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化分析的岩石内部关键渗流节点的封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5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353401.X

    申请日:2022-0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化分析的岩石内部关键渗流节点的封堵方法,通过CT扫描方法及数字化三维重构技术在计算机中重构出岩石的孔隙结构,并利用最大球法对岩石的孔隙结构进行识别,建立其孔隙结构的球棍模型,然后根据该球棍模型构建岩石孔隙结构的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化拓扑分析,选取中间中心度作为判断节点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对所有网络节点按照中间中心度进行排序,并通过改变图片中关键孔隙节点的像素信息而达到对该点进行封堵的目的;最后根据处理后的图片数据,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二次重构,并进行渗流模拟,起到利用封堵岩石孔隙结构网络中关键孔隙节点改变岩石渗流性质的效用,从而为实际工程中的精准注浆工艺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用于近海取排水隧洞的纤维混凝土

    公开(公告)号:CN1139989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46080.X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近海取排水隧洞的纤维混凝土,所述纤维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组份的成分组成:纤维原料120~160份、硅酸盐水泥100~140份、砂子450~650份、复合矿粉60~80份、添加剂80~120份、碎石子900~1300份、水100~140份;制备过程中,先将纤维原料、硅酸盐水泥、砂子以及复合矿粉充分混合搅拌,之后加入水持续搅拌,最后加入碎石子,获得成品;本发明所公开的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简单,取材方便;加入的纤维原料具有良好的物料性能,提高成品混凝土的韧性、强度以及耐腐蚀能力,保证隧洞的结构强度,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检修的工作量;预防隧洞衬砌的开裂;避免绑扎钢筋等复杂施工步骤,简化隧洞衬砌施工步骤;降低建设成本;混凝土整体的制备过程工序简单,绿色环保。

    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33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690420.X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空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跨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大面积地下空间结构,该地下空间采用天然地基,底板结构由预制底板与现浇底板两部分组成,梁、板、柱、外墙等均为现浇结构。特制沙箱在施工过程中既可作为压载使用,同时又可作为模板的排架使用,通过沙箱的泄沙孔能够动态控制压载量,保证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作用在区间隧道上的压力保持不变,能够有效控制坑底及地铁区间隧道的隆起、沉降变形,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工作效率高,工程风险低,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区,使地下空间基坑开挖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有效控制土体卸荷引起的区间隧道隆起变形。

    一种LNG地下储罐底板抗浮减压结构及其施工

    公开(公告)号:CN10833103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15502.7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地下储罐底板抗浮减压结构及其施工,其特点是底板设置在设有疏水管网的疏水层上,疏水管网由疏水通道连通集水井,所述疏水层由找平层设置在底板的保温层下;所述保温层内埋设温度传感器及电加温管路;所述疏水管网为纵横交错连通成网格状的排水回路;所述集水井设置在底板两旁,且由疏水通道与疏水管网连通。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日常管理方便等优点,降低了对底板的抗裂要求,不但满足了地下储罐的抗浮稳定性要求,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地表沉降也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抗浮减压效果明显,尤其适应较深度地下空间结构的抗浮设计。

    一种深水造流的整流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3313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666158.8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造流的整流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点是所述进、出水廊道的水平板中部设有压力穿孔墙砌块拼装的整流墙;所述压力穿孔墙砌块为密布钢管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所述压力穿孔墙砌块横向与水平板和立柱为钢筋混凝土连接,其纵向由钢板与两端的“U”形钢板焊接成整体结构的整流墙;具体施工包括:底模制作、预埋件制安、立模、压力穿孔墙砌块的制作和整流墙的拼装。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控制了水池内流速分布的均匀性,使得全断面的出水压力在水池宽度方向上趋于一致,较好的模拟了海洋的实际水流,为海洋研究提供了正确模拟海洋环境的试验模型。

    船闸
    16.
    实用新型
    船闸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20565199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1919320.8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闸。所述船闸包括:闸室,用于容纳水路运输工具的通航;围护结构,设置于所述闸室外,开挖时用于抵挡所述闸室两侧的岩土体;所述闸室包括相互连接的扶壁和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中心板和至少两个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中心板的两侧并连接所述闸室与所述围护结构;所述中心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留有结构缝;所述扶壁包括前立壁、胸墙板、胸墙前壁和至少两个肋壁;所述船闸由于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闸室的连接,使得所述闸室在内部排空或降水后,所述闸室利用围护结构的自重及底板以下的围护墙与岩土体的摩擦力,提高所述闸室的稳定性,减小地基应力及地基应力的不均匀分布。

    一种用于玻璃钢管浇筑的带孔工字钢导轨

    公开(公告)号:CN216811710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2978719.0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导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钢管浇筑的带孔工字钢导轨,包括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翼缘板对称设置在腹板两端,二者为一体化结构,且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腹板两侧设置有竖直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上下端分别与翼缘板相互连接;所述腹板上设置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为圆形通孔;所述预留孔设置在腹板的中间线上,且预留孔与第一加强板间隔设置,并处于两块第一加强板中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字型钢导轨,能够给隧洞中玻璃钢管浇筑时提供支撑;相较于传统的工字型钢导轨而言,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减少;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使用较为方便,易于推广。

    一种压力穿孔墙结构的深水造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583430U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20808079.1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穿孔墙结构的深水造流系统,包括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深水池两侧的进、出水廊道,其特点是所述进、出水廊道的水平板中部设有压力穿孔墙砌块拼装的整流墙;所述压力穿孔墙砌块为预埋穿孔管和“U”形钢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所述穿孔管为密布在预制块中的钢管;所述压力穿孔墙砌块横向与水平板和立柱为钢筋混凝土连接,其纵向由钢板与两端的“U”形钢板焊接成整体结构的整流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有效控制了水池内流速分布的均匀性,使得全断面的出水压力在水池宽度方向上趋于一致,较好的模拟了海洋的实际水流,为海洋研究提供了正确模拟海洋环境的试验模型。

    一种超大直径圆方形组合的深基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989931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731523.X

    申请日:2012-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大直径圆方形组合的深基坑结构,其特点是该深基坑结构由圆形地下连续墙内设置坑中坑组成,所述圆形地下连续墙由若干幅槽段构成;所述每幅槽段外侧设有三根呈“品”字形设置的旋喷桩;所述坑中坑由围护桩与底板构成方框形的围护结构;坑中坑设置在圆形地下连续墙内由连接板与圆形地下连续墙固定连接为圆方形组合的内支撑深基坑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稳定性好,开挖变形和坑底回弹小,施工进度快的优点,而且土体开挖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优点,工作效率高,工程费用低,尤其适用于开挖较深且形状特别的深基坑施工。

    一种满足弧形船体落墩的一体式曲面墩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234035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2415940.4

    申请日:2023-09-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建造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满足弧形船体落墩的一体式曲面墩木,包括底板、纵梁、肋板和曲面板,所述纵梁、肋板、曲面板均设置在底板上方,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肋板包括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所述曲面板位于底板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一肋板、第二肋板、曲面板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设置在所述曲面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梁远离所述曲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梁远离所述曲面板的一侧;船体进入注水船坞后,随着船坞的排水放空,慢慢坐落在该一体式墩木上,以曲面板墩木作为支撑,通过纵梁和肋板体系扩散至船坞底板,提高支撑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