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软件远程更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3304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7759.6

    申请日:2013-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软件远程更新方法,包括:根据更新需求,准备软件更新数据包;通过无线电通信方式将软件更新数据包下载到任务控制计算机,为了保证软件下载的可靠性,采用了软件数据包分包下载和数据传输握手的下载方式;任务控制计算机将分包接收的软件更新数据包进行合并及一次解包,将各子更新数据包通过网络通信方式发送到相应的功能计算机;需要更新的各水下功能计算机将接收到的子更新数据包进行二次解包,然后进行软件更新。本发明采用多种通信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软件更新,使得水下无人航行器的软件更新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一种基于威胁的UUV应急决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6883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1124985.8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UUV自主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威胁的UUV应急决策方法。本发明有效解决UUV在水下环境遭遇威胁时能进行应急决策的问题,准确评估威胁事件,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威胁事件的威胁程度排序。在海洋环境威胁类、平台威胁类、任务威胁类三方面,便于了解当前UUV系统各部分的状况,利用动态影响图模型推理得到应急决策的最大期望效用值,确定最终应急决策方案。

    水下机器人航态调节液舱系统及水下机器人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873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59841.9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下机器人航态调节液舱系统及水下机器人和控制方法。航态调节液舱系统包括液舱外壳,在液舱外壳底部设置截面为半环形的载液舱,载液舱的两个上端面处分别设置左边舱气阀与右边舱气阀,载液舱的底部设置通海阀,两边舱气阀之间设置两只并联的控制气路,一只控制气路与高压气瓶相连、另一只与外界相连通,载液舱内装液体且形成可压缩气体的气室,载液舱的两个上端面之间由液舱顶部气体通道相连通,液舱顶部气体通道上设置气道控制阀。水下机器人包括单液舱方案和双液舱方案。控制方法包括近水面浮态控制和姿态控制。本发明具备较强的运动姿态稳定能力,较高精度浮态控制能力,较强的环境自适应能力。

    基于T-S模糊观测器补偿的UUV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7789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177334.5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基于T‑S模糊观测器补偿的UUV控制方法,涉及一种UUV控制方法。为了解决在有海流干扰时UUV跟踪航迹不精确的问题。包括:获取UUV下一步的期望航迹;姿态控制器根据期望轨迹进行跟踪误差,解算出下一步垂直舵与水平舵的舵角信息;T‑S模糊观测器根据海流干扰、当前UUV状态信息和航迹位置误差对UUV进行观测,估计出UUV下一步的状态信息;将UUV下一步的状态信息作为航速控制器的输入信号,获得推进器的下一步的推力;根据垂直舵与水平舵的舵角信息和推力,对UUV进行控制,获得UUV的运动状态,进而确定UUV的航迹,判断该航迹是否达到期望轨迹。本发明用于UUV跟踪水下线缆或管道、水下搜救、深海资源探测及地形探测。

    基于生物激励模型的UUV虚拟速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6012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177483.1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基于生物激励模型的UUV虚拟速度控制方法,涉及一种UUV速度的控制方法。为了解决UUV速度的控制不稳定的问题。包括:获得虚拟速度;将当前的位置误差输入至生物激励模型进行平滑连续处理,获得新的位置误差,根据所述新的位置误差对虚拟速度进行处理,获得平滑连续的虚拟速度;将虚拟速度、海流速度与UUV当前实际航速相减后获得速度误差作为PID速度控制器的输入,PID速度控制器将输出作用在UUV模型上,得到UUV下一步的实际位置,根据得到实际位置对UUV进行控制;将UUV的实际位置与UUV运动规划输出的期望位置相比较,得到的位置误差项作为下一步生物激励模型的位置误差输入。本发明用于UUV在近水面或浅海区域航行时控制航速。

    一种在载荷布放强扰下的UUV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7386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104497.0

    申请日:2016-02-25

    Abstract: 一种在载荷布放强扰下的UUV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在载荷布放强扰下的UUV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UUV的控制方法中没有针对载荷布放强扰下的UUV控制的研究问题。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一:UUV进行载荷布放;二:获取UUV当前状态μ,构建UUV在载荷布放扰动下的动力学模型;三:设计滑模面s,构造滑模控制器;四:设计模糊控制器;五:利用自适应算法优化△K,得到六:得到新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τ;七:利用τ控制UUV,使UUV状态发生改变;八:重新执行步骤二至步骤七,直至UUV达到期望状态μd为止。本发明应用于UUV控制领域。

    一种基于行为的UUV推进操纵系统异常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5257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410381881.6

    申请日:2014-0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行为的UUV推进操纵系统异常辨识方法。本发明包括:观测器对UUV的状态信息包括位置、速度、角度进行实时估计,与从UUV传感器实时得到的状态信息进行比较获得状态信息的残差信息;设置残差上下限阈值和时间窗,剔除误警的残差信号,初步判断UUV行为是否发生异常;从辨识行为库中匹配特定的二维空间辨识行为,判定自身的异常点定位及危险级别;系统根据实时采集到系统状态数据的残差特性对UUV推进操纵系统进行不同异常模式的匹配,实现对推进操纵系统的异常点的准确定位;对异常的危害级别进行判定。本发明根据二维运动空间的特定辨识行为实现对推进操纵异常点的准确定位,以及异常危害级别的判定,这降低了异常辨识的难度,时提高了异常辨识准确性。

    一种基于密封舱密封性检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主动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94839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352532.0

    申请日:2016-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G8/24 G01M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无人航行器安全保护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密封舱密封性检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主动保护方法。在密封舱密封工作完成后,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的数据,经过补偿和校正后得到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理想气体体积的变化量ΔV,如果ΔV大于给定的阈值Vset,则发出报警信号,抛载装置上电。本发明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避免了目前常用的以湿敏电阻为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受潮,发生虚报的情况;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自适应补偿,避免了因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滞后性带来的损失;附有抛载装置,在密封性出现异常时,能够主动抛出压载,迅速上浮,应对速度快,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密封舱内的设备,保证了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安全。

    游艇状态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5388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003183.2

    申请日:2014-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游艇状态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游艇状态监测终端设备、远程管理中心、异地客户终端。该系统以位于游艇上的游艇状态监测终端设备实现对游艇位置、航向、航速以及游艇发动机转速、剩余油量和游艇周围环境局部影像等状态信息的监测,并且将这些状态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发送到远程管理中心,进一步,远在异地的船东可以在异地客户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远程管理中心以随时掌握游艇状态,必要时还可以对游艇状态监测终端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管理,从而达到有效维护船东财产权益的目的。并且,本发明所述系统安装方式简单,不破坏游艇内部结构,不影响游艇的性能,所应用的游艇状态监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性和普遍适用性。

    一种适用于UUV的动力电转仪表电供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60175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352533.5

    申请日:2016-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动力电到仪表电自主切换供电装置。包括动力电池组、仪表电池组、分压器、电压比较锁存电路、隔离电路、P‑MOS场效应管、DC‑DC转换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仪表电池组的正极经过分压器连接到电压比较锁存电路,当仪表电池组电压高于预设的电压阈值时,电压比较锁存电路通过隔离电路控制P‑MOS场效应管截止,DC‑DC转换器不工作,由仪表电池组通过第二二极管向仪表电负载供电。在仪表电池组耗尽后,能够充分利用动力电池组,提高UUV的能源利用率;并且能够无缝切换到动力电池组,避免仪表数据丢失,保证仪表数据传输通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