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1515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423843.8
申请日:2013-09-17
CPC分类号: Y02E40/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功补偿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无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无功补偿装置采用并联电容器为基础无功补偿手段,设定为第Ⅲ级补偿;为了实现无功控制快速响应,采用SVC作为快速控制补偿手段,设定为第Ⅱ级补偿;为了实现无功控制连续性,采用SVG作为连续控制补偿手段,设定为第Ⅰ级补偿;并在无功补偿和电压控制过程中采用分级响应机制,进行三级模式协调控制:首先动作Ⅰ级补偿实现快速连续无功补偿,然后动作Ⅱ级补偿实现快速离散无功补偿,最后动作Ⅲ级补偿实现大容量无功补偿。本发明既可以解决规模化间歇性能源并网后的无功补偿问题,又可以实现无功补偿与电压控制的精确调节,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电压运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7552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65342.3
申请日:2013-11-1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参数辨识测试方法,本测试方法是在光伏发电系统上网前接入电网扰动模拟器,在不影响电网运行的前提下完成对光伏发电系统在故障情况下运行数据的收集,测试接线时先停止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单元逆变器的输出,将这个测试系统串联接入光伏发电系统上网线路中,光伏逆变器输出交流升压后串联接入测试系统进线断路器,经降压变压器降压后接入电网扰动模拟器中,电网扰动模拟器模拟单相、两相、三相不同类型的电网故障和电网系统频率故障,再经升压变压器电压恢复至上网电压水平,经上网断路器后接入电网。该方法能够为电网正常和故障状态下提供精确的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参数辨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221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710505940.X
申请日:2017-06-26
申请人: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李正曦 , 贾枬 , 张节潭 , 李春来 , 陶以彬 , 杨立滨 , 李官军 , 宋锐 , 杨波 , 杨军 , 周晨 , 赵世昌 , 华光辉 , 孟可风 , 汪春 , 王轩 , 余豪杰 , 杨嘉 , 胡安平 , 王学斌 , 冯鑫振 , 刘欢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庄俊 , 鄢盛驰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储并网接口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光储并网接口系统控制方法,有功‑频率控制运用下垂控制和同步发电机机械模型控制,无功‑电压控制采用下垂控制以及同步发电机电磁特性控制,使得光储并网接口系统具有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具有一定抑制电网故障的能力,并能够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595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1061881.3
申请日:2016-11-28
申请人: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CPC分类号: Y02B10/14 , Y02E10/563 , Y02E40/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平衡指数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平衡指数演化系统的时间序列;根据上述时间序列,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离测量数据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处理;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平衡指数计算;四个步骤的相互配合,能够对配电网及其光伏发电系统运行参数及气象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参数对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侧阻抗平衡指数进行预测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实时地对光伏发电系统及配电网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避免配电网系统因光伏电站接入带来的功率不匹配等问题,显著提高配电网电力系统在光伏系统接入后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55299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28672.8
申请日:2016-10-31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C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75 , G06Q10/06393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节点薄弱性指数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分布式光伏并网节点薄弱性指数演化系统的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测量数据进行惯性权重粒子群法处理,进而进行分布式光伏并网节点薄弱性指数预测计算,得到分布式光伏并网节点薄弱性指数预测值。该方法能够根据监测参数对区域电网光伏并网节点薄弱性进行预测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实时地对电压水平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各个光伏系统之间电压水平不平衡现象,显著提高区域电力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4887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69111.0
申请日:2015-12-02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数据做一个细分,将数据分为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通过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和校验,将异常数据分为人为原因导致和系统原因导致;人为原因导致的,用判断域值的方法修正,不能修正的直接删除;系统原因导致的数据异常,用变量联合匹配的方法修正,不能修正的直接删除;接着合并正常数据和修正数据,然后处理缺失值,根据与不完全变量的关系,将缺失值分为随机和非随机,再分别运用热卡填充法、多项式填补或均值填补方法进行缺失值填补。该方法不仅能提高数据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数据的二次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35648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46928.9
申请日:2015-11-05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分类号: Y02E10/563 , H02J3/24 , H02J3/383 , H02J2003/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储能发电系统多电源协调改善系统阻尼特性的控制方法。当电网正常运行时,储能系统可以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光伏并网逆变器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实现并网电流控制。当电网发生故障后,由于光伏自身缺乏对电力系统的阻尼作用,系统的功率发生振荡,且电网电压的跌落与恢复也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其稳定运行。该方法以直流母线电压变化量为判断条件,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与蓄电池在系统振荡过程中控制模式的切换。该控制方法不仅可抑制系统的功率振荡,并且有利于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故障穿越,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9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6984.4
申请日:2015-11-03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CPC分类号: Y02E10/5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光伏电源控制策略,其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和逆变装置;光伏发电系统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储能装置储能端和逆变装置逆变端,所述逆变装置输出端连接电网,所述逆变装置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方法进行功率控制,通过虚拟同步发电机方法调节逆变装置输出功率达到稳定状态。根据负荷的波动,调节自身输出功率,能够维持光伏系统的频率与电压稳定,有效提高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56569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710894689.0
申请日:2017-09-28
申请人: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1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的光纤回路的可视化系统及可视化方法,可视化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智能变电站的SCD文件;对SCD文件进行解析获得各个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信息;根据各个智能电子设备的配置信息建立二次设备模型;获取智能变电站的光纤回路信息;将光纤回路信息导入二次设备模型中生成智能变电站的光纤回路图;显示光纤回路图。本发明根据智能变电站的SCD文件和光纤回路信息生成光纤回路图,通过显示单元对光纤回路图进行显示,从而可以直观的对智能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光纤回路进行展示,便于用户查看装置之间的光纤链接,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对异常回路进行定位,提升了检修效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80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04746.5
申请日:2017-05-03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系数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系数演化系统的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测量数据进行蚁群神经网络处理,对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系数预测计算,得到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系数预测值。该方法能够根据监测参数对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系数进行预测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实时地对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及配电网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避免配电网系统因光储接入带来的电压等问题,显著提高配电网电力系统在光储联合系统接入后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