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0301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71970.3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发电规划方法,属于电力节能技术领域,主要作为协调配电网规划与分布式电源配置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本发明首先引入节点灵敏度系数矩阵和单位负荷增量成本矩阵,建立了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其次量化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的影响;最后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节点/支路边际容量成本影响的量化模型,对用户自备和电网公司所有的两种分布式电源产权模式进行效益求解与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251008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52251.2
申请日:2011-11-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调度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将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状态离散化;由微电网一个周期的运行成本构成目标函数;设置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和爬坡约束条件、储能系统的功率和能量约束条件、微电网的功率平衡约束条件等;设计动态规划算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得储能系统的最优调度方案。本发明针对微电网的特点,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调度,能够降低微电网的运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377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304960.3
申请日:2011-10-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在确定储能系统容量前,选择合理的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样本数据,确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样本数据之后,可依次确定储能系统功率、容量及初始SOC状态。本发明针对目前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波动场景下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所考虑的因素不全面,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频谱分析结果的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给出满足经储能系统补偿之后的目标功率输出波动率约束下的储能系统容量方案,实用、简单、快速且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201880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172223.2
申请日:2011-06-24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昆明天龙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面向智能计量通信的测试及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智能计量设备的屏蔽柜,屏蔽柜内有信号隔离分离器,屏蔽柜内还有用于接收和发射高频电磁波的宽带天线,宽带天线置于屏蔽柜内,其另一端与屏蔽电缆连接并由电缆输出高频信号,屏蔽电缆与程序控制的多台远控衰减器连接,远控衰减器还受控制台的统一控制;屏蔽电缆还与信号源连接,屏蔽电缆还与频谱分析仪连接,屏蔽电缆与抄控器耦合,并用通信线与控制台连接,控制台通过抄控器向智能计量设备发送通信命令,以控制读取智能计量设备内的数据或向智能计量设备写入数据,本发明为组建智能计量系统提供了预先测试途径,可降低系统选型、建设、投资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15069.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源系统的模型构建方法、模型构建装置和仿真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能量枢纽模型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得到综合能源模型;将用于仿真母线的能源传输通道抽象成模块,将用于仿真其他传输装置的能源传输通道的端点抽象成模块;根据启动源和模块对综合能源模型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第一分区;根据各第一分区的区域规模对各第一分区进行修正,得到多个第二分区;根据各第二分区之间的能源交换对各第二分区进行修正,得到多个第三分区;根据各第三分区对综合能源模型进行分割得到多个能源子模型并根据各能源子模型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综合能源系统构建统一模型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7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6116.5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据机理交互驱动的微电网拓扑辨识方法和系统,采用潮流方程求解节点之间的互电导矩阵和互电纳矩阵,然后对互电导矩阵或互电纳矩阵进行降噪处理得到初始拓扑结构,然后构建初始拓扑结构的指标数据库,计算各指标的特征贡献度,筛选出特征贡献度最大的两个指标的数据作为特征集,配上对应的配电网拓扑结构标签,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微电网拓扑辨识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微电网拓扑辨识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好的微电网拓扑辨识模型进行配电网拓扑辨识,实现了在不需要事先知晓配电网潜在拓扑结构的情况下,仅需要利用测得的节点有功、无功和电压幅值数据,即可实现微电网拓扑的精确辨识,提高微电网拓扑辨识的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73805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0984701.2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H9/22
Abstract: 一种用于氮气开关柜的门联锁装置,包括隔离操作轴挡片(1)、隔离拐臂(2)、隔离连杆(16)、接地操作轴挡片(7)、接地拐臂(8)、第一接地连杆(12)、第二接地连杆(14)、拨片(3)、第一滑块(5)、滚珠轴(6)、弹簧滑块(9)、固定片(4)、弹簧(17)、第二滑块(10)、异型旋转件(11)、真空灭弧室滑片(15)、真空灭弧室输出拐臂(13)、门(18)、第一卡槽(19)、第二卡槽(20)。拨片(3)的上下拨动可带动隔离操作轴挡片(1)和接地操作轴挡片(7)的运动,从而影响隔离主轴和接地主轴的可操作性。本发明保证了开关柜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195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90332.5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小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配用电业务的无线通信资源分配系统及方法,解决的是基站给终端分配资源并不是根据终端实际的业务需要来进行分配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核心网侧还连接有业务编排控制单元以及非接入控制单元;所述业务编排控制单元与非接入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含有智能配用电业务通信资源描述模型的智能配用电业务通信资源描述模型库;所述基站侧还设置有无线接入控制单元,无线接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核心网侧下发的智能配用电业务通信资源描述模型,在固定分配方法、随机接入方法、剥夺式分配方法中确定资源分配和调度方法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智能配用电业务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56625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89984.5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B17/391 , H04B17/30 , H04L25/0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信号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未知信道中,信号发送端的插入导频信息和信号接收端的接收导频信息,并据此构建训练样本集;S2.建立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S3.将训练样本集中的各组样本信息依次输入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成熟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S4.信号接收端从未知信道中接收信号,输入到训练成熟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中,恢复出信号发射端发送的原始信号。本发明能够根据信号接收端从未知信道中的接收信号,恢复出信号发射端发送的原始信号,避免未知信道带来的信号失真,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90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315833.2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式储能系统,采用电池组整体布置方式,不预设检修及维护通道,从而有效提高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本发出提出的电池布置结构中采用整体方式布置集装箱式电池,在集装箱内分隔多个隔间,每个隔间的两侧及底部设置滑动装置,可轻松拆装电池组,中间无需预留检修通道,当电池需要检修或整体更换时,由外部动力机构将集装箱拉出至外部作业,从而使得集装箱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可达90%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