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4910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024796.2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2 , C08G8/20 , G01V1/306 , G01V2210/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高次拓频的时间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取高次方;然后对高次方运算后的地震数据低通滤波,通过正传波场与反传波场的零延迟互相关运算得到梯度;通过共轭梯度法等更新模型,以此为初始模型,进行数据二次方反演,待迭代结束得到最终反演结果。本发明利用不同阶次重构的低频数据,实现了多尺度全波形反演,能有效克服全波形反演的跳周问题。避免了对数据原始频带的依赖,本发明提出的波形压缩和数据剥层方法实际上是基于能量的,因此无论地震记录的延时长短,进行高次方运算都能对每一个单炮记录进行低频重构和数据剥层,解决了由于时间延迟而导致的部分炮信息的损失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91450.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地震波初至拾取的数据驱动方法及系统,涉及勘探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对所有在稳相震源位置处形成的第一虚拟地震道进行线性叠加求和,得到第一线性叠加结果;利用第一加权系数对第一线性叠加结果进行相位加权叠加,得到第二虚拟地震道;根据第二虚拟地震道得到超级虚拟地震道;对所有在稳相检波点位置处生成的超级虚拟地震道进行线性叠加求和,得到第二线性叠加结果;利用第二加权系数对第二线性叠加结果进行相位加权叠加,得到目标炮集中目标道集最终的超级虚拟地震道。本发明能在原始数据信噪比很差以及原始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地震数据初至波信噪比,从而为地震波初至拾取提供高质量的初至波输入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3808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507616.3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6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地震数据初至波质量的方法。首先,通过时间窗对炮集的初至波进行截取;其次,将参考道和目标道通过小波变换映射到小波域,对小波系数进行互相关和炮域积分,得到虚拟道的小波系数并做小波域去噪;再次,虚拟道与参考道的小波系数进行褶积和检波点域积分,生成超级虚拟道的小波系数并做小波域去噪;从次,将超级虚拟道小波系数逆变换回时空域,得到超级虚拟初至波;之后,进行反褶积滤波处理;最后,用修改的能量比法拾取初至波。本发明有效提高初至波信噪比,增强初至波能量,通过与能量比法相结合大大提高初至波自动拾取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解决现有技术在复杂地表条件和高背景噪声下初至波自动拾取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38081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0507594.0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地震数据初至波的外推方法。首先,在炮集的初至波周围设置时间窗;其次,将参考道和目标道的波场在炮域进行反褶积和叠加,形成虚拟波场;再次,将参考道波场与虚拟波场在检波点域进行褶积和叠加,得到超级虚拟初至波;从次,判断是否采用循环迭代;除此之外,进行初至波外推,目标道位于目标炮集的检波器排列之外;然后,依次在炮域和检波点域进行反褶积叠加及褶积叠加得到外推的超级虚拟初至波;之后,判断是否采用循环迭代。本发明能有效增强初至波能量,提高初至波信噪比,同时通过初至波外推大大增加可用初至波的数据量,为后续地震数据处理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并能很好地用于复杂近地表条件下采集的地震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22104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28675.X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层倾角探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组合震源激发地震波场的入射角;组合震源包括多个子震源;获取相邻两个子震源之间的相位差;获取子震源的激发参数;根据激发参数、入射角和相位差启动子震源;获取检波器接收的振幅信息;比较所有振幅信息,得到最大振幅对应的最佳入射角;最佳入射角为地层倾角。本发明利用组合震源具有方向性和聚束能量的特点来提高对地下地质体的探测能力,进而得到地层的倾斜角度。本发明通过设置震源的入射角和激发参数获取反射波的振幅信息,得到振幅最大时的入射角,即最佳入射角,由于最佳入射角与地层倾斜方向垂直,所以最佳入射角与倾斜地层的倾角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81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28362.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地震照明度的组合震源激发方法及系统,涉及勘探地震领域,包括:确定包括n个子震源的组合震源;设置激发球面波,并以所述激发球面波的地表中心点为圆心,在所述激发球面波的二维半圆范围内等弧度分布子震源,确定子震源的分布几何关系;根据所述子震源的分布几何关系,计算每个所述子震源的震源位置;其中,所述震源位置包括地表位置与井深;根据n个所述子震源的震源位置同时激发震源,记录地震波场;根据所述地震波场计算组合震源情况下的地下地质体的地震照明度。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或系统,在复杂地下构造情况下可有效的增强地震的照明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1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39341.3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8/241 , A61B5/389 , G06F18/10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3/08 , G06F30/23 , G06F18/25 , G06V4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肩袖损伤智能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康复医学技术领域,包括构建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从动作捕捉、肌电信号和医学影像的方式收集肩袖运动数据,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时空对齐和融合处理;基于所述融合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生物力学建模,并采用改进卷积操作,对生物力学模型进行智能识别分析,结合图卷积网络进行空间信息融合、自适应膨胀卷积输出全局运动状态表示;基于所述全局运动状态表示,划分风险等级,实时预测损伤风险,提供预警信号。本发明通过建立多维度传感器数据与风险等级的关联机制,能够实现对肩关节运动风险的实时、精准评估。显著提高了肩关节损伤预防的效果,有效降低了运动损伤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4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2878.9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勘探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井多波地震数据高精度构建方法,利用高精度Radon变换进行波场干涉重构,能对多波多分量VSP数据进行波场转化,将地面震源重构到井中,使新形成的观测系统更接近于地下目标地质体,重构为单井多波地震数据,进而充分利用构建的单井多波地震数据提供的信息,对地下陡倾角地质构造进行成像,有效提高成像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08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63080.6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勘探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虚源井间多波数据的重构方法,可以通过地震数据类型的转换,将多井多分量VSP观测系统转换成井间观测系统,使地面震源重构为震源井,并充分利用多分量VSP数据包含的丰富信息,重构虚拟井间反射纵波和转换波,实现井间多波地震勘探,得到井间地质构造的多波成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17581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10128362.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地震照明度的组合震源激发方法及系统,涉及勘探地震领域,包括:确定包括n个子震源的组合震源;设置激发球面波,并以所述激发球面波的地表中心点为圆心,在所述激发球面波的二维半圆范围内等弧度分布子震源,确定子震源的分布几何关系;根据所述子震源的分布几何关系,计算每个所述子震源的震源位置;其中,所述震源位置包括地表位置与井深;根据n个所述子震源的震源位置同时激发震源,记录地震波场;根据所述地震波场计算组合震源情况下的地下地质体的地震照明度。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或系统,在复杂地下构造情况下可有效的增强地震的照明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