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7341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91752.4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综合能源系统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及优化调控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和负荷调控子系统,进一步地,电能子系统包括发电装置、电储能装置和电调温装置,热能子系统包括热储能装置、吸收式调温装置和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波动性和非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各部件耦合互补形成电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出力稳定的优化调控系统,通过本申请,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在全工况下渗透率偏低、综合能源利用率偏低、系统调节的灵活度较差等问题,实现了电‑热过程高效耦合协同,100%消纳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在微能源网中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660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551472.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鹰眼防误的智能管控平台,包括数据接口模块、数据中心模块、基础管理平台、鹰眼防误智能管控平台、以及用户UI模块。在原有操作票应用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概念、移动通讯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建设智慧鹰眼安全管控平台,以替代传统的操作票管理模式,完成纸质票向电子票的全部转化,加强了电厂电气操作票执行过程中防止误操作管控力度,实现了操作票申请、审批、执行、监护、批阅、统计、存档的全过程信息化,使得监护、操作及安监管理人员能够随时审批、浏览操作票、查看操作票统计等信息。本发明进行智能管控改造,实现对全站监控信息、辅助设施、在线监测等系统的实时查阅,对能源站设备运行进行全过程实时管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850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666648.8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电佛山能源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燃气分布式能源多机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燃气分布式能源、多个燃气分布式能源远程集中控制及分布式能源智能管理等现场需求。本发明包括远控集控模块、一号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管理系统和二号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管理系统。本发明实现远程对一个或两个燃气分布式能源的集中监测与控制,燃气分布式能源的自动优化与变工况运行,包含自动并网、离网、黑启动和不同能源站切换运行等;还实现两个燃气分布式能源站之前数据交互和横向自动控制,提高了燃气分布式能源智能化水平,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区域燃气分布式能源供能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685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666594.5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 华电佛山能源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多机远程集控管理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实现同一区域多分布式能源站设备的实时监视、运行控制、数据查询和视频监控。本发明包括远程集控中心和多个本地能源站,远程集控中心用于远程监控区域内多个本地能源站,该多个本地能源站包括分布相同的能源站一和能源站二,远程集控中心设在能源站一侧。本发明实现运维数据与资源的共享,促进各站运维优势力量的互补,为各个能源站的运维人员搭建一个信息互联共同进步的平台;为区域大运维的管理模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支撑,对于提升接入分布式能源站的综合运维水平和机组的安全运行,实现少人值守,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提高运维效率有积极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735682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892469.3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及调控方法,针对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输入端工质参数(如流量、温度、压力差等)和输出端负荷需求多变、难以预测的特点,以系统输出稳定性高、运行效率高及设备使用寿命长为目标,建立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实时求解系统中各个阀门的开度,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本发明中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可以根据供能侧及用能侧参数的变化,实时优化系统中各个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从而达到提高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稳定性、设备使用寿命、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197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198431.6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余热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水-空气换热器与原动机连接,原动机与用户侧连接,原动机的烟气出口与溴化锂机组连接,原动机的缸套水出口连接有一号分配器,且一号分配器分别与热泵和溴化锂机组连接,热泵与用户侧连接,溴化锂机组的烟气出口与烟气-水换热器连接,烟气-水换热器与用户侧连接,烟气-水换热器还连接有二号分配器,二号分配器与热泵和用户侧连接;溴化锂机组与用户侧连接,且溴化锂机组还连接有三号分配器,三号分配器分别与用户侧和水-空气换热器连接,且三号分配器还与电制冷机连接,电制冷机与用户侧连接。本发明有效的提升了分布式能源余热品位,而且解决了夏季工况系统安全和经济性下降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67666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14881.5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燃机开放式冷却系统腐蚀和结垢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空气进气管道、进气换热器、燃气进气管道、内燃机、内燃机发电机、燃气轮机、雾化空气冷却器、LCI冷却器、透平润滑油冷却器、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蒸汽轮发电机、烟气型溴化锂机组、冷却水泵、蒸汽型溴化锂机组、循环水泵、补水箱、加药给水泵、加药装置、补偿换热器和电制冷装置。此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机的进气温度、全效利用冷却水的热量提高燃机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冷却水系统的腐蚀,并降低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换热面积的积裕量,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可有效的利用烟气及蒸汽的能量,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88019.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工况耦合熔盐储热火电机组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机组热力系统和熔盐储放热系统;机组热力系统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凝汽器、低温蒸汽加热器组、除氧器、高温蒸汽加热器组和发电机;锅炉连通有主蒸汽管路和再热热段管路,主蒸汽管路与高压缸进口连通,再热热段管路出口与中压缸连通;盐储放热系统包括低温熔盐罐、中温熔盐罐、高温熔盐罐、第一高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一中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二高温熔盐蒸汽换热器、第二中温熔盐蒸汽换热器和电加热器。本系统通过设置旁路熔盐储放热系统,并根据外界热负荷、电负荷特性,可灵活切换储放热过程,机组调峰响应速度更快,全工况调峰灵活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5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3986.9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00 , H02J15/00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场景电储能系统的配置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电储能技术领域,提出该方法包括:针对电储能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获取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基于预设的多场景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储能容量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多场电储能系统的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其中,多场景约束条件包括电网侧储能自身约束、用户侧储能自身约束及电源侧储能自身约束中的至少两个约束;由于本发明中结合电网侧、用户侧及电源侧中的至少两种应用场景对储能容量配置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可以得到更优的储能容量配置参数,利于实现多场景的统一对比和客观评价,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经济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42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910453805.4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高效径向透平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解决含静压气浮轴承的分布式径向透平余压发电系统中单级叶轮的轴向力平衡及效率较低的问题。系统包含透平机,透平机包括密封套、喷嘴环叶片、蜗壳、主轴、叶轮轴套、叶轮和扩压室;叶轮套装在主轴的外侧,叶轮轴套位于叶轮的背侧,且叶轮轴套和叶轮为一体式结构,密封套套装在叶轮轴套的外侧,蜗壳通过喷嘴环叶片与叶轮连通,叶轮与扩压室连通。本发明采用单级叶轮加轴套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小轴向力的受力面积并且保证轴套和叶轮同步运转,从而提高径向透平分布式余压发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