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7493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566887.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 G21C1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5/18 , G21C1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装置,属于结构热工水力技术领域,包括汽包、换热元件、给水流量测量元件与相应连接管道;换热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层套管与外层套管;给水流量测量元件包括流量计与汽包入口管段;给水从汽包入口管段进入,依次经过给水流量测量元件、换热元件、从汽包出口管段流出。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测量套管式换热元件的给水流量,避免因为套管式元件管内空间狭小而无法进行流量测量的问题,引入额外管路,阻力小,密封性良好,同时装置简单易制造,工艺成熟,有助于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的科学研究以及非能动安全系统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02864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80563.7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部出气的水下高速运动实验模型,包括弹头、密封段和弹体;弹头的材质为多孔钛;弹体内部设置有空腔;密封段的尾端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密封段的首端设置有与弹头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密封段上还设置有横向通气孔;横向通气孔内设置有回弹弹簧、密封阀栓和圆珠,回弹弹簧压缩时,密封阀栓封堵横向通气孔的内段,空腔密封;当试验模型离开发射器后,回弹弹簧回弹,密封阀栓外移,横向通气孔的内段连通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气体从腔内逸出到弹头的多孔钛结构内,从多孔钛结构内逸出,形成空泡,并逐渐包裹模型整体;模型能够在离开发射器时就可以从头部产生气泡,保证气体量的充足,并且能够多次使用,操作简易。
-
公开(公告)号:CN10727493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566887.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 G21C1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装置,属于结构热工水力技术领域,包括汽包、换热元件、给水流量测量元件与相应连接管道;换热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层套管与外层套管;给水流量测量元件包括流量计与汽包入口管段;给水从汽包入口管段进入,依次经过给水流量测量元件、换热元件、从汽包出口管段流出。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测量套管式换热元件的给水流量,避免因为套管式元件管内空间狭小而无法进行流量测量的问题,引入额外管路,阻力小,密封性良好,同时装置简单易制造,工艺成熟,有助于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的科学研究以及非能动安全系统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538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80808.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冷凝水箱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坩埚盐浴炉、换热元件、汽包、冷凝水箱A、冷凝水箱B、涡街流量计、真空泵、球阀、截止阀和连接管路,换热元件下部插入熔盐中,上部与汽包连接,汽包出口的蒸汽管路与冷凝水箱A和冷凝水箱B中的冷凝管束相连接,真空泵与冷凝水箱A中冷凝管束的出口管路相连。本发明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冷凝水箱与汽包连接,通过相关阀门的切换可实现两个冷凝水箱分别独立运行,当一个冷凝水箱内已经存在温度场时,可随时切换至另一个处于冷态的冷凝水箱进行实验研究,解决了在热源达到目标温度之前冷凝水箱内已形成一定温度场从而无法研究冷凝水箱从冷态开始的热工水力特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417477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15282.8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06B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6B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低温固体推进剂。包括燃料、氧化剂、粘合剂和功能助剂,所述的燃料为金属燃料镁粉和二氢化镁,所述氧化剂和粘合剂为水,各组分的质量比为金属镁粉:38%—46%、二氢化镁:11%—19%、水:40%—44%、功能助剂:2%。本发明使用二氢化镁作为燃料添加剂,增加了燃料的含氢量,同时降低了推进剂的火焰温度,提高了推进剂的比冲;本发明使用水作为氧化剂,同时又作为推进剂的粘合剂,水的熔点为0℃,当温度低于0℃时,推进剂药浆冷冻固化,制成低温固体推进剂,水与其它氧化剂相比,有效地提高了低温推进剂的冷冻使用温度,同时低温环境抑制了燃料与氧化剂的反应,提高了推进剂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235133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15283.2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二次喷水推力矢量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板、注水管道、流量控制阀,固定板固定在喷管的扩张段,固定板将供水管道与喷管相连通,固定板内开设将二次喷水射入喷管扩张段的槽,供水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水下航行器的前方并与外界环境相通,流量控制阀设置在供水管道上,固定板与喷管扩张段接触处有密封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伺服机构,对推力矢量的控制方便,系统响应控制指令时间短,响应快,控制效率较高,提高了水下航行器的机动性;实现推进控制的一体化,系统全部气动控制,降低了水下航行阻力;二次喷水可部分兼顾喷管扩张段的冷却,喷管壁面温度大幅度下降,保护喷管结构的同时,又能使喷管红外辐射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698480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24839.4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1/0062 , B22F1/0018 , B22F1/0044 , B22F9/3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粉末的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铝粉包覆方法。先制备纳米铝粉复合离子和醇醚溶液,通过得到的纳米铝粉复合离子和醇醚溶液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纳米铝粉微胶囊;摊开后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处理得到一种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可一次性大量包覆,直接制得包覆性能较好的纳米铝粉,所包覆的纳米铝粉活性较高,能够有效地保证其金属活性,解决其氧化失活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0936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99803.4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的单管实验装置,包括管式立式电炉、换热元件、汽包、冷凝器;管式立式电炉模拟熔盐堆排盐罐中熔盐的温度变化情况;换热元件下部插入管式立式电炉中,上部与汽包连接,换热元件的进出口都位于汽包内部;换热元件是由两层套管组成的鞘型换热元件,包括外层套管、中间套管和中心进水管,中间套管和中心进水管之间形成一个供蒸汽流通的环形通道,中心进水管底部与该通道连通;冷凝器的入口与汽包的顶部相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汽包的进水口相连接。本发明可用于对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工作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反复使用,为研究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特性提供了一个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427509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644784.8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行器入水拉平机构,涉及航行体动力学技术领域,包括空化器和空化器角度调节装置,空化器用于转动连接于航行器上,空化器角度调节装置的自由端设置有空化器,空化器角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空化器的工作面的倾斜角度并保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装置,包括上述航行器入水拉平机构。本发明提供的航行器入水拉平机构和水下航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快速调整水下航行装置的航行姿态,保证水下航行装置能够水平直航。
-
公开(公告)号:CN11097685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1377065.7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2F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粉末成形装置,涉及成形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模具、上套筒、下套筒、胚件外壳、上冲头和下冲头,模具内部设有上下连通的圆柱形孔和圆锥形孔,上套筒为与圆柱形孔相配合的圆柱形筒,上套筒中央设有通孔,下套筒为与圆锥形孔相配合的圆锥形筒,下套筒由多个套筒部件可拆卸连接而成,下套筒上表面能够与上套筒下表面相接触,下套筒上表面中央设有第一圆柱形凹槽,胚件外壳为与第一圆柱形凹槽相配合的圆柱形壳体,胚件外壳中央设有第二圆柱形凹槽,第二圆柱形凹槽与通孔直径相等,上冲头为与通孔配合的圆柱体冲头且能够上下移动,下冲头用于支撑下套筒且能够上下移动。降低脱模时产生的脱模力,提高产品成形的安全性和产品的完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