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式储气装置及其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939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50238.5

    申请日:2024-08-01

    IPC分类号: F17C13/08 F17C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式储气装置及其调控方法。这种储气装置使用灵活度高、结构紧凑、占用面积小且制造成本较低。上述储气装置包括:框架、格栅组件和储气件;框架内具有安装腔体;格栅组件设置于安装腔体,并将安装腔体分为多个独立的安装区;每个安装区内设置有一个储气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地面储气库使用灵活度低、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建造成本昂贵的问题。

    将固体分频和液体分频组合的光谱分频组件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6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7518.X

    申请日:2024-02-04

    IPC分类号: H01L31/18 H01L31/054

    摘要: 一种固体和液体组合的光谱分频组件及方法,属于太阳能光谱分频利用技术领域。该光谱分频组件的具体结构主要包括液体分频层和固体分频层。其工作原理为,将全光谱中电池无法利用的能量在液体分频层中转化为热能,可利用的能量通过固体分频层中的固体分频器件透射,由电池转化为电能。其区别于常规分频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固体分频器件的反射和透射,使不可利用的能量在液体器件中实现两次吸收过程,而可利用的能量仅有一次吸收过程。采用这种针对不同光谱区间的单光程‑双光程设计,能够解决液体吸收材料厚度大时减弱电池可利用光谱区间的能量穿透,而厚度小时减弱电池不可利用光谱区间的能量吸收这一技术矛盾。

    一种基于卡诺电池和地热能的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31876.8

    申请日:2023-05-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卡诺电池和地热能的储能系统,其包括蓄热件、储电循环系统、发电循环系统和地热换热系统。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第二换热器与空气换热升温;过渡季节,气温波动大,充电过程中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冬季气温较低,土壤温度相对较高,充电过程中从减压机构流出的低温低压液体流至地热换热系统换热升温。系统可根据季节不同选择换热方式,保证工质的稳定换热,以使各个机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保证系统全年始终高效运行,保证系统的充电效率。系统利用地热能作为稳定的热源,避免系统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保证其在不同季节始终高效运行。

    一种紧凑式分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92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84032.5

    申请日:2023-04-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式分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单元、膨胀机单元、储气装置、换热器单元和斜温层储罐,其中,压缩机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同轴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膨胀机单元包括至少两级与压缩机一一对应设置的膨胀机;换热器单元包括至少两级与压缩机一一对应设置的换热器,换热器的第一气侧口连接相邻两级压缩机中的前一级压缩机的出气口、换热器的第二气侧口连接后一级压缩机的进气口,最后一级的换热器的第二气侧口连接储气装置的进气口。系统的储能和释能过程共用一套换热器单元;并且系统通过管路的连接,使储能系统通过一个斜温层储罐同时储存低温传热介质和高温传热介质,以减少设备数量、简化储能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和占地空间。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47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519304.8

    申请日:2023-05-10

    IPC分类号: H02J1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综合能源技术领域。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包括主循环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第二换热管路和主循环管路可换热地相接;主循环管路包括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以及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二氧化碳充电循环管路和二氧化碳发电循环管路通过换向装置可控地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储能系统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的问题,具有热能利用率高、减少能源浪费、利用余热和余冷有效提升做功温差和发电效率、利用二氧化碳排放物作为工质进行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