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红茶菌绿茶芝麻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9141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306435.4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一种富硒红茶菌绿茶芝麻酥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成包括:芝麻 20~30 g,麦芽糖5~10 g,葡萄糖浆15~20 g,白砂糖5~10 g,精盐0.3~0.5 g,超微绿茶粉1~2 g,红茶菌发酵液40~60 ml。制备方法为:将麦芽糖、葡萄糖浆、白砂糖、精盐放入红茶菌发酵液中进行熬煮,熬煮温度为:100~110℃,熬煮时间为15~20 分钟,同时将超微绿茶粉加入芝麻中均匀搅拌,然后一起加入到熬煮好的糖浆中趁热搅拌,并出锅整形、切块,待冷却后包装成型。本发明将传统芝麻酥与营养丰富的富硒红茶菌和超微绿茶粉结合起来,改“喝茶”为“吃茶”,生产出食品酥既具有茶香味浓郁,口感既酸又甜,有助于健胃消食,又具有绿茶的营养成分及硒的保健功效,且大大拓展了中低档茶,尤其是夏秋茶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途径。

    一种富硒绿茶瓜子仁酥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0834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210138446.1

    申请日:201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绿茶瓜子仁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瓜子仁40~60g,麦芽糖50~60g,葡萄糖浆40~60g,白砂糖40~50g,超微茶粉40~50g,精盐30~50g,奶油10~20g;所述超微茶粉是以含硒量为0.35~0.45μg/g的富硒绿茶为原料经超微粉碎加工粒度获得200 目以下粒径范围为200 目以下的超微茶粉;其制备方法包括超微茶粉的制备、瓜子仁的预处理、麦芽糖、葡萄糖浆、白砂糖的熬制、富硒绿茶瓜子仁酥成型等步骤,本发明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加工手段,将营养丰富的瓜子仁与茶叶的风味和色泽结合起来,生产出既含有茶叶的独特风味,有具有瓜子仁的营养品质的茶制休闲保健食品,满足消费者的对瓜子仁酥类食品的多样化需求,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茶皂素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5308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116268.0

    申请日:2009-03-03

    Abstract: 茶皂素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植物源生物农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毒高效、无残留、成本低、有利于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生态平衡,对目标线虫具有有选择性和对寄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茶皂素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茶皂素杀线虫颗粒剂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为:茶皂素40-50,助剂10-20,填料30-50;助剂为吐温80、亚硫酸纸浆废液、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萘和烷基萘甲醛综合物磺酸盐、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填料为红砖、粘土、豆饼、炉渣高岭土、硅藻土和白炭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其不仅具有杀线虫活性,对目标线虫有选择性,而且有利于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生态平衡和对寄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指纹技术的祁门红茶产地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39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441492.2

    申请日:2022-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指纹技术的祁门红茶产地的识别方法,属于农产品和食品产地识别技术领域。本发明中识别祁门红茶产地的方法,包括:(1)制备红茶茶汤;(2)将红茶茶汤和纳米银溶胶混合均匀,干燥,进行拉曼检测,得到红茶粉的原始拉曼光谱数据;计算其相对峰强;(3)将相对峰强分别结合化学计量法线性判别分析、K最近邻法和随机森林法,构建判别模型;(4)将待测样品按照(1)、(2)进行拉曼光谱数据的采集,计算得到相对峰强;然后利用(3)的判别模型预测其所属类别,确定待测样品的产地。本发明构建的判别模型整体正确识别率高,能够有效地对小产区祁门红茶及大产区祁门红茶进行有效识别分类。

    一类油茶籽皂苷化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3302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313794.6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油茶籽皂苷化合物及其应用,从油茶籽粕乙醇提取物中,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C‑18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得到7个皂苷单体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分析,发现皂苷元C‑16位置上连接的羟基对油茶籽皂苷化合物抗癌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种基于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提取液净化方法及针式过滤器

    公开(公告)号:CN11368012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13418.1

    申请日:2021-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提取液净化方法及针式过滤器,其中,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本体包括上液腔,所述上液腔设有进液口和位于上液腔底部的出液口,所述上液腔内设有沿上液腔往复运动的柱塞,所述柱塞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伸出上液腔的顶部并连接有按压部,所述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其中,净化方法将提取液加入净化容器中,常压或加压条件下,流经多孔PVPP填料层后再流经PSA、GCB和无水硫酸镁混合物填料层,最后经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即得净化后的检测提取液。本发明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可以降低萃取物中的非目标化合物的干扰,提高目标检测和定量的准确性,重复性好和灵敏度高。

    一种茶叶的原产地溯源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7293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96490.5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叶的原产地溯源方法,包括步骤:选取若干种类的茶叶,获得各类茶叶GC-MS数据的全谱信息,并建立全谱数据库;获取待测茶叶的GC-MS数据的全谱信息,并通过与所述全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待测茶叶的鉴别;本发明以祁门红茶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不同产地红茶,利用HS-GC-MS方法检测茶叶中挥发性成分,建立不同产地红茶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红茶产地溯源模型;利用SAFE-AEDA-GC-O-MS技术对祁门红茶活性香气物质进行定性测定,确定祁门红茶关键特征性香气化合物,筛选出用于代表“祁红香”的挥发性成分,探究风味物质在祁红产地溯源研究中的可行性,对利用制茶工艺提高茶叶香气品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4和C5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1872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510779731.5

    申请日:2015-11-12

    Abstract: 一种名为油茶皂苷C4、C5和C6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制备上述化合物时,首先取油茶籽饼粕,并将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油茶籽饼粕,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油茶皂苷C4、油茶皂苷C5和油茶皂苷C6。通过实验证实,本发明油茶皂苷C4、油茶皂苷C5和油茶皂苷C6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等抗癌药物。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油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种测定茶叶中多种烟碱农药残留的预处理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482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26018.3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茶叶中多种烟碱农药残留的预处理及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步骤,提取步骤中先对茶叶进行浸泡,然后再通过乙腈提取,提取所得有机相利用PVPP分散固相萃取除去大量的多酚干扰化合物后,再利用组合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去除其他类基质干扰,所获得的有机相经浓缩后得茶叶检测液,所得检测液可通过UPLC-MS/MS方法检测茶叶中多种烟碱类农药残留。本发明方法缩短了前处理时间,利用PVPP分散吸附除去茶叶中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再利用少量的吸附填料除去色素等其他物质干扰,不仅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而且选用的前处理材料成本低、用量少,对于茶叶农药残留测定快速前处理方法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