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0890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711288966.X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坑施工中承压水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计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确定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土层参数;在数值软件中建立计算模型;按照基坑开挖与降水的施工工序进行模拟,得出模拟结果;调整承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对调整后的模型按照基坑施工工序进行模拟,但不用对承压含水层进行降水;将调整前的模拟结果减去调整后的模拟结果,得出降承压水的影响。本发明通过调整承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使得在模拟时可不考虑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性和高渗透性,从而可得到不考虑降承压水的模拟结果。进而将考虑降承压水的模拟结果与调整后的不考虑降承压水的模拟结果相减,最终可得到承压水降水对基坑施工中周边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4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0074177.4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修正刚度矩阵的伺服支护体系受力变形计算方法:(1)根据实际工程,建立弹性地基梁简化模型;(2)建立伺服系统弹性地基梁的控制平衡方程;(3)按工况类型修正支撑刚度矩阵:若正常开挖,则不修正支撑刚度矩阵,若安装或调控伺服支撑,则在支撑刚度矩阵中扣除该支撑刚度,并在预加轴力矩阵中更新输入的调控阈值;(4)将修正的支撑刚度矩阵及轴力矩阵代入平衡方程,求解调控后墙体的受力变形,并更新调控后的支撑处墙体位移及预加轴力矩阵。本发明结合弹性地基梁法、有限元等方法,根据伺服调控修正平衡方程中支撑刚度矩阵,提出伺服系统调控下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精度高、可编程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78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710441219.9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基坑分层开挖支护侧压力测试的模型试验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整体定位架、数套径向收缩装置、橡皮套筒、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和模型箱;整体定位架包括基座、中心柱、数根螺纹柱、螺栓紧固件、标尺读数板与螺栓加载板;径向收缩装置包括拼接圆筒、中心控制轴、位移定向盘、弹簧单元、读数标尺、加载螺栓与环卡紧固件。本发明可以模拟圆形基坑分层开挖过程,并测取支护结构侧压力;可以模拟圆形基坑沿深度不均匀位移工况支护结构的侧压力,为工程设计与支护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27127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41219.9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基坑分层开挖支护侧压力测试的模型试验系统与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整体定位架、数套径向收缩装置、橡皮套筒、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和模型箱;整体定位架包括基座、中心柱、数根螺纹柱、螺栓紧固件、标尺读数板与螺栓加载板;径向收缩装置包括拼接圆筒、中心控制轴、位移定向盘、弹簧单元、读数标尺、加载螺栓与环卡紧固件。本发明可以模拟圆形基坑分层开挖过程,并测取支护结构侧压力;可以模拟圆形基坑沿深度不均匀位移工况支护结构的侧压力,为工程设计与支护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799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9882.4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卸荷渗流条件下的渗透系数测试装置,包括套试样用的橡皮套、围压室、补水箱、上孔压体积控制器、围压体积控制器和下孔压体积控制器,围压室底座设有同补水箱连接在一起的补水口、同上孔压体积控制器连接在一起的上孔、同下孔压体积控制器连接在一起的下孔和同围压体积控制器连接在一起的围压孔,围压室内设有试样支撑座和试样封盖,围压室罩上设有按压试样封盖的按压块、驱动按压块升降的压块驱动结构和检测按压块对试样封盖产生的压强的按压力检测计。本发明具有围压数据准确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定压测压一样大小进行围压导致的试验准确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65301.3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对数螺旋滑裂面的被动土压力确定和挡土墙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基于参数结合对数螺旋滑裂面获得滑裂面与两侧墙体间的夹角;基于物理力学参数和夹角,获得临界土地宽度;基于临界土地宽度确定滑裂面与墙体交点,采用薄层单元法计算土压力;基于土压力获得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本发明基于对数螺旋滑裂面假定,建立大主应力与滑裂面的耦合关系,结合应力莫尔圆导出滑裂面与两侧墙体的夹角,提出有限宽度土体的滑裂面控制方程,随后通过对滑动土楔薄层单元应力分析,推导出被动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表达式,将土压力应用于弹性地基梁模型开展挡土墙结构的设计。该方法求解形式简单,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042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1220801.8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基坑工程预警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引入大数据概念,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出风险源的风险控制指标,不局限于单个变形控制量;基于大量监测数据分析单个底层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各等级对应的风险概率,以钢支撑轴力数据为例,规定实际轴力和设计轴力比值在70%区间以外为低风险、80%区间以外为中风险、90%区间以外为高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集基坑信息和数据并及时更新系统的基坑数据,通过基坑风险信息的积累,实现动态调整监测项的控制指标,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45731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70432.5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墙土耦合的深基坑围护墙受力变形快速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墙土变形的耦合关系,具有计算效率高,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等优点。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采用弹性梁模拟地连墙、弹簧单元模拟支撑,土弹簧单元模拟坑内土体,土压力采用非极限土压力模型),并确定相关计算参数;(2)计算墙后土压力分布(首次计算可假定墙体变形为零);(3)求解地连墙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对应的墙体变形;(4)判断前后两次计算的墙体变形误差是否收敛到设定值,若不满足要求,则重复第2至第4步直至误差收敛至设定值,得到墙体最终变形值;(5)基于墙体变形值计算墙体弯矩、剪力及墙后土压力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4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74177.4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修正刚度矩阵的伺服支护体系受力变形计算方法:(1)根据实际工程,建立弹性地基梁简化模型;(2)建立伺服系统弹性地基梁的控制平衡方程;(3)按工况类型修正支撑刚度矩阵:若正常开挖,则不修正支撑刚度矩阵,若安装或调控伺服支撑,则在支撑刚度矩阵中扣除该支撑刚度,并在预加轴力矩阵中更新输入的调控阈值;(4)将修正的支撑刚度矩阵及轴力矩阵代入平衡方程,求解调控后墙体的受力变形,并更新调控后的支撑处墙体位移及预加轴力矩阵。本发明结合弹性地基梁法、有限元等方法,根据伺服调控修正平衡方程中支撑刚度矩阵,提出伺服系统调控下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精度高、可编程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203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810047314.5
申请日:2018-01-18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E02D17/04 , E02D29/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挖法中用于安装钢支撑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区段;于基坑区段内施工承托结构;将定位装置沿待安装的钢支撑的设置方向装设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节段吊放至所述基坑区段内并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并移动至已施工好的顶板下方的基坑的围护结构处;接着吊放另一钢支撑节段并移动并与前一个钢支撑节段对接连接,重复该步骤直至完成钢支撑的拼接;调节所述定位装置的高度以使得所述钢支撑置于所述承托结构上;将钢支撑的两端与对应的围护结构固定连接。本发明提高了顶板下钢支撑的施工效率,确保施工成本的经济性与施工进度的高效性,解决了顶板下钢支撑施工因空间狭小而引起的运输、拼装困难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