爆结构的设计方法及非破碎式防爆结构,采用该设计方法对防爆结构进行设计,能够保证防爆结构最外层不发生破裂,提高防爆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对防爆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得到防爆结构的层数、各层所用防护材料以及各层厚度;并计算冲击波在防爆结构各层材料中的衰减系数;然后计算冲击波作用到防爆结构最外层结构边界处的应力波峰值;进而判断最外层材料的强度是否大于该应力波峰值;若大于,则认为最外层结构不会发生破碎;若不大于,则认为最外层结构会发生破碎,重新对防爆结构进行结构设计并重新计算冲击波作用到防爆结构最外层结构边界处的应力波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114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56318.4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B60L15/20 , B60L50/7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域凸优化的燃料电池汽车节能驾驶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在空间域内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包括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电机模型、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和动力电池模型;S2.在空间域内建立多交叉口通行环境模型,包括信号灯约束、道路坡度干扰和道路限速;S3.在空间域内建立燃料电池汽车多交叉口节能驾驶问题;S4.利用凸近似和凸松弛技术对燃料电池汽车多交叉口节能驾驶问题进行凸化;S5.采用凸优化工具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决策。本发明能够以高效的计算效率实现全局最优的能耗经济性,具备实时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00669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1385476.0
申请日:2019-12-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航迹规划的惯性导航系统轨迹发生器设计方法。使用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轨迹发生器设计方法人为设计运动状态的困难,减少研究测试中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系统的研究效率。本发明将航迹规划与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导航数据的生成结合到一起形成长航时航行器轨迹发生器,方便进行理论和方法的验证,减少了实际试验的时间和成本。此外,本发明根据规划航迹将速度、角速度和航向信息转换为向心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用于轨迹发生器设计,状态切换过程自然连续,避免了人为设计运动状态时数据过于理想的问题,更贴近航行器运动的实际状态,提高了重力辅助惯性导航研究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9590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997811.9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理工艾尔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墙体防爆增强模块、防爆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墙体防爆增强模块包括外壳层以及包裹在外壳层内的泡沫层、液体防护层和弹性体层,能够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防爆效果好。对于一些老旧的建筑,其自身墙体结构强度不高,在面对冲击波时候,防爆能力较弱。通过披挂本发明的防爆模块,能够提高对冲击波能量的吸收、转化,减小冲击波与墙体的直接碰撞,从而达到相应的防护作用。同时,通过对冲击波的吸收,减小了绕射冲击波对其他部位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275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51068.8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G06T7/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口位姿估计方法、系统、充电机器人及存储介质,由于获取充电口的标准图像;获取一个视角下待充电车辆的充电口图像;分别根据标准图像以及充电口图像,获得以充电口中的充电连接孔为特征的多个第一孔特征以及多个第二孔特征;将第二孔特征与第一孔特征进行匹配;若第二孔特征与第一孔特征匹配,则获得单应矩阵;分解单应矩阵,得到旋转矩阵以及平移矩阵,根据旋转矩阵以及平移矩阵确定充电口的位姿。可见,可以采用特征匹配的方式对无纹理的充电口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充电口的位置。同时,充电口中的充电连接孔数量少,形成的特征点数量少,整体计算量降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