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99371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84515.0
申请日:2011-04-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光致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①以氢氧化钛制备二氧化钛悬浮液;②制备铈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溶胶,备用;③将无水乙醇、氨水、蒸馏水,以及后加入的正硅酸乙酯置于反应器中磁力搅拌均匀;④将步骤③所得混合液在80℃恒温水浴下磁力搅拌3h以上,得二氧化硅溶胶;⑤将步骤②制备的铈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溶胶和步骤④所得的二氧化硅溶胶与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得光致超亲水自清洁涂料的步骤。由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光致超亲水自清洁涂料具有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的优点。本发明方法还具有能耗相对较低,节省热处理设备,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之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60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251043.6
申请日:2009-12-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用电解锰阳极泥制备电池原料的方法及其制品,该方法包括:将收集的电解锰阳极泥干燥、然后与2mol/L的H2SO4溶液充分混合,其中,干燥阳极泥∶H2SO4溶液=1g∶5~10mL;接着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硫酸根离子,并将其烘干,然后在烘干固状物中加入离子液体并混合均匀。其制品是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出来的含活性二氧化锰的电池原料。本发明电池原料的视比重达1.73~2.04g/cm3,活性二氧化锰含量在78.8%以上。本发明方法是综合成本低、易于操作、有利于环保,尤其有利于电解锰生产厂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本发明的制品完全能够替代现有的各种二氧化锰来作为电池原料,自然也节省了大量的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91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33133.5
申请日:2010-07-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01J20/34 , B01J20/20 , C07C229/08 , C07C227/40
Abstract: 一种再生甘氨酸母液脱色后的活性炭的方法,该方法是电化学再生法,它包括:将未经干燥的废活性炭在电解槽中与NaOH溶液和二甲基硅油混合;将该电解槽放入水浴槽中,并将两块石墨电极板和鼓泡气管插入混合浆内;在电解的同时吹气鼓泡;然后静置、沉淀,刮去浮在上层的二甲基硅油;和通过抽滤进行分离,将滤饼烘干即得再生后的活性炭的步骤。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易于控制,活性炭损失量小,规模可大可小,总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62652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00867.6
申请日:2010-0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SCR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以提取锰酸钾后的矿渣为主要原料,它包括用2mol/L的硝酸溶液洗渣,之后滤渣烘干粉碎;将滤渣粉末与造孔剂粉末和电解锰阳极泥充分混合,加入蒸馏水搓条、制成颗粒;逐次烘于,逐次焙烧、以进行活化的步骤,最后制得本发明的SCR烟气脱硝催化剂。本发明不但节省了原料成本,而且还消除了含高价锰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验证表明,本发明的催化剂能够在烟气温度为200℃左右的情况下发挥催化作用,其催化活性的寿命也得以延长。所以,本发明是一种成本低廉、有利于环境,能变废为宝的制备方法与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82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1067443.8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厂环保回收硫酸制备高纯硫酸铜的方法。针对芯片制程中产生的SPM废液,本发明先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混沌电路对其进行电催化氧化,再送入电解槽,以高纯铜片为阳极进行电解制备硫酸铜。所述电解后的硫酸铜溶液可经过微孔膜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高纯度硫酸铜,达到芯片封装电镀级要求。本发明工艺简单,综合利用芯片厂产生的硫酸与双氧水混合废液,采用电解工艺制备出半导体封装用电镀级高纯硫酸铜,变废为宝,形成硫资源的梯级、高值化利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6487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221364.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32B37/12 , B32B29/00 , B32B5/02 , B32B27/32 , B32B27/12 , B32B15/085 , B32B15/00 , B32B27/00 , B32B29/06 , B32B37/06 , B32B37/10 , C09J9/02 , C09J123/08 , C09J123/12 , C09J127/06 , C09J175/04 , H02N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粘合法制备复合膜用于组装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具有热粘合性的材料与导电材料A混合形成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均匀涂覆在导电片状材料B上;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与涂覆混合浆料的导电片状材料B经过热粘合工艺形成复合膜;将具有导电性的片状材料C与复合膜以不同方式组合,形成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本发明成功引入热粘合性材料、导电材料混合浆料热粘合导电层与PTFE薄膜制备复合薄膜,使导电层与PTFE薄膜有效粘和,提高了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稳定性,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工业级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831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734212.1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人体接触部位局部湿度信号的传感器阵列纺织品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阵列纺织品从上至下共由三层组成,最上面一层是织有纤维湿度传感器及纤维电阻的柔性织物,中间一层为开有多个小孔的弹性体层,每个小孔对应一个纤维传感器的导电端头或者一个电阻的导电端头,形成柔性开关;最底下一层是涂覆满导电材料的柔性织物,纤维湿度传感器、柔性开关和纤维电阻通过涂覆有导电材料的柔性织物纤维串并联电气连接,形成传感阵列,用于监测人体与传感器阵列纺织品接触部位的湿度。通过简单的编织方法可以形成相应功能的传感器阵列纺织品,与日常穿着的面料几乎相同的外观,能实现人体湿度和环境湿度的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4572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006032.7
申请日:2022-01-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电解锰渣可溶性锰和含水率的方法,属于工业废弃物治理技术领域,为电解锰渣的预处理提供一种无害化处理技术。本发明所述方法是把处理剂和电解锰渣混合进行反应,从而固定锰渣中的可溶性锰离子,促进电解锰渣中硫酸钙的晶型发生转化,生成硫酸钡、硫酸钙碳酸钡复盐等,改善过滤性能,降低电解锰渣的含水率。首先将电解锰渣与处理剂混合,加水搅拌反应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锰渣,测定滤液中锰的含量及处理后锰渣含水率,与处理前的滤液及锰渣进行比较,确定可溶性锰的固定效率及含水率降低情况。将整套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为锰渣的安全堆放、减少锰渣渗滤液中的锰含量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04101.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长纤维电极上连续生长纳米结构氧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系溶胶电解液,将纤维状或块状或长条状阳极固定在电镀槽中,阴极为长纤维状电极,阴极两端穿出电镀槽,且阴极位于电镀槽中的部分与电镀槽中的阳极平行间隔设置,电镀槽能相对于阴极水平移动,或者阴极相对于电镀槽水平移动,通过施加电压强化胶粒定向电迁移实现纳米结构氧化物的沉积及生长整根阴极,从而使整根阴极纤维状电极包覆纳米结构氧化物。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施加1‑25V的电压强化电解液中胶粒的定向迁移,胶粒迁移到纤维状阴极表面后便迅速凝胶化,经过进一步的脱水反应后形成纳米结构氧化物,该方法能将纳米结构氧化物生长的时间降低至十分钟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63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65628.5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D03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集成电子电路功能的智能集成传感织物,该织物由智能纤维Ⅰ、智能纤维Ⅱ、智能纤维Ⅲ和导线纤维经纬交错编织而成,智能纤维Ⅰ包括纤维基底,在纤维基底上间隔涂覆有一段传感功能材料层和一段PEDOT:PSS材料层,在传感功能材料层和PEDOT:PSS材料层之间以及传感功能材料层和PEDOT:PSS材料层的外端的纤维基底上分别涂覆有导电涂料层,导电涂料层与传感功能材料层和PEDOT:PSS材料层联通,智能纤维Ⅱ包括纤维基底,在纤维基底上涂覆一段PEDOT:PSS材料层,在PEDOT:PSS材料层的两端的纤维基底上涂覆导电涂料层;智能纤维Ⅲ包括纤维基底,在纤维基底上涂覆一层活性炭层,在活性炭层两端的纤维基底上涂覆导电涂料层。具有高贴合度、高舒适性、低成本且无需外嵌传感功能模块即可实现实时监测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