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0214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410156.1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6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定位与柔性对接系统,包括吊臂,吊臂通过滑轮系统设有钢绳;与钢绳下端连接的夹具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夹具臂一端的夹具头;撑杆和撑台构成的随动支撑结构,撑杆下端铰接在夹具臂上;悬摆内圈和悬摆外圈,钢绳穿过悬摆内圈,悬摆外圈固定在撑台一端;悬摆调平机构,该悬摆调平机构一端铰接在悬摆内圈上端,另一端与吊臂固定。本发明通过撑杆和撑台组成的随动支撑结构与吊钩共同作用,确保夹具头和夹具臂始终处于双吊点柔性悬挂状态,使大口径光机模块安装过程具有柔顺性,并通过调平结构使大口径光机模块在安装过程中始终保持静力平衡状态,通过空间姿态调整,实现大口径光机模块的空间精密定位,并与安装位之间进行柔性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223095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66524.4
申请日:2011-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H02M7/48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增益Z源逆变器,包括直流电压源和三相逆变桥组成的三相逆变器,其还包括由功率二极管、开关电感和电容组成的Z源网络,其特点是由开关电感支路代替单一电感,Z源网络首端连于电源的正极,末端连于三相逆变桥的正端,逆变桥与电源共地。与传统Z源逆变器相比,本Z源逆变器能够提高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实现高调制因子,提高整个逆变器的输出质量;同时有效减小Z网络电容的电压应力,从而减小逆变器体积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02216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526032.X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动态洁净保持和转运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洁净转运箱,其前端敞口,后端设有进风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洁净转运箱的前端敞口位置,并能够遮盖住该敞口的前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进风口位置,并能够遮盖住该进风口的后挡板;对称地设置在洁净转运箱顶壁和底面上的滑道,该滑道具有至少一条滑槽,所述滑槽中部的宽度大于其两端的宽度。本发明能够满足大口径光学元件在线安装维护和运行过程中的洁净要求,大口径光学元件在进入滑道后,能够实现一定的柔性调整,转运方便可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14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10410156.1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6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密定位与柔性对接系统,包括吊臂,吊臂通过滑轮系统设有钢绳;与钢绳下端连接的夹具臂;可转动地安装在夹具臂一端的夹具头;撑杆和撑台构成的随动支撑结构,撑杆下端铰接在夹具臂上;悬摆内圈和悬摆外圈,钢绳穿过悬摆内圈,悬摆外圈固定在撑台一端;悬摆调平机构,该悬摆调平机构一端铰接在悬摆内圈上端,另一端与吊臂固定。本发明通过撑杆和撑台组成的随动支撑结构与吊钩共同作用,确保夹具头和夹具臂始终处于双吊点柔性悬挂状态,使大口径光机模块安装过程具有柔顺性,并通过调平结构使大口径光机模块在安装过程中始终保持静力平衡状态,通过空间姿态调整,实现大口径光机模块的空间精密定位,并与安装位之间进行柔性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02216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526032.X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B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动态洁净保持和转运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洁净转运箱,其前端敞口,后端设有进风口;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洁净转运箱的前端敞口位置,并能够遮盖住该敞口的前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进风口位置,并能够遮盖住该进风口的后挡板;对称地设置在洁净转运箱顶壁和底面上的滑道,该滑道具有至少一条滑槽,所述滑槽中部的宽度大于其两端的宽度。本发明能够满足大口径光学元件在线安装维护和运行过程中的洁净要求,大口径光学元件在进入滑道后,能够实现一定的柔性调整,转运方便可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257226C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410044114.2
申请日:2004-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酮或杂萘联苯聚醚砜复合材料,它涉及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酮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砜复合材料。本发明由以下组分按照体积含量百分比组成:碳纤维50~70%、杂萘联苯聚醚酮或杂萘联苯聚醚砜30~50%。由于PPEK和PPE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63℃和305℃,CF/PPEK和CF/PPES复合材料在250℃时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及模量均达到60%以上,说明这两种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