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11.
    发明公开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96044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80033610.5

    申请日:2013-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H01M2/06 H01M2/22 H01M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所述电池具备:盖部件(113),其封闭壳体;集电端子部件(135),其具有插通部(132);绝缘体(180),其将盖部件和集电端子部件电绝缘;以及密封垫(170),其将盖部件与集电端子部件之间密封起来,盖部件具有从下表面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突起的突起部(223),密封垫具有密封部(231),密封部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内外方向上位于与突起部相同的位置,并且被突起部压接,在内外方向上与密封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密封部的周围存在至少一个缝隙(241,243),上述缝隙至少局部被密封垫和集电端子部件包围。

    电池、车辆和使用电池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388482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0980158570.0

    申请日:2009-04-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241 H01M10/052 Y02E60/122 Y02T10/7011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00具备非复位型安全阀部117,该非复位型安全阀部117具有在开阀时断裂的阀部117e和包围该阀部117e的阀周围部117f。安全阀部117还具备防止飞散单元117g,该防止飞散单元117g配设在阀周围部117f,防止在开阀时由于阀部117e的断裂而产生的断裂部117ex向电池外部飞散。该防止飞散单元117g被设为防止在开阀时断裂部117ex从阀周围部117f断掉的形态的防止断掉部。

    电池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4981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80042825.X

    申请日:2010-07-08

    Abstract: 电池(1)包括圆筒形状的轴芯(45),和将第1电极板(10)、第2电极板(20)及分隔件(30)卷绕在轴芯(45)的外周而成的卷绕电极体(40)。卷绕电极体(40)包括卷绕第1电极板(10)的第1活性物质未涂覆部(13)而成的第1卷绕部(44)、卷绕第2电极板(20)的第2活性物质未涂覆部(23)而成的第2卷绕部(46)、以及位于第1卷绕部(44)与第2卷绕部(46)之间、卷绕第1电极板(10)、第2电极板(20)和分隔件(30)而成的发电部(42)。轴芯(45)具有金属制的集电部(45b),该集电部(45b)包括与第1卷绕部(44)或第2卷绕部(46)接合的集电接合部(45d)。使第1卷绕部(44)或第2卷绕部(46)中的相对于集电接合部(45d)位于轴芯的径向外侧的部位(44b)重合、焊接于集电接合部(45d)。

    密闭型电池以及组电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9334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1254080.2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公开密闭型电池及组电池。通过本发明,提供能适当地抑制电极体的发热所致的隔板的收缩,恰当地防止与该隔板的收缩相伴的内部短路的技术。在此公开的密闭型电池(1)中,在将作为正极连接部(24)侧的芯部(22)的侧缘部的正极侧缘部(22a)与正极连接部位(32)的芯部(22)侧的侧缘部的最短距离设为距离L1,将作为负极连接部(26)侧的芯部(22)的侧缘部的负极侧缘部(22b)与负极连接部位(42)的芯部(22)侧的侧缘部的最短距离设为距离L2时,以使距离L1及距离L2满足1<L1/L2<1.8的方式形成芯部(22)。由此能够抑制在特定的区域产生局部的温度上升,更恰当地防止与隔板的热收缩相伴的内部短路。

    电池
    16.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5808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203851.5

    申请日:2016-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所提供的电池(100)包括电极体(20)和电池外壳(30),所述电极体包括正极和负极(60)。正极内部端子与所述正极连接,且负极内部端子(90)与所述负极(60)连接。所述电池在所述电池外壳(30)内包括配置在所述电极体(20)和所述电池外壳(30)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膜(A10)以及配置在所述负极内部端子(90)和所述正极内部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电池外壳(30)之间的第二膜(B)。通过第一膜(A10)和第二膜(B),所述负极内部端子(90)和所述正极内部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电池外壳(30)的内壁绝缘,且所述电极体(20)与所述电池外壳(30)的内壁绝缘。

    电池
    17.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7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380037934.6

    申请日:2013-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1 H01M2/263 H01M2/362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注液口偏向卷绕电极体的正极端部或负极端部的任一方而配置的情况下,从注液口注入的电解液也能够充分地浸渗卷绕电极体的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卷绕电极体、设有注液口的电池壳体、正极端子部件、和负极端子部件。卷绕电极体具有正极端部和负极端部。正极端部具有在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了的正极端子接合部。负极端部具有在与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被压缩了的负极端子接合部。注液口位于偏向正极端子接合部或负极端子接合部之中的任一方的位置。卷绕电极体的从远离注液口的一方的接合部到该接合部侧的沿卷绕轴方向的端部的间隔距离,大于从接近注液口的一方的接合部到该接合部侧的沿卷绕轴方向的端部的间隔距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