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岸坡-自然消力池联合消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1891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42455.9

    申请日:2010-04-08

    IPC分类号: E02B8/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岸坡-自然消力池联合消能方法,其特点在于,在水电站溢洪道出水口下方设置一个坡度小于70°的梯形岸坡,岸坡下端直接与河床相接,令溢洪道出水口水流从岸坡流下减小单宽流量后在河床边缘处冲刷出一自然消力池,溢洪道出水口水流经岸坡和自然消力池联合消能后顺河床下泄。本方法中,岸坡可由天然岸坡平整衬砌而成,岸坡设置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溢洪道出水口水流经过梯形岸坡下泄,从而减小了下泄水流的单宽流量,下泄水流在电站下游河床中靠近岸坡边缘处冲击河床形成一冲刷坑,该冲刷坑作为自然消力池可令下泄水流在其内形成水跃消能,消能效果好且可有效地节省了建筑物布置空间。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岸防护结构及河流抗冲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4809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53325.5

    申请日:2010-04-22

    IPC分类号: E02B3/00 E02B3/12 E02B3/16

    摘要: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岸防护结构及河流抗冲治理方法,先按照规划线形并依据河流特征确定河宽,根据防洪标准确定护岸防护形式,根据流速大小、河床组成确定护坦埋深及铺设宽度,根据填土性质和高度设计护岸结构尺寸,再在河床上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共同开挖;然后在河床两侧分别修筑垂直的护岸结构,并在护岸结构上设置预置孔,在河床底部两端修筑水平方向的护坦,护坦的一端插入对应一侧护岸结构的预置孔内并固定连接;最后在护坦上回填至原河道高度,在护岸结构两侧回填至设定的高度。本发明达到了河道冲淤基本平衡、快速泄洪的效果,而且对水流有归顺作用,既减小了水流对河堤的冲击力度,又使得泥沙能被水流带走,避免了河沙沉积堵塞河道。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船舶航行实时最优航线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03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0938356.X

    申请日:2021-08-16

    摘要: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船舶航行实时最优航线规划方法,采用步骤为:一:构建流场数据库;二:实时航道水文要素计算;三:航线阻力计算;四:生成正交贴体网格,为航线规划建立规划背景;五:采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航线集合;六:判断航线的转向角度是否大于船舶允许转向角阈值,是则进入七,否则进入八;七:删除航线;八:保留航线;九:更新航线集合;十:得到满足船舶航线约束条件的实际航行路径最短及阻力最小的航线。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船舶航行阻力最小及航行里程最短的最优航线规划方法,能够充分考虑航道水流条件、船舶特性等对航行的影响,设计满足航行条件的实时最优航线。

    一种可调节的短程鱼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77041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717902.8

    申请日:2022-12-30

    IPC分类号: E02B8/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短程鱼道系统,包括位于大坝下游侧河流的进鱼口,位于大坝上游侧的补水池以及连接在进鱼口和补水池之间的鱼道,补水池和大坝上游河流之间具有连接通道,其特征在于,鱼道内左右两侧各具有一列斜向外设置的直壁弧形槽,直壁弧形槽包括一个斜向外下方设置的直壁段,直壁段下端衔接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形段,弧形段内端弯曲回向上的方向且和下一个直壁弧形槽的直壁段上端衔接,鱼道内左右两侧的直壁弧形槽上下错位设置,直壁弧形槽内部具有一个和直壁段以及弧形段均间隔设置的分流体。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鱼类洄游距离更短并能够根据不同水流实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利于鱼类通过等优点。

    大落差大夹角运河支流汇入干流的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84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64321.4

    申请日:2023-02-24

    IPC分类号: E02B3/02 E02B8/06 E02B7/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落差大夹角运河支流汇入干流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支流河道上游端水位壅高并扩宽水面,完成对水流的均布调整;再进行冲刷消能处理降低水流流速和动能;再进行缓流沉降,使得泥沙沉淀到支流河道和干流下游相接的一侧;再在支流河道和干流上游相接的一侧进行导流,减小支流河水汇入干流夹角。本发明能够更好地避免支流河道对运河干流的影响,更好地保证运河干流的水情稳定,以提高通航安全性和交汇处生态环境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