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电路冲突改进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6388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40140.6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率解耦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TRIZ理论的电路冲突改进方法及系统,S1,预先作用原理改进电路断路:利用预先作用原理,通过在电路中预先增加元器件,增强和提高后续电路的性能,消除由电路断路导致的电流回路冲突问题;S2,预先反作用原理改进电路误导通:利用预先反作用原理,通过在电路中预先增加元器件,提前消除电路中的不利影响,可以用于解决电路中由电容支路误导通引起的电流回路冲突问题。本发明针对构造电路拓扑时存在的电流回路冲突问题,提出了利用TRIZ理论中的预先作用和预先反作用原理进行改进,在原有变换器基础上,通过在电路中预先增加开关管,构造出了三种新型拓扑。

    一种可配置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恒流恒压IPT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347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359743.9

    申请日:2022-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配置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恒流恒压IPT系统。该系统包括:逆变器用于输出交流电压源作为LCL型补偿网络的输入激励;LCL型补偿网络与T型补偿网络相连接,进入恒流充电模式,T型补偿网络连接所述整流器;LCL型补偿网络与T型补偿网络复合构成可配置充电电流的IPT恒流充电系统;当负载电压上升至切换的阈值电压时,LCL型补偿网络与T'型补偿网络相连接,进入恒压充电模式,T'型补偿网络连接所述整流器;LCL型补偿网络与T'型补偿网络复合构成可配置充电电压的IPT恒压充电系统;整流器与所述充电负载相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自由的配置。

    一种基于TMR微弱电流传感器的磁芯及线圈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6580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75130.7

    申请日:2023-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流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MR微弱电流传感器的磁芯及线圈组件,它包括两瓣式磁芯、反馈线圈和磁芯套管,所述两瓣式磁芯包括第一导磁芯和第二导磁芯,第一导磁芯和第二导磁芯一侧紧密接触,另一侧留有间隙;所述磁芯套管设置在第一导磁芯和第二导磁芯相接处,并能够将第一导磁芯和第二导磁芯固定住;所述反馈线圈绕设在磁芯套管外侧,用于产生反馈电流以补偿不平衡磁场。本发明的组件结构能够更好得适应特定得测试条件,并且方型两瓣式磁芯便于磁芯中心点的提取和固定,能够更好的保持传感器测量的精确度;能够满足对各种测量环境或条件下对待测电流的便捷可拆卸式测量,同时满足传感器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测量要求。

    一种基于可调式磁芯的磁场取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660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36847.0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磁场取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调式磁芯的磁场取能装置,该装置包括可调式磁芯和取能线圈,取能线圈外接取能电路。其中,所述可调式磁芯为由若干小长方体磁芯组成大长方体磁芯,相邻两个小长方体磁芯之间能够相对上下移动,将可调式磁芯整体由大长方体磁芯调节成半弧状磁芯;取能线圈套设在所有的小长方体磁芯外部,且能跟随可调式磁芯改变形状。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作、取能效果好、稳定性高。通过提出的非闭合可调式磁芯结构,磁芯形状可调,更能够贴合电缆的外形尺寸,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尺寸电缆感应取能兼容性问题,提高了装置取能效率的同时也使得适用性大大提升。

    一种中点共模注入单相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7803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0674827.6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单相逆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点共模注入单相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此单相逆变器功率解耦电路的交流侧和直流侧各并联一组对称电容;所述两组对称电容用于缓冲二倍频功率,分裂交流侧和直流侧原有的支撑电容与滤波电容,并将两组电容中点连接构成共模回路,为二倍频功率提供回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路控制单元以及二次纹波控制单元,用于进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以及直流侧二次纹波控制。在没有附加开关的情况下,仅依靠小容值电容可消除单相逆变器直流侧二次纹波脉动,使得二倍频功率得到补偿,从而达到去电解电容的目的。

    一种功率解耦电路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8269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53707.4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解耦电路。所述功率解耦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开关电路、第二二极管开关电路、第三二极管开关电路、第四二极管开关电路、电感和解耦电容;第一二极管开关电路的一端与解耦电容的正极连接,解耦电容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和电感的一端连接,电感的另一端与逆变器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开关电路的一端与解耦电容的正极连接,解耦电容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三二极管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二极管开关电路的另一端和逆变器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降低功率解耦电路控制复杂度的同时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18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55744.9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侧可变电容的变拓扑结构无线充电系统,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包括:逆变器与所述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接;LCL‑S型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出端与T型谐振补偿网络级联,进入恒流充电模式,T型谐振补偿网络连接整流器;在T型谐振补偿网络中增加电容CS2支路,并在T型谐振补偿网络的电容CS1支路中并联电容CSt等效为F型谐振补偿网络中的一路电容支路;电容CS2支路与开关S1串联,电容CSt与开关S2串联,同时闭合开关S1以及开关S2,将T型谐振补偿网络转变为F型谐振补偿网络,进入恒压充电模式,F型谐振补偿网络连接所述整流器;整流器与所述充电负载相连接。本发明能够降低系统的控制难度和成本。

    一种磁场能量电源管理电路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82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36834.3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场能量电源管理电路,该电路包括设置在电缆或任意高压输电线外侧的取能装置,电缆或高压输电线用于提供工频磁场环境,取能装置包括取能磁芯和取能线圈,取能线圈用于收集环境中磁场能并以电能的形式输出;取能线圈后续依次串联连接有匹配电容C0、前端冲击保护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储能模块以及稳压模块,匹配电容C0用于消除线圈自感,前端冲击保护模块用于保护后续电路,整流滤波模块用于滤波和抵抗环境中电磁信号干扰,储能模块用于储存多余能量,稳压模块用于减小纹波电压输出的同时降低外围电路复杂度。该电源管理电路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输出效率高等优点,弥补了以往取能装置复杂、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一种微逆变器交流侧功率耦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1219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1251139.2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逆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逆变器交流侧功率耦合系统及控制方法,S1和D1,S2和D2,S3和D3,S4和D4,S5和D5及S6和D6反并联连接;S1的集电极,S3的集电极与Uinv‑相连接;S2的集电极,S4的集电极与Uinv+相连接;S1的发射极,S2的发射极与耦合电容的一端相连接;S3的发射极,S5的集电极与耦合电感的一端相连接;S4的发射极,S6的集电极与耦合电感的另外一端相连;S5的发射极,S6的发射极与耦合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发明降低了微逆变器中的耦合电容值,实现了耦合电容的小型化设计,提高了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整体微逆变器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