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0362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0020256.4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1V1/38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积物中低频声学特性的原位测量系统及方法,包括承载框架,承载框架中设置有控制舱、液压舱、垂直探杆贯入机构和水平探杆支持机构,承载框架的顶端设置有起吊环,垂直探杆的底端固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接收换能器;水平探杆支持机构包括固设在承载框架上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平探杆的一端垂直且固连,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水平探杆以输出轴为中心轴转动,水平探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发射换能器;控制舱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液压舱内设置有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的贯入油缸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通过电缆与显控系统电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中低频声波在沉积物中的传播特性的原位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11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44374.1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G05D1/485 , G05D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主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UV协同作业的实时通信与定位数据融合处理方法,通过部署多模态传感器,采集AUV所需的通信数据、运动学数据、声学定位数据和视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实时计算AUV的三维位置和姿态信息,基于融合的定位数据,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动态路径规划,优化AUV间的协同作业路径,同时,通过水下通信网络实时共享定位数据和路径规划结果,利用改进的任务分配算法动态调整任务分配策略,优化协作效率,最终,所有数据、路径规划记录和任务分配方案存储至数据库。本发明,提升了AUV协同作业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2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51870.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C02F3/1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3/0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海采矿生态修复的生物附着基替代物布放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选择具备抗腐蚀、抗高压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附着基替代物材料;S2,深海电磁定位与纠偏:自动调整布放方向和角度;S3,多层次海底生态适配机制:在布放后自动调节附着基的材料释放速率、表面微结构和微量元素配比,以适应多层次深海生态系统的需求;S4,附着基维护:若检测到沉积物覆盖或结构变形的现象,将启动自清洁功能或微调附着基结构。本发明,增强了生物吸引力和附着稳定性,促进多种生物的高效附着和多样性修复效果,实现了深海生态系统的长期、有效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70174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99206.1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B65G53/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管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长距离粗颗粒垂直输送管道及加固方法,包括长距离输送管道,可以实现对固体颗粒物进行垂直输送,节省了输送的时间,提高了输送的效率,在输送时减少了管道内部的磨损,提高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在管道上设有相应的固定机构,实现了对管道的固定,防止管道由于水的冲击出现晃动,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并且实现了多个方向的固定,固定的比较牢靠,并且在固定后可以实现对管道进行拉紧,对管道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实现了与海上的作业平台相结合,提高了输送操作的效率,解决了海上长距离管道输送的问题,以及管道的相关的固定问题,并且为海底的采矿运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5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0781558.8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H03K17/9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运载器多路作业工具非接触式触发开关系统,包括:壳体,其端部具有端口,壳体的内部具有与端口连通的容纳腔,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穿舱水密插座;光窗封堵在端口处,与壳体密封固定,光线可透过光窗;光通信模块设置在容纳腔中,可透过光窗与外部进行光通信;处理模块设置在容纳腔中,且分别与光通信模块和穿舱水密插座电连接。本发明的开关系统,利用载人舱观察窗透光特性,在不增加载人舱穿舱件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了载人潜水器搭载作业工具的能力,同时减少了与潜器本体的电缆连接在遇到危险时刻,触发开关接收系统可随采样篮或者作业工具丢弃,提高了载人潜水器水下作业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669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27887.3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位置校准切换的深海AUV快速组合导航方法,属于组合导航技术领域,用于AUV组合导航,包括在AUV进行下潜和上浮过程中根据深度、测距和开角判定条件,决定采用LBL/USBL双位置校准模式,AUV在近底作业过程中根据在阵内/阵外判定条件,在阵内以LBL提供位置校准,在阵外则以与阵的距离或观测误差作为判定条件,决定采用LBL/USBL位置校准切换的模式,获取AUV全航程精准的最优轨迹信息,且水声定位均采用提出的简化声速剖面。本发明大幅度简化声速剖面,在保证精度前提下提高水声定位效率,快速实现导航算法计算效率,通过模式切换在任意状态下均能获得最优的组合导航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85202.X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底栖生物原位沉积物覆盖试验装置及其观测系统,涉及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固定架前侧安装有观测罩,观测罩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观测罩内部滑动连接有载料板。使载料板上装载的沉积物下落并覆盖到生物上方,并同步观测生物行为响应,根据测量变量调整摄像头的观测角度和观测生物移动轨迹,并对受试生物进行遮罩。本发明与潜水器配合可以实现在深海海底原位开展数天的底栖生物沉积物覆盖试验,并同步自容式进行全周期且清晰的摄像,解决了因摄像机漂移而影像质量不高和试验生物逃逸的问题,为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487634.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运载器虹吸式生物保真取样器,涉及生物保真取样器技术领域。该水下运载器虹吸式生物保真取样器,包括外箱,所述外箱外侧安装有机械手,所述外箱内部设有电磁铁转动盘,所述电磁铁转动盘顶部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有多个取样组件,所述电磁铁转动盘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电磁铁转动盘底部设有转换盘,该水下运载器虹吸式生物保真取样器,通过取样组件中的过滤膜将生物进行过滤,使水通入收集筒内部,并通过水泵,将收集筒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出水管排出,使生物吸附在过滤膜上,从而达到快速取样的效果,通过可伸缩管吸入,可最大程度保护生物的完整性,避免对生物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5092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78778.7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IPC: B63B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涉及止荡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顶部和固定板顶部设置有起吊组件,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箱,两个所述移动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移动箱内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固定板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该用于海上作业智能止荡装置,通过操作人员远程进行控制,提高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事故概率,操作智能便捷,并且更加节省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3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1006307.4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海取样,特别是一种深海冷泉流体保温保压取样器。包括外筒结构和内筒结构,外筒结构包括外筒筒体,外筒筒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外筒端盖,两外筒端盖与外筒筒体组成密闭的腔体,内筒结构设置在该腔体内,外筒筒体一侧的端盖外壁固定有取样阀装置,该侧外筒端盖内设有与取样阀装置连通的进样通道。能够维持所取样品原位温度和压力,实现所取样品的高保真,能够有效提高冷泉流体样品的取样率,方便所取样品的转移,可适应深海冷泉极端环境,为深海冷泉流体生态系统及矿产资源研究提供技术及装备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